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門窗的都知道玻璃自爆這回事,但是真正遇到過玻璃自爆的卻沒有多少人,有的人甚至做門窗幾十年都沒見過玻璃自爆。玻璃自爆率其實很低的,國家規定的玻璃自爆率是千分之三,而實際發生的其實很少很少。
有的門窗人覺得玻璃自爆離他很遠,所以并不關注這個事情。但是沒發生不代表沒機會發生。一旦遇到玻璃自爆你要懂得如何去判定取證,然後才能分清責任方。今天,我們一起來讨論一下怎麼去判定鋼化玻璃自爆。
鋼化玻璃自爆的概念鋼化玻璃在無直接機械外力作用下發生的自動性炸裂是鋼化玻璃自爆現象,自爆是鋼化玻璃固有的特性之一。
鋼化玻璃自爆的原因
鋼化玻璃制造過程中混入硫與鎳雜質,在高溫下生成硫化鎳。硫化鎳有二種結晶,高溫時(t>380℃)是α相、低溫時是β相。在鋼化時由于急速冷卻,α相來不及轉變成β相。在使用過程中,常溫亞穩的α相慢慢轉變成穩定的β相,伴随約4%的體積膨脹。鋼化玻璃自身的張應力約為32MPa~46MPa,玻璃的抗張強度是59MPa~62MPa,隻要硫化鎳膨脹産生的張力在30MPa左右,他就可能發生自爆。在鋼化玻璃自爆起始點處,會存在硫化鎳結石,這些硫化鎳結石在鋼化玻璃生産過程中會把高溫晶态(α-NiS)“凍結”并保留到常溫下。由于這種高溫晶态在常溫狀态下并不穩定,會随着時間逐步向常溫晶态(β-NiS)轉變,在轉變的同時會伴随着一定的體積膨脹;若結石恰好存在于鋼化玻璃的張應力區(玻璃闆厚度方向的中部),則這種相變過程往往會導緻鋼化玻璃突然破碎,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鋼化玻璃“自爆”現象。
另外,玻璃表面在加工過程中因操作不當産生劃痕、炸口、深爆邊等缺陷,也容易造成應力集中導緻鋼化玻璃自爆。
影響鋼化玻璃自爆的其他因素鋼化玻璃自爆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玻璃内部,因此自爆後的玻璃一般會比較完整,不會散落一片。這是我們就可以根據裂紋的形态規則來進行判斷。
玻璃自爆碎後,其破碎起始點呈現典型的“蝴蝶斑”狀。從其厚度方向觀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厚度方向中間有一結石存在,則可以斷定該玻璃的破碎是由于鋼化玻璃“自爆現象”引起的,不屬于外力破壞。
減少鋼化玻璃自爆的方法
感謝閱讀!以上愚見如對您有所幫助懇請給與點贊鼓勵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歡迎持續關注窗事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