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績好怎麼寫作業

成績好怎麼寫作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09:32:49

“劑”和“績”普通話都讀作jì,在黃縣話裡,發ji音的字分為兩種讀法,一種讀作雞、急、吉、記,一種讀作唧、集、擠、荠,“劑”和“績”均讀如後者。

“劑”為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刀,從齊,會用刀剪齊之意。齊也兼表聲。本義為剪斷、剪齊,《爾雅·釋言》:“劑,翦齊也。”郭璞注:“南方人呼翦刀為劑刀。”《說文·刀部》:“劑,齊也。”後引申為割,《新書·論誠》:“豫讓劑面而變容,吞炭而為啞。”又引申為古代貿易中用作買賣憑證的契券,《周禮·地官·質人》:“凡賣買者質劑焉。大市以質,小市以劑。”鄭玄注:“質劑者,為之券藏之也。大市人民馬牛之屬,用長券;小市兵器珍異之物,用短券。”《周禮•天官•小宰》:“聽買賣以質劑。”鄭玄注:“質劑,謂兩書一劄,同而别之。”賈公彥疏:“兩書一劄同而别之者,謂前後作二券,中央破之,兩家各得其一,皆無手書字,異于傅别。”即在竹木簡左右寫上相同内容的兩份協議,再從中間剖開,雙方各存一份,一旦發生糾紛,合券為證。

成績好怎麼寫作業(身子扭成麻花績兒)1

質劑

《周禮·地官·司市》:“以質劑結信而止訟。”賈公彥疏:“質劑謂券書。恐民失信,有所違負,故為券書結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質,小市以劑,故知質劑是券書。”當時的質劑是要從中一剖為二的,故取“劑”之分割義。質劑的用途一是作為訴訟的依據,一是作為信用的保障,以減少違約,防止糾紛,調節買賣雙方的關系,故又引申出調和、調配的意思,《後漢書·文苑傳下·劉梁》:“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一服中藥是由若幹味藥按一定的分量調配而成的,故“劑”又引申為分劑、劑量,《廣韻·霁韻》:“劑,分劑。”《三國志·魏志·華佗傳》:“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複稱量。”由此又引申配制的藥物,如藥劑、湯劑,以及某些起化學或物理作用的物質,如殺蟲劑、冷凍劑,也可以作量詞,多指湯藥,如一劑藥等。做饽饽、餃子等的時候,從和好了的長條形的面上分出來的小塊叫“劑子”,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你是個脫皮兒裡劑。”顧學颉注:“裡劑,有餡的劑子。”

但這裡為什麼要用“劑”字?用的是其本義嗎?一時讓人不解。

“績”的本義為把麻或其他纖維搓撚成繩或線,《說文》:“績,緝也。”段玉裁注:“績之言積也,積短為長,積少為多。”《詩經·豳風·七月》:“八月載績。”毛傳:“載績,絲事畢而麻事起矣。”八月正是人們忙于紡麻織布的時候。

成績好怎麼寫作業(身子扭成麻花績兒)2

績麻

《詩經·陳風·東門之枌》:“不績其麻,市也婆娑。”績女放下手中麻,跑到鬧市去耍耍。這兩句詩非常有生活氣息,績女就像記憶中的鄰家姐姐,歲數不大,耍心不小。紡績要積短為長,所以引申出承繼之義,《左傳·昭公元年》:“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紡績要積少為多,所以引申出功業、成果之義,《爾雅·釋诂下》:“績,成也。”郝懿行義疏:“績,取緝續之名,與成實之義近。”我們常說的“成績”,實際上是個同義聯合詞組。績麻的時候,要順着一個方向搓撚,這叫作“上勁兒”,隻有順着一個方向不斷地搓撚,才能把麻縷搓成麻線,如果中途失手,“破兒勁兒”了,繩兒就搓不成了。後來“績”的義項進一步引申,動詞名用,将麻線績成之後糾纏、扭結的狀态稱為“績兒”,普通話在形容女人撒嬌賣嗲時,常用“絞股糖”來形容其體态,而用黃縣話說則是身子擰成了“麻花績兒”。

成績好怎麼寫作業(身子扭成麻花績兒)3

麻花績兒是這樣滴

電腦鼠标連接線用時間長了就會糾結在一起,用黃縣話說就是“打上績兒喽”“絞上績兒喽”。小孩子在懷裡不老實,扭來扭去,也會說”身兒絞成績兒喽“。肚子一陣陣擰動扭轉的劇烈疼痛,黃縣話叫“絞績兒疼”。“别兒績兒”就是不順着來,鬧别扭,比如:這陣兒他老和我别兒績兒,叫他往東他偏往西。做事情要想成功,就得順勢而為,用黃縣話說,就是要“順兒績兒”,如果别兒績兒肯定事倍功半。“别不過績兒”指的是腦子一時轉不過彎來,比如:幹了十幾年嘞生産隊長,如今要分田到戶了,一時間他有點别不過績兒來。“擰兒績兒”指意見不投合,行動不一緻,比如:他倆老是擰兒績兒。也指心裡别扭,比如:他一想起這事兒心裡就擰兒績兒。糾結的“績兒”給人結實筋道的感覺,所以黃縣話把食物有韌性耐咀嚼稱為“有咬績兒”,比如:護心脂吃起來最有咬績兒。引申指做事情有難度有挑戰,比如:這事兒有點咬績兒。

包包子,包餃子,蒸饽饽,都要先從溲好的面團上切下長條形的一塊,在面闆上搓揉成圓柱狀的一長條,整個動作看上去與績麻是極為相似的,所以這一條面也稱為“績兒”。

成績好怎麼寫作業(身子扭成麻花績兒)4

搓績兒

比如包包子包餃子時,兩人分工合作,一個負責和餡兒,另一個就負責“割績兒”,這個“割績兒”是個統稱,包括搓揉成圓柱狀的一條(這在黃縣話裡稱為“搓績兒”)和切成小塊(這在黃縣話裡也叫“割績兒”,如果是用手揪的,就稱為“揪績兒”。揪切成小塊的面團稱為“包兒績兒”“餃兒績兒”,或簡稱“績兒”)兩步,接下來就是一個“擀績兒”一個包。包子績兒簡單,平擀就行。餃子績兒則複雜得多,要兩隻手配合,一手不斷轉動績兒一手用擀杖擀,擀完後績兒的中央是凸起的,這樣包的餃子不破肚兒。如果沒有經過一定的練習,是斷斷擀不好的。要是蒸饽饽,切下來的面績兒還要接着溲,這叫“溲績兒”,用力溲出的饽饽才硬實,也更香,溲好後再團成上圓下平的樣式放那裡醒着,醒好後統一裝鍋。如果是割卷子,就省事多了,割下來的績兒直接替上苞米皮兒上鍋蒸就行。

由此可見,不管是麻花績兒也好,還是包兒績兒、餃兒績兒也好,寫作“績”是其源有自,寫作“劑”則是于理無征。

部分圖片引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