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總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總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1 19:24:29

工作33年,到目前為止,我對教育的理解與關注,大概經曆了三個階段:講台、課堂、課程。

一開始,我覺得老師教書就是站講台,想的是怎麼站那上面把課講好。至少有六七年時間,我甚至把老師的職業身份象征,就定位在講台、黑闆上,教室在我眼中,隻是一間大家要待在一起上課的屋子。

直到1995年,我當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班上有入學新生93人,教室幾乎塞滿了。這個時候,我才慢慢有了教室以及課堂的概念。也許是那個班級群體太龐大,要想兼顧每個學生,你的眼裡不得不裝下一個“課堂”。之前帶的都是偏小的班,站在講台上一眼掃去,全覆蓋,自我感覺便良好得很。但當學生人數太多,心裡根本沒有底,站在講台上,你會發現聲音總不夠大,眼睛總不夠用。這時候,作為老師身份象征物,課堂與班級管理不知不覺中代替了講台和黑闆。

2000年以後,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課題研究。完全不知教科研為何物的我裝模作樣地做起了課題,當然是形式大于内容,想當然大于科學研究,行大于思。中師教育,在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底子還是太薄了,思也思不出個什麼名堂來。颠來倒去,離不開教材與教參,離不開備教輔改查。

直到2008年我開始關注并思考“課程”這個詞,自己開始做課程規劃,再看學校教育才覺得豁然開朗,别有天地。

一直以來,課程都是國家的事,學校和老師隻需要落實國家設置好的課程。雖然也有校本課程一說,但基本也都是一說而已,随意任性得很,多的是心血來潮,是一陣一陣的風,是一個校長 一個樣。立足當下、着眼長遠、以生為本,對校本課程進行系統設計與規劃的學校,非常少。

好的校本課程,其育人價值,完全不在國家課程之下。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的關系,基本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開發和設置校本課程的關鍵,在校長。

也許是我深入接觸的校長不夠多吧,在我印象中,對“課程”有深刻認識,能在辦學中有目标、有理念、有行動地開發課程,并紮實地用以育人的校長有兩個,一個是我的同學、晉梅小學吳文峰校長,一個是現任紅安國際育才小學部的葉再新校長。

葉再新校長與我曾經同事幾年,樓上樓下的住着。我親眼見證過他的幾次校長履職,看着他低調地把不同性質的一所所學校盤得風生水起,亮眼的決不隻是升學率數據。不隻我服,同行說起來都服。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總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

5号晚上,接到一年前受聘任紅安國際育才小學部校長的葉再新校長的電話,邀請我去觀摩國際育才小學部首屆文化活動周,6号下午是活動周的最後一場展示活動。這我得去,這個活動與我也有一點淵源。

葉再新校長之前任紅安思源實驗學校和紅安實驗小學校長時,教學質量與學校風貌的煥然一新就不說了,我印象特别深 的是他推行的校本課程:讀書護照和詩詞大會。思源學生的讀書護照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不是一兩個學生一兩個班的秀,是全校學生的熱愛讀書、大量閱讀;之後他在實驗小學當校長時,實小經典誦讀蔚然成風,學生參與面極高的詩詞大會最終賽事水準令人驚豔。到國際育才雖然不滿一年,聽學校年輕老師私下跟我說:葉校長的那些想法和設計,又新鮮又有用,老師和學生都特别喜歡。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總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

去年秋,葉校長就找過我,要求我幫國際育才小學部進行校本課程設計,他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想法,我們來來回回讨論多次,也請教過課程專家,前後弄了一兩個月,才提供給他一個相對成熟的五度課程規劃方案。他邀請我去看的,正是這個五度課程實施成果。

我兩天前就知道國際育才學校在開展這個文化活動周,朋友圈國際育才的幾位老師刷屏了,激動贊美驕傲之情,藏不住。

6号下午我去觀摩的,是最後一場、五六年級的展示活動部分。我看了一下活動流程,這次文化活動周所呈現的是五度課程中的三度。走進學校報告廳,一半坐滿家長,另一半虛位以待五六年級全體同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總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3

家長們表現欲很強啊

主持活動的是肖婉老師,之前開展教研活動時打過多次交道。整個活動分為三部分,分别基于三個學科進行拓展:英語場、數學場、語文場。千萬别以為還是學習語數外課程,完全不是。場内學生全程參與之熱情、情緒之飽滿,一看就知道大家沒把這當成學習。

英語場算是中規中矩,以班為單位全員參與的英語歌曲合唱拉開活動序幕,英文配音選擇的都是動漫影視作品,我雖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選手們站在台上那飽滿的情緒是看得到的。

把現場氣氛點燃的是數學場的拓展遊戲:五年級的4*4華容道和六年級的最強大腦——數獨遊戲。華容道分團體賽 和個人賽,兩班各6名選手,都是全班層層賽上來的。台上選手運指如飛心無旁骛,台下觀戰的全情投入哇聲一片,為個幾秒的時間差或歎息或歡呼。台上那些小孩子手真的是非常快,估計平時真沒少玩,在他們眼裡,那不是數學,是遊戲。六年級數獨遊戲,主持人把題紙也發給我們一份,可憐我們幾個非數學老師在那兒弄半天,也沒完成一個,台上的學生們則大部分已經在規定時間内完成。慚愧慚愧!

團體賽

語文場采取的是詩詞大會的形式,三組學生代表以必答、選答、搶答、飛花令等形式,進行詩詞、成語相關比賽,家長和台下學生穿插參與。他們熱情比選手還高,恨不得搶話筒。不得不說,這些小孩子們積累的詞彙量、詩詞量真的是多,一些并不常見的生僻詩詞成語,也立馬有人脫口而出。

——雖然觀摩的隻是兩個年級的一場活動,至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孩子們都練過。當然不會是為了校内的一次文化周活動專門排練出來的,支撐全部學生參與、大方展示、自信表現的,一定是平時就課程化的結果。

這才一個學期不到,就有如此成效,便是校本課程的魅力了:以校本課程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知識技能在玩中獲得。

看着所有小孩臉上洋溢的快樂與自信,活動過程中那種專注和投入,這些課程對于他們來說,成長的價值大于知識能力的獲得、記住詩詞的多少——這種,我們稱之為:育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總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4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做課程規劃方面的探索。不管是基于學科 背景的實踐活動課程規劃、同主題分年級的勞動實踐課程規劃,還是整合地方及校本課程的規劃,又或者紅安國際育才學校的五度課程,還有部分學校的特色課程規劃……雖然沒有全部在實踐中檢驗,但我心裡非常清楚也自信,隻要像葉再新校長那樣、像國際育才那樣落實校本課程,持之以恒地推進,學校和學生所能擁有的,豈止是一個小小的百草園!

在學校教育中,能讓學生成長的空間、學習的空間最大化最優化的,不是場館多大、硬件多硬、老師多強,而是課程有多豐富,孩子們有多樂學。

推開教室的門和窗,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我還蠻期待國際育才下一次的活動。我相信,成長看得見。

也期待更多的學校和校長加入進來,在三味書屋之外,再給孩子們開辟一個百草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總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