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同時也是電腦中的核心配件,CPU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小夥伴在挑選電腦時,看到了CPU不同的線程數和核心數,卻不知該如何選擇。
線程數和核心數到底是什麼呢?數值越高就越好嗎?除了線程數和核心數,CPU還有什麼參數呢?别急别急,今天小A就來教大家選購電腦時,如何看懂CPU的各項性能參數~
CPU的主頻,即CPU内核工作的時鐘頻率,也可以理解為“核心速度”。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這個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頻"。CPU 中央處理器處理數據的能力決定于其主頻的高低,主頻越高,CPU的運算速度就越快,每秒處理的數據就越多,性能也就越強大。
物理核心數,CPU上面隻有1個CPU核心就叫做單核,有2個CPU核心就叫做雙核......常見的CPU核數有雙核、四核、六核、八核、十二核等。在選購時,電腦的内核頻率、緩存大小等條件相同,那麼CPU内核數量越多,CPU的整體性能越強。
線程是程序中一個單一的順序控制流程,在單個程序中同時運行多個線程完成不同的工作,稱為多線程。現在intel 研發出了CPU的“超線程”技術——在一顆CPU同時執行多個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顆CPU内的資源,通過超線程技術能夠提高核心利用率。所以4核心8線程CPU并不一定比6核心6線程差。
架構是決定CPU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在讨論CPU性能的時候,除了看核心和主頻,我們也不能抛開架構。目前市面上的CPU分類主要分有兩大陣營,一個是intel、AMD為首的複雜指令集(CISC)CPU,另一個是以IBM、ARM為首的精簡指令集(RISC)CPU。常見的電腦一般都采用CISC,他們在高性能的同時,功耗也比使用RISC的移動設備更高。
制程指的是CPU上所形成的互補氧化物金屬半導體場效應的晶體管栅極的寬度,它也被稱為栅長,以納米為單位。一般來說,制程越先進,數值也越小。假如同架構,同主頻的情況下,制程不同并不會帶來性能差别。
最後簡單地為大家總結一下~
對于遊戲玩家來說,在CPU線程相同的情況下,更高的主頻往往會帶來更高的遊戲幀數。
而對于一些較為依賴CPU運算能力的人群,就需要更加看重CPU的核心和線程數量了,更多的CPU線程在工作中可能讓你事半功倍。
現在大家對CPU是不是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呢?通過這一期,小A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挑選自己的電腦。有關電腦的其他問題也歡迎來問小A,小A将不定期為大家解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