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又北二百裡,曰發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鳥焉,其狀如烏③,文首④,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⑤。是炎帝之少女⑥,名曰女娃。女娃遊于東海,溺⑦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⑧于東海。
注釋再向北走二百裡,有座山叫發鸠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裡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上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這其實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不幸沉入海底,再也沒有回來,因此化為精衛鳥。經常叼着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丢進海裡,用來填塞東海。
文化常識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确證。
《山海經》一書的書名,最早見于司馬遷《史記·大宛傳》,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等的著作,内容包羅萬象,含蘊豐富,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曆史、地理、文化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出處《山海經·北山經》
啟發與借鑒
精衛填海是中國的上古神話傳說,刻畫了英勇頑強的精衛形象,滄海固然浩瀚,而精衛堅韌不拔的精神更為偉大。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和不畏艱難、奮鬥不息的精神,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精神基因。
精衛填海現在已經演化為成語,比喻意志堅強,不畏艱難,堅持不懈。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