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黃昏百分百,12代酷睿處理器與600系列主闆正式支持了DDR5内存,與上次内存新老換屆一樣,目前市場上同時有搭載DDR4内存的Z690主闆與搭載DDR5内存的Z690主闆。今天我便通過測試DDR4内存與DDR5内存在同CPU、同顯卡的平台下的性能差異來試着為大家選購主闆、内存做出參考。好了,廢話不再多說,我們開車吧。
本次測試平台簡介雖然DDR5與DDR4在技術參數與顆粒選用上都大有不同,不過為了盡可能的控制變量,我還是選擇了同品牌,同系列的内存。
▲我最終選用的是宏碁掠奪者 Predator系列内存,分别是銀白主色調的Vesta DDR4 RGB 16GBx2套裝與黑色主色調的Vesta Ⅱ DDR5 RGB 16GBx2套裝。
▲我這款DDR4的宏碁掠奪者 Predator Vesta RGB内存采用了是三星特挑B-die内存顆粒,其XMP頻率與時序為3600MHz CL14-15-15-35。三星B-die顆粒的特點是非常容易壓低時序,且超頻能力同樣超強。
▲而這款DDR5的宏碁掠奪者 Predator Vesta Ⅱ RGB内存采用了原廠内存顆粒,其XMP頻率與時序為5200MHz CL 38-38-38-76。我們再來看一看兩個測試平台的其他硬件:
▲主闆與水冷是除了内存之外測試平台所不同的兩個硬件。
▲CPU使用的是12代酷睿i7-12700KF,之所以沒有用i9是因為怕itx主闆的供電無法滿足i9的需求,所以這塊i7處理器應該是測試中能用的最強CPU了。
▲DDR5超頻所使用的是華擎的Z690 Phantom Gaming-ITX/TB4主闆,這是華擎的頂配Z690 itx主闆,之前我的itx超頻平台采用的是華擎的Z490M-itx,個人對其超頻能力很認可,且對其BIOS比較熟悉,所以這次上手了更高級的華擎Z690 Phantom Gaming-ITX/TB4 作為未來的DDR5内存超頻平台,關注這個主闆晚點我會寫一篇裝機文。
▲DDR4依舊使用的是我測試了多款顯卡的微星Z690 EDGE TI DDR4 刀鋒钛主闆,微星主闆擁有大名鼎鼎的Momery Try it功能,可以很快找到比較合适的超頻參數,然後再進行細節優化,可以大幅提升超頻效率。
▲而這塊微星Z690 EDGE TI DDR4 刀鋒钛采用了16相75A CPU直連供電,還搭載了DDR4内存加速引擎,采用獨立的線路設計,抗阻更低,從而保證高頻信号的穩定性,内存超頻能力更強。
▲本來想用目前顯卡天花闆的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Vulcan OC,但是發現太厚了放不進itx機箱,所以本次測試中顯卡采用的七彩虹的 iGame GeFore RTX3080 Vulcan OC 10G。iGame是七彩虹的旗艦系列,而Vulcan更是旗艦中的旗艦。好了,本次測試的4大件介紹完畢,我們開始測試吧。
讀寫能力對比
▲用默頻DDR4内存與DDR5内存比肯定不是很公平,所以我把DDR4内存進行适當的超頻後進行測試,因為使用的是雙面顆粒的單條16GB内存,所以本次求穩隻超頻至了4400MHz C17-19-19-39,而DDR5内存則保留其XMP頻率 5200MHz(AIDA 64測試為5187MHz),CL38-38-38-76。經測試,宏碁掠奪者 Predator Vesta DDR4的讀取速度為64692MB/s,寫入速度為63431MB/s,複制速度為61925MB/s,延遲為70.1ns。而宏碁掠奪者 Predator Vesta Ⅱ DDR5的讀取速度為78714MB/s,寫入速度為73289MB/s,複制速度為71737MB/s,延遲為82.2ns。得益于DDR5的高帶寬與高頻率,其讀取、寫入、複制速度均高于超頻後的DDR4内存,不過DDR5的時序目前依舊較高,因此延遲還是要高于DDR4内存的。當然,肯定有朋友要問為何使用特挑B-die顆粒的DDR4内存延遲依舊達到了70ns,這裡我專門解釋下:
▲從上圖可見,12代酷睿處理器為了同時兼容DDR4與DDR5的内存,所以其内存控制器要比10代、11代處理器的内存控制器結構更加複雜,導緻了較高的延遲,而DDR4在10代、11代上會有着更低的延遲。
▲比如同用特挑B-die顆粒的DDR4内存,在Z490平台上可以将延遲控制低至43.7ns,而在Z690平台上則要在70ns上下,除了内存控制器複雜的原因,應該還有内存在Gear2模式下運行的原因。理解完這一點,我們再來研究一下DDR4内存與DDR5内存對整個系統的性能影響吧。
CPU性能對比
▲首先是CPU-Z的測試,DDR4 4400MHz下,i7-12700KF單核跑分757.6分,多核跑分8989.1分。而在DDR5 5200MHz下,i7-12700KF單核跑分767.7分,多核跑分9122.7分。分别提升了1.3%,1.5%,有一定的提升。不過這裡也可以看出CPU-Z作為專業測試CPU性能的軟件,對内存頻率對測試的影響控制的很好。
▲緊接着是7-Zip基準測試,DDR4 4400MHz下,本電腦的i7-12700KF的壓縮評分為94196 MIPS,CPU使用率為1780%,解壓縮評分為118888 MIPS,CPU使用率為1886%,總體評分為106542 MIPS,總體CPU使用率為1833%。而在DDR5 5200MHz下,本電腦的i7-12700KF的壓縮評分為104283 MIPS(相較DDR4 4400MHz提升了10.7%),CPU使用率為1823%(相較DDR4 4400MHz提升了2.4%),解壓縮評分為117513 MIPS(相較DDR4 4400MHz降低了1.2%),CPU使用率為1886%(相較DDR4 4400MHz提升了2.7%),總體評分為110898 MIPS(相較DDR4 4400MHz提升了4.1%),總體CPU使用率為1879%(相較DDR4 4400MHz提升了2.5%)。可見,DDR5的高頻率與高帶寬可以為電腦帶來更高的CPU使用率,進而大幅提升電腦的壓縮能力,而高頻内存對解壓縮上基本無影響,應該是DDR5内存略高的延遲抵消了高頻率帶來的性能優勢。
▲Cinebench R23是一個跨平台的測試套件,主要用于測試Cinema 4D在多個CPU内核上的3D建模,動畫,運動圖形和渲染性能。該程序“針對特定領域,更适合高端台式機和工作站平台”,是測試CPU在生産力方面表現的好軟件。i7-12700KF在DDR4 4400MHz下的單核得分為1823,多核得分為19777,MP Ratio為10.85x。而i7-12700KF在DDR4 5200MHz下的單核得分為1834,多核得分為21271,MP Ratio為11.60x。這裡可以得出結論,DDR5的高頻率與高帶寬可以為電腦提供更好的建模與渲染性能,而且DDR5内存在Cinebench R23中對多核性能的影響遠高于對單核性能的影響(多核提升7.6%,單核提升0.6%),因此,核心越多,越應該選用DDR5内存以享受高頻率帶來的性能提升。
綜合性能影響
在綜合性能方面,我用了PCMark進行測試,本電腦在DDR4 4400MHz下總得分為8236分,要高于DDR5 5200MHz的8180分,不過細看小分可以發現,DDR4平台在常用基本功能與生産力方面的得分高于DDR5平台,在生産力中的電子表格與文檔編寫項目中性能差異尤為明顯。而在數位内容創作中,DDR5平台的得分則明顯要高于DDR4平台。因此,如果你的電腦主要用于基本功能與Word、Excel、剪輯視頻等生産力方向的内容,那麼建議你使用DDR4平台,而如果你的電腦主要用于圖片編輯與視頻渲染與可視化,那麼強烈建議你使用DDR5平台。
遊戲性能測試遊戲方面,我們首先用3D Mark來進行測試。
▲在使用DX11的3D Mark Fire Strike Ultra中,DDR4平台得分11002分,DDR5平台得分11106分,DDR5平台略占優勢。
▲而在使用DX12的3D Mark Time Spy Extreme中,DDR4平台得分8546分,DDR5平台得分8566分,依舊是DDR5平台略占優勢,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DDR5所占的優勢體現在CPU分數方面,而顯卡分數則是DDR4略高,可能是因為内存延遲差異而導緻的。
▲在《古墓麗影:暗影》中,4K分辨率,光追最高,DLSS性能模式下,DDR4内存平台與DDR5内存平台均為103幀,這點不出意料。畢竟4K分辨率下進行遊戲,更吃顯卡而非CPU。
▲而在1080P分辨率下,DDR4内存平台平均181幀,而DDR5内存平台均為180幀,平均幀數上DDR4平台平均高一幀。另外大家注意下95%幀數下,則是CPU遊戲、CPU渲染、GPU三者的幀數均為DDR5平台更高。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DDR4 4400MHz與DDR5 5200MHz内存在3A大作中性能表現的影響不大。DDR4平台在部分3A大作下幀數可能略高,而DDR5平台的幀數波動更小。僅就價格而言,目前更建議選擇DDR4的内存。另外,如果是《PUBG》、《DOTA2》等對内存頻率十分敏感的遊戲,自然是選擇DDR5的内存更好,這點因為沒有對應的Benchmark,所以本次并未進行測試。
總結目前正值DDR4内存與DDR5内存換代,可以說兩者各有優缺點,經過本次的測試,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你的電腦主要用途是日常基本辦公與剪輯視頻,那麼選擇DDR4比較好,而且也比較劃算。而如果你的電腦主要用途是圖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等數字内容創作,那麼請選擇DDR5内存會得到很好的性能提升。而如果你的電腦主要是玩《PUBG》、《DOTA2》等電競遊戲,則建議選擇使用DDR5内存,玩3A大作則選擇DDR4與DDR5均可。
彩蛋:DDR5簡單超頻看到這裡的朋友肯定有人會問為啥DDR5的内存不超頻試試,我就簡單超了下頻,這是我第一次超頻DDR5内存,經驗不足,所以比較保守:
▲經測試,宏碁掠奪者 Predator Vesta Ⅱ DDR5在5200MHz CL38-38-38-76時的讀取速度為78714MB/s,寫入速度為73289MB/s,複制速度為71737MB/s,延遲為82.2ns。而調整到5600MHz(AIDA64顯示5586MHz)時,宏碁掠奪者 Predator Vesta Ⅱ DDR5的讀取速度上升到了83542MB/s(上升6.1%),寫入速度為73961MB/s(上升1%),複制速度為75414MB/s(上升1%),延遲不升反降,為79.7ns。
同樣,在DDR5 5600MHz下,本電腦的i7-12700KF的壓縮評分為107921 MIPS(相較5200MHz提升了3.5%),解壓縮評分為117659 MIPS(與5200MHz時表現基本相同),總體評分為112790 MIPS(相較5200MHz提升了1.6%)。整體結果趨勢與DDR4 4400MHz與DDR5 5200MHz的結果趨勢基本吻合。可見内存高頻率對系統的壓縮性能影響要高于解壓縮性能。目前這兩款内存均有618優惠,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考慮入手了。好了,以上便是本次測試的全部内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黃昏百分百,我們下次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