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相聲與小品區别

相聲與小品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7:19:04

小品究竟是戲劇還是曲藝?專家認為——

“跨界”是小品的重要内涵和屬性

自上世紀80年代初小品在電視熒屏亮相,便獲得廣大觀衆的喜愛。特别是經由一年一度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廣泛傳播,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誕生了《昨天今天明天》《超生遊擊隊》《打工奇遇》《過河》《如此包裝》《鐘點工》等衆多廣為人知的經典作品,小品成為深受人民群衆歡迎和認可的藝術形式之一。然而,“小品”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究竟是什麼?屬于“戲劇”還是“曲藝”?小品如何獲得更寬闊的發展空間?日前,中國曲協在京舉辦關于小品藝術屬性的學術研讨會,圍繞這些問題,崔偉、崔凱、黃宏、向雲駒、傅謹、鮑震培等專家學者暢所欲言。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耀鵬等出席研讨會。

相聲與小品區别(小品究竟是戲劇還是曲藝)1

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小品《愛的代駕》

“我們今天廣泛認知的小品藝術,已不同于學術意義上小品的概念。從當下小品現狀看,此小品已非彼小品!”中國劇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認為,若實在要給其尋找定位和總結特性,可以說它是一種源于戲劇創作和表演小品基礎上,融入曲藝和其他熱點表演手段、具有喜劇效果和較廣泛社會接受度的短小表演品種。

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傅謹認為,戲劇戲曲和曲藝之間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現代意義上的小品就是短劇,是有叙事的完整性的,在古代也叫戲弄,從學理上講,小品是戲劇不是曲藝。“戲弄的特點跟現代意義上的小品幾乎一樣。”在傅謹看來,小品就是改革開放後機緣巧合“戲弄”的重新出現。然而,關于小品藝術屬性的争論,他覺得重點不在藝術形态的理論描述上,而在實踐上。“當代小品的興盛主要是由曲藝界推動的,曲藝界對小品藝術發展作出的貢獻居多。”傅謹說。

“曲藝是以我者的身份表演故事;戲劇是以他者的身份搬演故事。我者與他者是曲藝與戲劇的最大區别。從這個意義上看,小品應該在藝術分類學上歸于戲劇。但是,問題的複雜性在于曲藝的某些二人或多人表演樣式,會将曲藝慣用的跳進跳出式表演發揮到極緻,不斷在我者與他者之間轉換,使整個表演既像語言類曲藝,又像表演性小品。這就呈現出歸類的模糊性和表演的跨界性。更為複雜的情形是,如果從當下小品的藝術品質、藝術趣味、表演方式、表演隊伍、人才特質上看,都是以曲藝為依托的。不僅是話劇性小品、相聲性小品、說話類曲藝性小品、說唱與小戲性小品,構成了當今小品的表演主流,而且,沒有中國曲藝、沒有曲藝樣式的豐富性、沒有曲藝突出的喜劇追求、沒有曲藝人才的龐大隊伍、沒有曲藝界的傾情投入,就不會有今天小品藝術的繁榮。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是小品具有鮮明曲藝性的一個重要表現。”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向雲駒表示,中國當代小品藝術與中國曲藝、戲曲、戲劇有着深厚的淵源。“從中國戲曲發生學史和中國曆史悠久的民間小戲史中,就可見出鮮明的曲藝性。當代小品的藝術源頭一是古代的俳優、參軍戲;二是近現代的相聲藝術;三是近現代的二人轉(台)藝術;四是當代的話劇小品(包括小啞劇);五是當代的民間小戲。這五大源頭裡,有五分之三是曲藝,五分之一是曲藝、戲曲複合體,剩下五分之一才是話劇。也就是說,從藝術源頭或藝術起源看,曲藝是小品的真正的母體。”向雲駒說。

相聲與小品區别(小品究竟是戲劇還是曲藝)2

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小品《占位子》

南開大學教授鮑震培認為,對于當代流行的喜劇小品目前學術界的認識很不一緻,一般有“教學小品說”“教學小品漸變說”“喜劇藝術回歸說”“原生态喜劇小品說”“融合說”等說法。她表示,當代喜劇小品是我國喜劇藝術傳統在電視媒介引發下的回歸,借用教學小品的理念,融合相聲、二人轉等民間喜劇藝術的形式,汲取話劇、影視、戲曲等姊妹藝術的營養而形成的短小而隽永的表演藝術形式。“‘跨界’是小品的重要内涵和屬性。”鮑震培說。

向雲駒在回顧與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有關的小品發展簡史中也發現,小品的發展愈來愈呈現出戲劇與曲藝的雜糅傾向,跨界性、綜合性趨勢日益凸顯。“尤其是,各個階段表演小品的演員都是以喜劇性演員為主體,他們來自話劇、影視劇演員中的喜劇或擅長喜劇的演員,或者曲藝演員中的相聲、二人轉、滑稽表演演員。其中,尤以曲藝界演員居多。曲藝演員與話劇、影視劇、歌舞演員聯合表演,曲藝演員與其中某類演員合作成為常态,曲藝演員基本在小品中不可或缺。”向雲駒說。“小品以曲藝演員為主、以曲藝作品為主、以曲藝結構方式為主、以曲藝的活動活躍為主。”表演藝術家黃宏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曆也認為,小品跟曲藝之間确實有着密切的聯系。

在崔偉看來,最初源于電視晚會的小品30多年走來,藝術路徑和風格的變化是巨大的,但總的趨勢其實很鮮明,即表演主體的明星化、藝術表現的喜劇化、表演方式的效果化、故事題材的平民化。因此,在這樣的藝術特色走向與強化中,小品已越來越離開了傳統意義戲劇文化概念下小品的文學追求和藝術要求。“這種走向是否對?很難評價,它決定于發展的社會和文化基礎,包括創作和表演主體的文化與審美氣質。”崔偉坦言。未來,小品如何獲得更寬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曲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曲華江認為,随着時代的變遷、文藝事業的大繁榮,人們的精神生活和娛樂方式日趨豐富,如今小品與以往輝煌時期相比,光彩略有黯淡。然而,一個藝術門類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會暴露出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小品也是如此。 “比如,專業從事曲藝小品創作的人才與團隊力量不足;過于注重搞笑和包袱,缺失思想内涵和審美價值;依賴網絡笑話、短信、網絡段子來替代在生活中的體驗和發現進行創作;承擔了過多宣傳和教育的社會功能,自身藝術趣味下降;創作主觀禁忌過多,遠離人民群衆關心的社會熱點等。”曲華江表示,曲協工作并不諱疾忌醫,今後的小品要想獲得更寬闊的發展空間,需要業界有志之士積極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助力其走出困境。

相聲與小品區别(小品究竟是戲劇還是曲藝)3

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小品《真假老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