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公布了全國縣級單位的人口數據,683個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及縣級市)的城區人口數據也對外公開。
資料顯示,全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0個Ⅱ型大城市。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安徽的合肥、蕪湖以及淮南均已邁入大城市行列。大城市的衡量标準是什麼?未來還有哪些城市有望沖刺大城市?也是不少市民關心的話題。
合肥等三城進入大城市行列
城區人口是衡量大城市的關鍵指标。根據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标準的通知》: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根據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将城市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城市為超大城市,500萬~1000萬為特大城市,而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和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并稱為大城市。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顯示,在2020年大城市名單中,合肥以常住人口936.99萬人、城區人口377.76萬人,位于Ⅰ型大城市;與此同時,蕪湖以常住人口364.44萬人、城區人口131.74萬人,淮南以常住人口303.35萬人、城區人口108.59分别進入了Ⅱ型大城市。
不僅如此,作為省會城市,合肥也有尤其獨特的優勢。記者從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看到,随着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向省會城市集聚明顯,數據顯示,2021年合肥市常住人口947萬人,比2012年增加159萬人,增長20.1%,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為我省第一人口大市。
此外,蕪湖經濟發展條件也不錯,這座城市同樣吸引了周邊以及全省各地的人口流入,城區人口超過一百萬。而淮南,盡管流入人口不多,作為老工業基地,其所轄的區比較多、面積大、人數多,也同樣進入了大城市的行列。
大城市并不等于人口大市
值得一提的是,大城市并不等于人口大市。記者注意到,在安徽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中,16個市中,常住人口超過800萬人的有2個,分别是合肥936萬餘人、阜陽820萬餘人,不過根據城區人口來計算,阜陽并沒有進入到大城市的行列。對此,省統計局人口統計處的相關人士表示,這主要跟當地城區較小,以及城區人口外流有關系。
第七次安徽省人口普查的數據,圖片來源安徽省統計局
那麼以城區人口作為城市規模的劃分标準,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業内人士分析表示,城區吸引的人口越多,也表明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以及優質的公共資源包括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相對發展比較好。
不僅如此,城市的規模越大,也意味着城市的自然要素、輻射能力是越強的,包括區域優勢、産業基礎、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等。“所以為什麼現在要發展大城市,這樣可以吸引人員就業,推動産業、公共設施建設,助推經濟的發展。”分析人士稱。
未來這四市有望進入大城市
未來安徽哪些城市有望進入大城市行列?省統計局人口統計處的相關人士也進行展望:其中,馬鞍山和阜陽的呼聲最高,目前其城區人口均達到了86萬,也就是說它們城區人口再增加十幾萬,就可以達到II型大城市100萬的最低标準,順利入列。接下來是六安和淮北,其城區人口在81萬多。目前安徽這四個城市未來有望加入大城市行列。
不過,光靠人口的自然增長,即當地的出生人口增長來滿足要求,那時間會比較漫長。如果通過發展産業,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吸引外來人口就業,則可以加速這一步伐。
省統計局數據顯示,随着我省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省内城市之間、城鄉之間人口流動日趨活躍,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流動人口為1387.2萬人,比2010年增加820.1萬人,增長144.6%,其中省内流動人口1232.2萬人,與2010年相比,增加737.3萬人,增長148.9%。
值得一提的是,省内流動人口增加的同時,流向省外的人口也在低速增長,近些年我省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與周邊發達省份相比仍有差距。2020年,我省流向省外的人口為1152萬人,占常住人口18.9%,主要流向長三角地區,占比高達75.1%。雖然我省作為一個人口流出大省的現狀沒有改變,但從外省流向我省的人口也呈現出穩步增長态勢,2020年,外省流入人口為155.1萬人,相比2010年增加83.0萬人,增長115.1%。
因此,想要進入大城市行列,業内人士表示,未來這些城市還需要在吸引投資、引入性價比高的企業,通過産業帶動促進經濟發展方面下功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