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西南邊緣,隸屬涼山州的木裡縣,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生物多樣性較高的地方。木裡縣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9.86%,更有我國為數不多的成片原始森林,為衆多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環境。
經調查發現,木裡縣境内的陸生野生動物種類多達353種,是四川省,乃至整個西南地區,野生動物數量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自2017年以來,工作人員在野外安裝了185台紅外相機,拍下了大量野生動物活動的珍貴影像。
近日,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監測數據時,發現了許多“奇珍異獸”,它們在野外或覓食、或嬉戲、或悠閑散步,其中包含了金錢豹、亞洲金貓、斑尾榛雞等等。
其中一台架設在一處山坡上的紅外相機,拍到了一隻黃猄的身影。隻見它沿着獸徑從山上走了下來,出現在鏡頭前。
從情形來看,應該是覓食至此,接着它在鏡頭前做起了伸長脖子,頭向上仰的動作。黃猄之所以會被人們重點注意到,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外形比較奇特,像是神話走出來的生物。
頭上長角,嘴有尖牙,長得像麒麟
黃猄是民間對這種動物的稱呼,它的學名叫“赤麂”,是鹿科動物裡的一種。它們長得比較奇特,身上的毛發主要為紅棕色,但在不同的季節會發生變化,比如到了冬季,會偏暗褐色。
黃猄的身形像一隻小鹿,身上最“怪”,也是最大的特色則是它的頭部。黃猄的頭骨略呈三角形,臉部較為狹長,從吻部到前額的毛發微微泛黑。
雄獸頭上長有單叉型的短角,但角基很長,且從角基處至眶下腺有明顯的額腺,整個腦袋看起來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傳說中的神獸“麒麟”。或許一些影視作品裡麒麟的形象,就是以黃猄為原型建模塑造的。
跟許多有蹄類動物一樣,黃猄的性二态也比較明顯,雌獸除了體型比雄獸小一些之外,頭上也沒有角,僅在對應部位處會稍稍隆起,并長出黑色的特殊毛發,看起來也像有小角一般。
它們以各種植物的葉子、嫩芽、果實等為食,不過作為一種食草動物,黃猄卻長出了食肉動物般的巨大犬齒,尤其是雄獸的犬齒,相當發達,而且齒尖鋒利。
這樣的牙齒顯然不是為了吃草而準備的,但黃猄又不捕食,那麼犬齒有何作用呢?研究發現,在同類打架的時候,會派上用場。
麂類中它最大,發出的聲音像狗吠
黃猄的體型不大,成年之後大概為25-30公斤,體長約1米,在鹿科家族裡面,算是中等偏小的。不過在麂類中,它的體型卻是最大的。
黃猄是一種比較孤獨的動物,不像其他有蹄類一樣喜歡群居。它們一般單獨行動,出沒于山地、丘陵、低海拔森林地帶,尤其喜歡地面植被比較茂密的區域。
因為它們的膽子小,在茂密的森林、草叢裡面有助于隐匿行蹤。而且白天黃猄很少出來活動,到了傍晚才出來,整夜活動,直到淩晨才回去休息。
作為一種“鹿”,可能在大家的第一印象裡,它的叫聲也應該跟其他鹿科動物差不多,但如果你聽過黃猄叫,會颠覆你的認知,因為它的叫聲,像是犬吠,因此人們也把它們稱作“吠鹿”。
小時候聽村裡老人講過,說過去人們上山打獵都帶着兇猛的獵犬,山裡的動物聽到狗吠聲,都害怕得不得了。
黃猄膽子很小,實力也弱,怕其他動物欺負它,于是它們就偷偷學着獵犬的聲音,吓走其他動物,漸漸地,黃猄的叫聲也就跟狗叫一樣了。
膽子很小,同類打架時卻很勇猛
黃猄的膽子小,或許從它們的名字上就能夠看得出來,“猄”字讀音跟“驚”一樣。在平日裡,黃猄表現得十分謹慎,它們走路比較慢,腳步輕微,生怕發出較大的響動引起林中其他動物的注意。
它們的聽覺敏銳,對周圍環境的異常有很強的感知能力,一旦發現危險,會馬上變得躁動不安,瘋狂逃竄。有危險意識是好事,但凡事講究過猶不及,黃猄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它過于害怕或者受到的刺激過大時,就會呈現出短暫的“死機”狀态,呆呆地立在原地,走不動道,任由他人宰割。過去有經驗的獵人,往往能利用黃猄的這一習性,輕易捕獲它們。
盡管黃猄膽子比較小,可一旦涉及到交配權的時候,就會變得十分勇猛,這點在同類競争上體現明顯。
發情期時,雄性黃猄會相互争鬥,不過在争鬥前,它們會将身子繃直,把脖子擡高,意在展示自己的實力,讓對方知難而退。如果雙方實力懸殊,那麼架就打不成了,較弱的一方會離開。隻有在雙方旗鼓相當時,才會爆發比較激烈的戰鬥。
開始的時候,黃猄先會用獸角相互頂撞,如果還沒有分出勝負,則祭出“大殺器”,就是嘴裡發達的犬齒,戰鬥由原來的“互頂”升級為“互啃”。
在戰鬥過程中,黃猄會不斷尋找機會,将自己的獠牙咬向對方的脖子。所以黃猄腦袋、側身、脖子處如果有一些傷口,大概率是在同類打鬥時被咬傷的。
黃猄在我國的分布算是挺廣的,栖息地主要以東南、華南、西南為主,在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一些南方省份裡面,都有較多的記錄。
尤其是在過去,黃猄是人們的主要獵物,被廣泛送上了餐桌,以至于種群數量急劇下滑。如今黃猄已是“三有”保護動物了,保護級别跟野豬一樣,不允許私自捕殺,一經發現,将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