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小孩流口水主要是由于唾液腺發育還不完善,屬于生理現象。如果2歲以後還存在口水滴答的現象,這有可能是小兒脾胃有熱或脾胃虛寒所緻,屬于病理性現象,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
《黃帝内經》中就有“脾在液為涎”的記載,“涎”就是我們俗稱的口水,意思是說流涎主要是脾的問題。如果小兒脾胃有熱,火熱會導緻口水較多,不能自控,甚至口角糜爛。小兒脾胃虛寒,氣虛不能收攝其津液,以緻口水清稀不止,大便溏薄,面白唇淡。治療方法應以健脾益氣,燥濕和胃,補腎攝液為主。生理性流涎随着年齡的增長,脾胃功能的完善,嬰兒能吞咽過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無論是生理性流涎還是病理性流涎,均應該保持口周、下颌、頸部等部位的幹燥,可在頸部塗擦爽身粉,并要及時更換颏下墊物,以免引起皮膚濕疹。
蓮子薏米粥
另外,吃太多的辛辣食物也會導緻脾胃上火,引起流涎,這時就要注意不要再吃辛辣的食物。同時,不要讓孩子吃得太飽,尤其是晚上,一定要少吃。
健脾是治療流口水的有效方法,一般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藥、扁豆、薏米、蓮子等都可以熬粥吃,或可将益智仁、雞肉金研成細粉,每天吃一點,小兒大約0.5克就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