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過去的十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巨變?交彙點新聞聚焦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通過普通人的講述,以物言變、以物傳情,回望這十年,揭示時代變遷、社會進步。
“十年前我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幾乎所有手續都是需要去現場辦的,今年6月,我把這套房子賣了,買了一套二手房,意外發現很多步驟比方說付款、提交材料、解押都隻要在手機上操作就可以了,而且效率特别高。”在南京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朱女士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她當時想提取部分公積金用于抵充商業貸款,帶着各種材料準備去現場辦理時,同事笑着說:“哪裡需要親自跑一趟,在手機上下載‘蘇服辦’的app就可以辦了。”
朱女士抱着試一試的心态,按照提示一步步在手機app上進行操作,全程僅用了不到20分鐘,最讓她吃驚的是,這筆錢幾乎是“秒”入賬戶,“我是下午2點左右提交的材料,3點41分手機就收到短信提醒,錢到賬了,實在是太方便了”。
十年間,借助智能手機的普及,政務服務越來越便捷高效,而随着數字化浪潮的奔湧而來,支付工具與智能手機深度綁定,紙币支付不經意間“讓位”,移動支付成為主流。“掃一掃”付款、“點一點”收錢,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之一。
在江蘇的沭陽縣,數字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農村,電商成為新産業,農民成為新網紅,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
研究生初試後,章先生曾在一家便利店當過三個月的收銀員,切身體會着手機支付為收銀員和顧客帶來的諸多便利,“比如顧客不用随身帶零錢,便利店也不需要每天準備很多用于找零的小額錢币”。章先生上班的便利店比較小,每個值班時間段隻有一位收銀員。“現在很多上班族喜歡在便利店解決午飯,買一份關東煮、盒飯之類的。中午人很多,特别忙,大家都用手機支付後,不用找那幾塊幾毛錢,毫無滞礙,真的非常節約時間,作為收營員也能騰出時間來吃飯。”章先生說。
談及自己及周邊“90後”、“95後”支付方式的變化,章先生坦言自己讀本科的時候就很少使用現金了,“那時候用的比較多的是各種卡,現在基本上就是微信、支付寶了,另外那時候卡裡經常會剩幾塊幾毛用不掉,手機支付就不存在這個小問題。”同時,出門不帶現金不帶卡,手機點幾下就可以消費也讓章先生笑稱“常常恍惚錢去哪兒了”。
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遠不隻是辦事流程和支付方式,更深度重構了人們的社交方式與場景,手機,也從十年前的通訊工具變成了如今的社交平台。
揚州邗源社區聯合玖玖江南養護中心開展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活動
2012年10月4日00:42,樊先生發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條微信朋友圈——一張“拉風”的汽車照片,“看車展随手拍的,發的時候也沒配什麼文字,當時可能就是覺得好玩兒,朋友圈嘗嘗鮮,發完了馬上就有朋友來留言,我們就互動調侃了一下,現在回看想想都覺得蠻有意思的。”
2011年1月21日,微信橫空出世。2012年4月19日,微信朋友圈功能正式上線。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網友的第一條朋友圈是在2013年發布的,這也獲得了微信的數據支持。數據顯示,微信用戶人數在2013年飛速增長,這一年微信月活用戶達到3.5億,同比增長121%。在2021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創始人張小龍公布了朋友圈的用戶數據,每天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布朋友圈。
十年,無數的自拍、心情和轉發,個人生活在網絡世界留下痕迹,年代感十足的小回憶、青春的小美好、記錄生活的小分享和訴說秘密的小樹洞,手機社交平台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方式的注腳。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消費市場、消費行為和商業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最大的變量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十年前,3G時代的網絡速度以kb/s為計,智能手機剛剛在社會大衆中普及。十年後,今年8月19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據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牛一兵介紹,我國目前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網絡和光纖寬帶,5G基站數達到185.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超過4.55億戶,“我國正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闊步邁進”。
南通移動在黃海海域風電平台建設5G基站
不經意間,智能手機将生活中的很多常用設備取而代之,衣食住行、社交、教育、就業……如今我們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場景幾乎都能通過手機完成,生活變得越來越智能。而随着5G時代的來臨,智能手機仍将繼續上演進化,改變世界,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黃歡 高甯 範傑遜 胡安靜
編輯: 宗祺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