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有東風起,當展淩雲翼。
2014年早春,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全局高度,作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一重大決策。
2017年春天,河北雄安新區設立,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橫空出世。
作為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河北保定,迎來千載難逢的疊加機遇,藍圖繪就,未來可期。
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打破了“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改變了21萬平方公裡發展路徑。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的話語情真意切、寓意深遠。
春華秋實,逐夢前行。
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任職後,一以貫之講政治,一往直前勇擔當,一心為民謀發展,一身正氣帶隊伍,團結帶領1000萬幹部群衆,牢記殷切囑托,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用實幹換來保定這座城市的精彩蝶變。
如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過程中,保定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愈發凸顯——産業聯動更加緊密、科技創新迸發活力、生态環境持續提升、一體化交通網絡加快構建,一個高品質有韌性的現代化新保定,正加速崛起。
産業協同:
全面推進與北京産業鍊精準對接
6月15日淩晨5點,位于河北保定高碑店的首衡河北新發地農副産品物流園内已車來車往,來自不同産地的果蔬運輸車陸續進場,短駁車穿梭于各個檔口間。
首衡河北新發地是全國農産品中轉集散重要樞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示範園區,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菜籃子”。在這裡,每天都有300多個品種的果蔬、數萬噸農産品從全國各地運達,送到京津冀百姓的餐桌。
在冬瓜交易專區,經銷商宋洪碩正一邊核對訂單,一邊安排出貨。他介紹:“我的冬瓜對顔色、條形、肉質要求較高,主要供應京津生超,每天訂單量近30噸。這會兒發車,8點左右冬瓜就擺上京津生超的貨架了。”
2015年10月29日,首衡河北新發地正式投用,當年承接了北京果蔬産業外遷,之後陸續承接了北京幹調、糧油、五金建材、花卉以及北京西南郊、京深市場凍品的疏解外遷。去年,首衡園區入駐商戶已達8000多家,輻射範圍包括北京、天津等13個省(區市),實現年交易量1400多萬噸,交易額突破千億元。
産業協作“串起來”,協同鍊條“聯起來”。近年來,保定與京津建立了精準對接長效合作機制,實現對接合作全覆蓋。圍繞“7 18 N”重點産業體系建設,保定全面推進與北京産業鍊精準對接,積極吸納産業轉移,着力推進高新技術産業賦能,優化提升全市産業結構。汽車及零部件、電力裝備制造、建築業、農産品加工業、都市農業、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生物醫藥健康等支柱産業突出“穩”,穩中求進、有中出新;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第三代半導體、新能源、數字創意、數據服務、合成生物、現代金融等新興産業突出“進”,進一步開辟新賽道、激發新動能,持續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鍊現代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五礦集團、中國船舶集團等一批央企、國企在保投資項目加快建設;央視涿州文化産業園、彙通京雄二商産業園、東方雨虹建材生産基地等一大批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藍天白雲下的京畿之門。羅大慶 / 攝
3月16日,伴随着8号區段最後一塊地下室頂闆驗收工作結束,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項目順利實現主體結構正式出正負零,地下室頂闆施工完成。
時間回溯,2020年7月30日,黨曉龍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黨委書記、所長鄧濤舉行會談時,共同提議建設一座融合世界風格、中國特色、保定元素的國家級大型自然科學博物館。一座承載着無數期待與夢想的博物館建設由此拉開序幕。
從一紙藍圖到實現夢想,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以隻争朝夕、不負韶華的建設速度,向世人徐徐展開一幅夢想畫卷。
以京保産業鍊延伸和産業配套為主要發展方向,以22個省級開發區為載體,保定集中打造了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重點承接平台,帶動全市積極融入以北京為主導、以京津冀為廣闊腹地的産業鍊供應鍊大循環新格局。
“我們計劃承接京津冀地區200家數據采集、清洗、存儲等數字服務及數字經濟産業項目,目前已吸引來自京津廊保,包含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等領域近150家意向企業。”去年11月5日,總投資7.3億元的保定中關村數字經濟産業園正式起航,負責人張曙光信心滿懷。
全局上謀劃,關鍵處落子。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保定與京津合作項目累計達583項,總投資達6870.07億元。
科技創新:
形成“北京研發、保定轉化”新格局
今年4月12日,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表彰獎勵2021年度為該省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保定市共榮獲河北省科學技術獎21項,涵蓋新能源、節能環保、都市農業、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湧現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産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保定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賈文征說:“這既體現了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水平,又展示了保定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去年,保定市科技局積極探索改革科技計劃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在河北省率先實施科技項目“揭榜挂帥”機制,并以此為抓手,推動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誰被卡誰出題,誰出題誰出資,誰能幹誰來幹。賈文征介紹:“作為‘十四五’科研項目管理重大改革,保定市‘揭榜挂帥’專項經費投入将達2億元,有效撬動全社會約20億元資金投入,進一步推動與北京、天津、雄安新區大院大所以及科協各專業協會對接合作,組織在保發布科技成果,推進形成‘北京研發、保定轉化’新格局。”
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不是簡單的産業對接,而是要打造基于創新資源、産業優勢和實際需求的協同創新共同體。圍繞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成果轉化的首選承接地,保定市全力建設“創新保定”,打造創新驅動發展高地,有力彙聚了17所高等院校、78家重點實驗室、287家技術創新中心、18家産業技術研究院、23萬名專業技術人才。同時,作為全國首個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市、河北省唯一一家“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保定充分發揮中科協、中關村、深圳等創新“發動機”引領作用,與69個全國學會、2100餘名院士專家建立合作關系。
冬天不用暖氣,夏天無需制冷,全年保持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的環境,比傳統建築節能九成以上……這就是超低能耗建築展現出的獨特魅力。在高碑店市,奧潤順達集團正在對标德國工業4.0标準,規劃建設世界技術标準最高、規模最大的超低能耗建築産業基地,引領綠色建築行業創新發展。這家企業組建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研發團隊,共取得1600餘項科研成果,成為國内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産業發展中的先行者。
去年的第六屆中國制造強國論壇上,河北四通新型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現更名為立中四通輕合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評選為中國制造“冠軍企業”。談到科技創新,該公司總裁臧永興頗為自豪地說:“我們與國内外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産學研合作關系,共有139項發明專利、省部級科技成果以及多項儲備産品和技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面向航空航天領域等高端市場的中間合金研發制造體系。”
為吸引更多北京科技成果在保定轉化落地,保定市不斷加大對重點産業技術創新和産業化扶持力度,對新認定的國家和省企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給予50萬元到100萬元财政補助。
設立引才引智項目資金100萬元,主要用于“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引智平台建設、引智項目資金等。
建立“院士周末工作坊”“科學家活動月”工作機制,出台《保定市科學家服務管理辦法(試行)》,設立專項資金,采用“保姆式”服務,與院士及其創新團隊聯合培養科技創新人才,聯合開展高層次學術或技術交流活動。
出台《關于支持高校畢業生和技能人才在保就業創業的若幹措施》,即“保定人才十條”,全面啟動“千百萬”青年英才集聚工程,出台《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來保定就業創業的十二條措施》,真金白銀鼓勵支持人才在保發展。
落戶有獎勵、就業有補貼、創業有扶持、購房有優惠、崗位有保障,一系列舉措打出引才“組合拳”、營造留才“強磁場”,為保定城市發展開啟智力引擎。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保定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三年翻兩番”,增速和總數位列河北省前茅。
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達标一批”的思路,保定市以“梯度化培育,差異化扶持”為工作着力點,深入實施了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逐步擴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後備庫入庫企業數量,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促進科技型企業裂變式增長、集群式發展。
目前,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1644家。
6月13日至14日在省委十屆二次全會上,河北省委書記倪嶽峰在講話中4次提到保定,文件中5次點到保定,要求保定市要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打造新樣闆。
“全市科技系統将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在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對接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生态、提升縣域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主體、培育高精尖人才等方面上持續發力,為保定全力打造創新驅動新樣闆貢獻智慧和力量。”賈文征表示。
生态保護:
努力拓展藍綠空間,縮小生态質量梯度
鳥兒是反映生态環境的“晴雨表”,也是最好的“環評師”。
進入6月,涞源縣涞源湖公園内,20多隻覓食栖息的黑鹳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它們時而在水面嬉戲,時而展翅飛翔,翩翩起舞、美麗動人。
黑鹳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因數量少而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貓”。涞源湖公園裡能有它們的“身影”,這都得益于水環境的改善。近年來,涞源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持續實施“山水林田湖”綜合整治,多措并舉,使得域内唐河、拒馬河水質全部達到Ⅱ類标準,拒馬源頭湧水量明顯增加,為野生動物提供了适宜栖息繁育的水環境。
滄榆高速黑崖溝大橋 羅大慶 / 攝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純底色和有力支撐。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态環境聯建聯防聯治。”2019年1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提出明确要求,為京津冀生态治理指明了方向。
由此,保定市委、市政府以空前的力度依法鐵腕治理污染,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為京津冀生态環境支撐區建設寫下保定的生動注腳。
鐵腕控煤,全市累計拆除了1.16萬台2萬餘蒸噸燃煤鍋爐,實現了主城區和保北京津冀禁煤區散煤“歸零”。2021年采暖季,205萬戶農村居民實現了清潔取暖,投用量居河北省之首。
投資8000多萬元,建設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控系統,實現對市區監測網絡全覆蓋;在全國率先起草《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建立較為完善的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應急體系;發布《保定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法治化進程……
在一系列精準治污和體系治理的舉措下,保定的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數據對比最為明顯。2014年,達标天數僅為84天,全年達标率僅為23%。2021年,達标天數為249天,達标率達到68%,全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 26”城市排名第一,被授予“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先進市”稱号。
68歲的市民胡瑞生家住人民廣場附近,他有早起晨練的習慣,對于保定的藍天白雲,感觸頗深。“前些年霧霾嚴重,冬天能見到藍天的日子特别少,鍛煉隻能悶在家裡,為這,我還買了台跑步機。現在環境好了,天天出來鍛煉,跑步機成了擺設。”
藍天白雲,這個曾經動辄刷屏古城微信朋友圈的稀罕物,如今成了古城市民品質生活的“标配”。
孤舉者難起,衆行者易趨。保定的“呼吸之變”,是京津冀三地“齊心協力”的一個縮影。
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打造生态支撐戰略部署要求,去年保定市在建設“一核三帶八廊十片林,五庫九河十濕地”的林水生态體系總體構想的基礎上,圍繞雄安新區白洋澱上遊規模化林場、白洋澱上遊水系林帶、城鎮鄉村林網着力實施規模擴綠、荒山披綠、廊道優綠、水系增綠、村鎮植綠、平原拓綠、提質補綠七項重點工程。
以白洋澱九條水系上遊主要幹流及支流周邊荒山為重點,持續增林擴綠,完成水系林帶建設2萬畝。高陽縣、蠡縣、博野縣、安國市在孝義河、月明河等水系兩側進行綠化提升,涿州市、高碑店市、白溝新城在白溝河沿線推進兩側生态治理。在王快、西大洋、安格莊、龍門四座水庫周邊大力實施水系護堤林、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不斷改善白洋澱上遊水系周邊生态環境,打造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範例。
清水泛波,魚翔淺底,蠡縣的月明河,是當地人休閑的好去處。清澈的河水南北綿延,河堤鋪設的彩色水泥路,與兩岸景緻相得益彰,演繹出一幅秀美畫卷。“我們每天都到這兒來遛彎,擱以前,誰都不願意來。”湖村村民張紅生說起月明河的變化深有感觸。
為改善月明河河道部分河段淤積嚴重,底泥黑臭、岸坡不整,河槽邊坡樹木叢生,嚴重阻礙汛期河道排澇等問題,蠡縣組織實施了月明河清淤及岸坡整治工程、月明河生态廊道項目、月明河蠡縣縣城段治理工程、蠡縣月明河孝義河文化生态旅遊建設項目等一系列綜合治理工程,對月明河1.1公裡穿城段,兩側60米進行景觀打造,河面由13米拓寬至25米—60米,治理河道3.3萬平方米,廣場鋪裝1.3萬平方米,道路鋪裝1.65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新建雕塑平台、浮雕景牆、古建牌樓、親水棧道。
曾經兩岸雜草叢生的月明河,如今樹木疏密有緻,呈現勃勃生機,成為群衆休閑健身、旅遊賞景的生态河道,去年被評為河北省“秀美河湖”之一。
交通一體化:
打造京津保“一小時交通圈”
6月12日7時54分,家住河北保定的張薇從保定東站出發,經過1小時11分鐘就到達了天津西站。
“津保鐵路開通後,感覺天津和保定的距離都近了。”對于交通一體化帶來的便捷,張薇很有感觸。
在天津上大學,畢業後,張薇留在了天津工作。往返天津和保定,她嘗試過搭乘各種交通工具:普速列車全程約4小時,長途高客最快兩個半小時,繞霸州的長途慢車甚至高達6個小時。“北京到保定的高鐵開通,我還嘗試過到北京換乘高鐵,最快也得兩個小時。”張薇笑着說。
2015年底,津保鐵路開通,最快不到1個小時,這是現在天津和保定之間的“距離”。協同發展,交通先行。近年來,保定市一直将推進京津保交通一體化作為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中之重。津保鐵路建成通車,國省幹線多處對接京津的交通“大動脈”和“毛細血管”的“梗阻”已打通,“軌道上的京津保”主骨架已經基本形成。
如張薇這般,受益于京津保一小時軌道交通圈的人,還有很多。除了軌道上的京津保,在高速及其他交通方面,保定市也頻頻發力。2018年,曲港、涞曲、西阜、榮烏保定段等4條高速建成通車。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的重點工程,随着680公裡的太行山高速全線通車,北京、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連為一體。尤其是曲港高速通車後,不僅結束了安國市、博野縣多年沒有高速公路的曆史,也實現了京昆、京港澳、大廣三條高速的互聯互通,保定形成了京津保石高速公路100分鐘交通圈。
深圳灣(保定)創新中心 羅大慶 / 攝
西阜高速 羅大慶 / 攝
在對接雄安新區方面,白洋澱大道全線通車,讓保定到雄安新區的距離,相比高速繞行少了18公裡,拉近了主城區與雄安新區的時空距離。
此外,京雄高速河北段、榮烏高速新線和容易線、安大線于2021年建成通車。容易、安大線的通車,加密了雄安新區周邊幹線路網,打通了雄安新區建設“糧道”。
今年37歲的王海峰,是容易線第一批開車上線的卡車司機,每天從徐水料場拉石料運送到雄安新區,一天跑兩趟,卸完最後一車料常常是深夜。工作雖辛苦,卻樂此不疲,他笑着說:“新區的建設離不開砂石骨料,換句話說也就離不開我們。看着這裡一天天變化,心裡可高興了,這裡面也有我一份功勞。”
随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三地群衆的“融合”愈發緊密。
2018年1月3日,保定正式發行京津冀一卡通,市民持有“交通聯合”标識的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可在北京、天津及省内城市公交、軌道交通刷卡乘車,并享受當地公交乘車優惠政策。如今,京津冀一卡通在保定已發放萬張以上,向雄安新區的延伸覆蓋也在逐步推進中。
清晨從京畿之門出發,中午漫步北京王府井喝豆汁,晚上到天津古文化街聽相聲……随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這一切都變成了現實。交通一體化不僅以高速建設發展貫通了京津保三地,更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走上快車道提供了可能、強化了支撐、奠定了基礎。
行進在國家戰略的大路上,古城保定——一座品質為先、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一座彰顯曆史底蘊、展現時代新風的魅力之城,一座産業鮮明、創新創業的活力之城,一座處處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一座滿足人民新向往、生活便捷舒适的民生之城,正以更穩健的步伐、更充沛的動力,邁進新征程、實現新跨越。
來源/《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張軍紅)、保定日報(記者姚琳、張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