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四年級上冊語文所有的日積月累

四年級上冊語文所有的日積月累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9 13:25:41

四年級上冊語文所有的日積月累(四年級語文上冊-)1

1.古詩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譯文:山中空曠寂靜看不見人,隻聽得說話的人語聲響。夕陽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

賞析: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迹。王維特别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别。"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于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甯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于表現山的空寂清泠。

第二句:"但聞人語響",境界頓出。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但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豐富多彩的,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潺潺水響等。然而此刻,這一切都杳無聲息,隻是偶爾傳來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複歸于萬籁俱寂的境界。

第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中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第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麼第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

靜美和壯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兩種類型。同樣寫到"空山",同樣側重于表現靜美,《山居秋暝》色調明朗,在幽靜的基調上浮動着安恬的氣息,蘊含着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春山的靜谧,但整個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輝、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都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則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盡管還不至于幽森枯寂。

注釋:

1)鹿柴(zhài):王維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南)。柴:通"寨"、"砦",用樹木圍成的栅欄。

2)但:隻。

3)返景(yǐng):同"返影",太陽将落時通過雲彩反射的陽光。

4)複:又。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诘。開元進士,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辋川别業。鹿柴是王維在辋川别業的勝景之一。

2.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

譯文:遇事多問的人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人會使自己知識貧乏。

出自《尚書·仲虺之诰》:"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原意是為了勸誡商湯在政治上要不恥下問,兼聽天下所有仁人志士的建議并将這些落實到實處,這樣才能當好一個仁君,才可以得到百姓的愛戴。也用來勸誡大家要勤學好問。

典型例子:神醫扁鵲,救助過很多人,也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在肌膚紋理間有些小病,不醫治恐怕會加重。"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蔡桓公說:"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本領。" 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裡,不及時醫治将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腸胃裡了,不及時治療将要更加嚴重。"蔡桓公又沒有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紋理之間,湯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膚裡面,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裡,用火劑湯可以治好;病在骨髓裡,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醫治的。現在病在骨髓裡面,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過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這就是"自用為小"的很好的事例。

拓展: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禮記》

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論語》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論語》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荀子》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緻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問說》清朝.劉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禮記》

譯文: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實地力行

注釋:

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

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

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

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

笃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西漢. 戴聖 做《禮記·中庸》,又稱小戴禮記、小宋禮記。

原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代王充《論衡·實知》

譯文:即便是聰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學習就不會懂得,不求教就不會明白的。說明學習是獲得知識、增長智慧的必由之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唐代韓愈《師說》

譯文:人不是生出來就都懂得許多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呢?

告訴我們要多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知識。

原文: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4. 農諺

1)立了秋,把扇丢。

立秋後,天氣轉涼,扇子就用不上了。

2)二八月,亂穿衣。

農曆二月和八月, 天氣變化反複無常,人們穿衣有薄有厚,不盡相同。

3)夏雨少,秋霜早。

夏天下雨少,秋天的霜降就來得比較早。

4)八月裡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

到了八月,大雁就開始南飛遷徙,大雁一旦南飛,就要下霜了。

5)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下一場秋雨天氣就會冷一些,下了十場秋雨後就要穿棉襖了。

6)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

指南方的一些地區,農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裡還像春天一樣溫暖。

5.

嫦娥

唐.李商隐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雲母屏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隐沒低沉。嫦娥應該後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藥,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注釋

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話傳說中的月亮女神,傳說為後羿之妻。《淮南子》:"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

雲母屏風:以雲母石制作的屏風。

深:暗淡。

長河:銀河。

曉星:晨星。啟明星,清晨時出現在東方。

靈藥:長生不死藥。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隻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夜夜心: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李商隐,字義山,号玉溪生。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譯文: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出自戰國·楚·屈原《蔔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譯文:時機難得,必需抓緊,不可錯過。

出自《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難以違 拒,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譯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比喻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

出自孔子《論語·先進》:"過猶不及"。

出自宋代朱熹集注:"夫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裡。"

《孫子算經》記載,"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秒,十秒為毫,十毫為厘,十厘為分",到了宋代,"秒"改成了"絲"。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唐代以前,以"六尺為步","三百步為裡"。以一尺23厘米計算,成語中的"裡"約為414米,"千裡"約合414公裡。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譯文:病毒常常因飲食不注意而入侵,災禍往往因說話不謹慎而招緻。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告誡人們要"慎言"。

出自晉朝 傅玄 《口銘》 原文: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淄穴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存亡之機,開阖之術。口與心謀,安危之源。樞機之發,榮辱存焉。

譯文:福氣來臨有征兆,禍來有原因。愛情沒有多虛妄,嘴不多說話。蟻穴毀壞堤壩,水流沖擊山川。病從口中進入,災禍從說話招緻。存亡的關鍵,開閉的方法。心和口的思量,是安危的源頭。關鍵部分發動時,榮辱就開始發生了

一言既出,驷馬難追。

譯文: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駿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出自: 《論語·顔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驷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驷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馬不能及。"

注釋

驷馬: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或套着四匹馬的車。

近義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譯文: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後面的。

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出自:

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

晉·張華《鹪鹩賦》:"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近義詞:甘居中遊、不上不下

反義詞:力争上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7.

别董大

唐.高适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黃昏的落日使千裡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勁吹,大雪紛紛,雁兒南飛。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沒有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

詩人在即将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别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适"多胸臆語,兼有氣骨"、"以氣質自高",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

前兩句以其内心之真,寫别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後兩句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

注釋:

董大:指董庭蘭,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稱"董大"。

8.成語

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氣。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明眸皓齒-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也指美麗的女子。

文質彬彬-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相貌堂堂-形容人的儀表端莊帥氣,舉止大方。

威風凜凜-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恐懼。

膀大腰圓-形容魁梧粗壯的人。

濃眉大眼-指又黑又密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形容眉目有神的人。

白發蒼蒼-頭發灰白。形容人的蒼老。

鶴發童顔-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