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冕寫的《墨梅》,唐朝黃巢寫的《不第後賦菊》,明朝于謙寫的《石灰吟》,是小學階段典型的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詩。
托物言志是詩歌創作的一種典型的手法。小學階段運用托物言志創作的古詩很多,在這裡我列舉三個例子,給大家詳細講解托物言志在古詩創作中具體的運用,幫助大家來認識托物言志的特點。
托物言志的特點托物言志是什麼意思呢?托是寄托,物是指東西,言是表達,志是思想志趣。合起來的意思就是,作者不明說自己有什麼樣的志向,而是把人物的理想志趣寄托在一個物上,借對這個物的刻畫或者描述,來表達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一種間接表達的手法,間接表達手法跟直接表達相對。
古詩創作還有一種手法叫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的意思就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不用寄托什麼物。比如說:我今天好開心,開心就是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今天好開心,這就是抒情主人公直接表達感情,沒有借助于第三方的物。這就叫直接抒情。
托物言志不是這樣直接,托物言志要借第三方的“物”來抒發感情,所以說它是一種間接的委婉的表達方式。
王冕《墨梅》詩王冕的《墨梅》詩,第一句交代的是梅花開的地點,前兩句僅僅是為下兩句的鋪墊,還沒有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最典型的是最後兩句。
這裡的顔色,我們可以用來代指事物的外貌。不用人誇顔色好,就是指的不是靠外表赢得人們的喜愛;隻留清氣滿乾坤,就是指一種内在的精神氣質,内在的一種素養。
後兩句詩合起來就是,我不是靠華麗的顔色和外表赢得人們的喜愛,而是靠内在的清氣滿乾坤。
作者沒有直接抒情,作者要表達的是,人活在世上,不要靠外表去赢得别人的喜愛,而要靠内在的素養和氣質去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赢得别人的喜愛。
這就給我們樹立理想目标提供了參考,應向精神生活上努力,不要以貌取人。
黃巢《不第後賦菊》
黃巢的這首詩,第一句交代了菊花開的季節是秋天。菊花開了後,其他好多花都敗了,這是陳述一種客觀事實。這兩句不是托物言志。
最典型的也是後兩句,寫菊花香氣之濃,規模之大。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寫菊花的氣勢和規模之大。
後兩句表達的就是作者遠大的抱負和雄偉的志向,借菊花來抒發自己的宏偉壯志。
和前兩首詩不同的是于謙的這首《石灰吟》,每句都屬于托物言志,整首詩的意蘊更加濃烈。
千錘萬鑿,是寫石灰的産生過程,經曆了千錘百煉,曆經磨難。深山,交代的是石灰的出處。烈火焚燒若等閑,說的是面對着烈火的焚燒石灰能夠坦然對待,以平常心對待。第三句是寫石灰的犧牲精神,粉身碎骨,犧牲自己也不害怕。
這首詩中的石灰,是崇高人格的寫照。
于謙的這首《石灰吟》,将一位曆經磨難、出身卑微、不怕犧牲和志趣高潔的高大形象樹立起來。
結語同學們在讀托物言志的古詩時,一定要首先要抓住“物”,因為這個“物”就是托物言志詩的一種意象。如果沒有這個“物”,這個“志”就無法表達。
通過欣賞“物”的意象,來領悟“志”的含義,正是賞析托物言志古詩的主要方法。
為防失聯,關注我!@擁抱大語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