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字幼公,是中唐時期的詩人。其詩體裁形式多樣,題材内容也十分豐富。戴叔倫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這對宋明以後的神韻派和性靈派詩人産生過較大的影響。相對于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知名詩人而言,戴叔倫的名氣不大,詩量也較少,但不乏有驚豔千古的佳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蘭溪棹歌》,便是戴叔倫的經典詩作之一。它是戴叔倫任東陽(今屬浙江)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内容,主要描寫了春夜蘭溪江邊的山水美景。無論是詩中清朗的月、樹、河灣,還是倒影在水中的山色,亦或是桃花雨、夜鯉魚,都無不美得令人心醉。
除此之外,《蘭溪棹歌》也是戴叔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中,戴叔倫便将蘭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以及背後所蘊含的獨特民歌氣韻、漁家歡樂之情表現得淋漓盡緻。尤其最後7字“半夜鯉魚來上灘”,更是點睛之筆,把美麗的蘭溪山水寫活了,令人叫絕。
《蘭溪棹歌》
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首句“涼月如眉挂柳灣”,意思是說,一彎新月挂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在歌詠江南山水的諸多詩作中,絕大部分的取景都在日間。而戴叔倫這首詩,卻選取了夜間景色,可見它在取材和構思上的獨出心裁。“涼月”二字更是極為工妙,它既寫出了月色的清朗,又反映了春雨過後涼爽宜人的氣候。至于“挂柳灣”,則描繪了一幅溪月相映增輝、美不勝收的情景。
次句“越中山色鏡中看”,則是戴叔倫由仰視的視覺感受,轉到了俯視的視覺感受上。它的意思是說,低頭觀看溪水,越中(今浙江省中部)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搖曳生姿,朦胧而飄渺。可以想象出,戴叔倫在一個月明溪清的春夜裡,泛舟如仙境般的蘭溪上,是怎樣的一個美妙情景。一俯一仰,景象生動而清新,更是美得令人心醉。
接下來的一句“蘭溪三日桃花雨”,意思是說,蘭溪剛剛下了三天的桃花雨,溪水已經猛漲。“桃花雨”,指的是江南春天桃花盛開時下的雨。從這句詩的意思中,我們可以得知戴叔倫的船繼續前行後,來到了灘頭,從急驟的灘聲中,他意識到這是由于連日春雨,蘭溪水漲所緻。
最後“半夜鯉魚來上灘”,則是在急驟的灘聲中,魚兒逆水而行時發出的潑刺聲吸引了詩人,原來是鯉魚在半夜時分,趁着春江漲水,在奔灘而上了。可見這裡寥寥7個字,便使得本來比較甯靜的夜間,增添了活潑的生命躍動氣息。無疑這也把整個畫面寫活了,是這首詩最精彩的點睛之筆。
綜觀戴叔倫的的這首詩,月色的清爽皎潔,山水的明麗動人,讀後給人以如臨其境的美感,美得令人心醉。而這首詩從頭到尾沒有寫人,也沒有寫情,但是卻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足以見得戴叔倫水平的高妙,令人叫絕。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