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讓學生們與時俱進。放飛自我才能發揮他們的個性和創造力,這是無需置疑的。但社會的複雜性,魚龍混雜的形态又不得不讓我們擔心。所以,如何正确引導學生做一個合格的數字公民,對我們來說是個嚴峻的挑戰。
在成為一個合格的數字公民之前,首先要具有數字公民意識。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們的數字公民意識?
數字公民是指公民的互聯網身份,數字公民要求網民具備公民的素養和準則,通過使用計算機成為一個全面的、有能力的,而且社會化的好成員。簡而言之,線上和線下的公民身份非常相似。
當然,互聯網世界和現實世界還是有區别的,孩子初入互聯網世界,有一套新的規則需要遵循。教育工作者兼教學設計師Mia MacMeekin整理了應該教給孩子們的27個關鍵詞,并提供了相應建議。老師和家長可以嘗試将這些詞解釋給孩子們,以幫助互聯網世界的“新生兒”培養自己的數字公民素養。
要學會正确地使用技術來收集信息,進行溝通或享受樂趣。
通過社交媒體積極融入世界。能夠通過衆包等方式為大家解決問題,利用搜索等方式豐富自己的知識,還可以使用微博等相互讨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在互聯網世界,一定要學會尊重他人的觀點。能夠接受他人所說的有意義的東西,然後理性解釋你不同意的原因。
對于你所使用的任何作品,都不要忘記給予必要的肯定和尊重。無論對方是原創作者,還是編輯制作人員,隻要是為此付出過勞動的人,都不要忘記給予他們贊賞。
要學會在恰當的場合,謹慎地表達你的意見和建議。
一定要學會篩選你在線收集的各類資源,能分清它們的真僞和好壞。
對于一個話題,要善于尋找不同的觀點。
做一件事,要盡量包含所有希望參加的人,并盡力邀請那些有價值的人參加。
學會聆聽别人說話。掌握聆聽技巧,無論哪方面的觀點都要學會重視。這樣能提高大家參與的積極性。
使用各種可靠的媒體來源和模式去研究你的主題,切忌道聽途說。
首先要确定來源是否可靠,使用的是誰的标準,然後再決定是否采納。
要掌握本地流行的技術,從硬件到軟件,從移動技術、可穿戴技術到線上、線下設備和數據源,才能作到遊刃有餘。
學會創建一個博客、社交媒體資料、網站、短視頻頻道、公共或私人群組、編輯資料等,然後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為你創建的賬号或平台作出貢獻。
通過數字平台參與其他文化圈子,并用同理心和理解的方式參與其中。
當一切事實都很清楚,且你感到安全和有能力做的時候,一定要站出來反對欺淩和不公正。
一定要提倡正能量,要傳播有用和可靠的信息。
與領域專家建立聯系。例如,通過在線視頻與專家交流。通過社交軟件将專家帶入課堂。
要積極地去識别騙局、錯誤信息、垃圾郵件來源,避免接近危險群體。
要學會交叉引用各種來源,并能夠相互印證。
與不認識的人交談時要小心,不可輕信。
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隐私。除非必要,不要共享個人或私人信息 —— 要時刻留意你透露出的任何信息的存儲的安全性。
學會使用雙重登錄驗證等隐私設置,然後每年至少重新檢查兩次。
要懂得限制自己在屏幕前的時間、社交媒體上的曝光度,要運用你的思維和感知,以适度的方式展示自我和“數字化”的程度。
要學會與信賴的人傾訴 —— 最好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理想情況下,如果你在網上遇到不懷好意的人,或者浏覽的内容讓自己感到不安,可以去找自己信賴的傾訴對象,得到真誠地幫助。
在網上要學會利用适當的網絡禮儀、規範、常識和通用的“人類”禮儀去與人交往。
要學會隻有在需要的時候,才能訪問某些科技類東西。這可能需要設置一些基本規則,在不需要的時候不要沉迷其中。
探索世界各地的其他學生在做什麼。要充分享受這種樂趣,在科技所允許的情況下,去嘗試各種可能性。
以上所述隻是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事項,希望能起到抛磚引玉的效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智能觀”,來源:TeachThought,編譯:智能觀。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