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圖出自彜族,應該是最古老的原始八卦圖。此圖隻有六個方位,缺東西方位,原始的觀象授時法得之,而先後天八卦圖為八個方位,圭表測影授時法的産物。
左圖為太極圖。太極生陰陽,陰陽生天地,乾陽坤陰互根互生,此消彼長,彼進此退。分辨并描述陰陽,表示人類已經學會了記錄抽象思維,這是文明的開始。
右圖為六子陰陽流行圖。中間為乾父坤母,外圈為六子卦。坤索乾得三子震、坎、艮,陽息陰。乾索坤得三女巽、離、兌,陰消陽。
上南下北,南方三卦巽、離、兌,太陽出沒于南方,北方陰盛為冬。北方三卦震、坎、艮,太陽出沒于北方,北方陽盛為夏。
乾陽坤陰交而生六子,用六子不用乾坤也,有子不必父上前。《乾彖》曰:“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大明者,時也,春夏秋冬也。六龍者,六子也。六位者,六爻也,六子之所值守也。
将來者進,成功者退,當時則貴,已用則賤。乾坤生六子,乾坤功成而身退,用六子不用乾坤也,天以六為節,六子各主一氣。六子已用則歸乾坤,天地周而複始也,春夏秋冬循環無端而生生不息也。
懸象著明莫大于日月,太陽曆、太陰曆皆以日、月運行自然之象為準,無法推算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之時,且東南西北也無法精準劃分,其時位模糊,乃自然之曆法也,故原始卦圖有南北而無東西方向。
伏羲出,周身以度,圭表測影以計時,規矩方圓以定四方,東南西北方向得以精準,兩至兩分得以明确,推變六子圖而得四正四隅,先後天八卦圖得以确立。
八卦圖皆因古天文之進步而演變,圭表測影,刻漏計時,精準計時的發展,推動以四分曆基礎上的二十四節氣的誕生,《易經》遂入它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