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半個月,又到清明節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春祭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清明節前後上墳祭祖,農村人尤其重視。而城市國家機關和學校等,也往往于清明當日去統一祭掃烈士墓。
祭祀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具體祭祀過程的時間比較講究,特别是農村一直固守着傳統,所以關于祭祀的說法很多。而小編所提的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和左五右六”,實際上是指的上墳的時間。
清明節上墳,當然是清明節這天最好,這一天不用看日子,是自然的好日子。我們常常在一些墓碑上看到,墓碑立于清明毂旦,或者清明吉旦。毂是谷字的繁體字,毂旦,是利于谷物生長的好日子,當然是晴朗美好的日子,所以毂旦舊時常用于吉日的代稱。而吉旦自不必說了。清明節萬物清明,自然是個好日子,這一天上墳自然是首選。
但是,一家一個情況,有些人外出務工或者經商,或者有其他事由,難以保證一定在清明這天上墳。上墳講的是心誠,自然不是一定要界定在清明這一天,但總要有個大體的日子,所以有了“前三後四”的說法,也有的說是前後三天,我們這兒幹脆就說清明上墳上三天,清明前三天也行,後三天也中,隻要在清明前後給先人上了墳,就證明祖宗香火不斷,後繼有人。
當然,上墳和時間還有一些特别講究,比如上新墳要提前,就不在這前三後四的限定之内。 上新墳是指老人去世不滿三年,這個上墳日子選擇還有個講究,一個老人去世選擇單頭日子,兩個老人都去世可以選擇雙頭日子。
而總體來說,清明節上墳就是在清明節前後那三四天的時間裡,不必太早,也不能太晚。而不管哪天上墳,還要有上墳的具體時間規定,這就出來了“左五右六”的說法。而這個左五右六,實際上指的早晨五六點鐘。在農村,上墳總要燒些紙錢,要給先人墳上添土,而農村講究,上墳時先人會出來撿錢,這就要求上墳時間是在日出之前。因為太陽出來後陽氣太盛,先人就無法出來活動了。日出辰時,因此上墳應該在卯時,卯時是在早晨的5點到7點之間,為了别拖到日出,自然最好的時間就是早晨五六點鐘了。
當然,清明上墳還有好多講究,比如添土不要過多,因為天氣轉暖,不要讓墳土過厚;如果老人隻去世一人,就不能添土,以免去世之人踩着墳頭望伴兒。另外,清明上墳壓紙,謂之換夏衣,隻能壓單張的紙,秋祭時換棉衣才能壓多張紙。
祭祀不可以不誠,所以,如果能夠做到,最好還是按照過去的基本規矩去做。但是,如果時間真的不允許,早點晚點都無所謂,啥時有機會回老家,再去先人墳上添把土燒點紙錢,也盡了我們的一份心意,這就夠了。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着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