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18日,我和麟遊縣中學的18名同學,在近千人的夾道歡送和震耳的爆竹聲中,乘坐解放牌大卡車,來到我們的第二故鄉麟遊縣桑樹塬公社豐塬大隊插隊落戶。我和3名男生、6名女生被分配到了上豐子地生産隊。我本人被指定為知青組長。
桑樹塬公社豐塬大隊,地處麟遊縣城東北部約10公裡的一個殘塬上,就地理位置而言,自北向南是一個約5000米、寬約1000米的小平塬,東西兩邊是近百米的深溝。這裡地勢平坦,三分之一多的農田可以機耕,适宜農作物生長,交通也比較便利,是麟遊縣的“白菜心”。剛走出校門的中學生,就離開父母、家庭、走上社會,過起獨立的生活,确實在很多方面不适應。當我們一到村上,老隊長就對我們說:“你們城裡娃到農村來,先要過好兩道關,一是生活關,二是勞動關。”後來的親身體驗證明了要過好這兩道關的确不那麼容易。
先說生活關。下鄉前,都是學生,放學回家後,有現成的飯吃。雖然當時家庭都不怎麼富裕,肉、油等憑票供應,但隔三岔五還能改善一下。到鄉下就不行了,一是缺菜吃。當地農民都有自己的菜地,我們知青吃菜主要靠在縣城或到5公裡外的崔木鎮去買。那時秋糧多,吃玉米面發糕、打玉米面攪團是家常便飯。早、晚飯通常是饅頭加玉米糁,再涼拌些生蔥、蘿蔔絲等,有時将辣椒切碎,放些鹽、醋等攪拌成辣子汁,用馍蘸着吃。寫到這,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不能不提。說的是七八十年代有幾個城裡人到這裡,吃飯時 ,主人讓大家坐在火坑上,農家人将馍連同一些辣子汁用盤端來,幾個城裡人你望着我 ,我望你,不知怎麼吃。主人說,你們蘸着吃,客人一聽,以為這裡的鄉俗是站起來吃,于是一齊站在了土炕上,主人連忙做了示範,客人們才恍然大悟,結果鬧了個大笑話。我們的中午飯就更簡單了,一般是做些面條,有菜時炒一些做個搭頭,沒有菜時,将勞動時在田間地頭挖的野菜下到鍋裡,放些鹽醋就行了。有時也會出現無醋、無辣椒,隻有一把鹽的情況。二是缺水。我們插隊的地方吃水比吃油還艱難。一個莊頭一口井,深達幾十米。打水時,用兩個水桶,一個下一個上,沒有幾個人共同配合不行。于是每天下午收工後,打水就成了我們必做的一件事情。一到夏季吃水果就更難了 ,由于天氣炎熱,用水量大,再加上旱塬的井本身就水量小,打出來的水幾乎是渾泥湯,待沉澱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用。有一年“三夏”大忙季節,我們勞動了一天,個個累得像一團泥,倒在床鋪上就再也不想動了,所以晚上沒有去挑水。結果第二天做飯的女生,給我們炒了一鍋幹面,後來還是幾個農村青年從他們家給我們提了些水,我們才吃上飯。也難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再說勞動關。我們多數在家裡沒幹過體力活,剛到農村的半年多時間,身體确實吃不消。雖然生産組長給我們分配的都是些輕活,但一天下來,還是精疲力盡 ,腰酸腿痛。當時農村未實行承包責任制,我們一樣與社員們記工分,實行按勞分配。由于我們缺乏勞動技能和體力,生産力給我們按弱勞動記工分,男生一般記二等工,女生有記二等,也有記三等工的。經過一年的勞動鍛煉後,我們基本上什麼都能幹了,如男生,也像社員一樣能趕牛耕地、扛糧食包、打胡基、碾場,自然也可以享受一等工分。
有一年夏收的時候,我與另一名男生和村上的3名社員一起趕着耕牛,背着幹糧,到離村子七八裡路遠的山吊莊去碾打麥子。我們每天把收割的麥子攤在場裡,等太陽曬一個上午後,開始趕着牛拉的碌碡碾場,遂後将碾下的麥子中的雜物除去,将小麥裝包。幾百畝地的小麥,我們五人整整碾打了二十多天。每天的生活很單調,惟一的娛樂活動就是晚上打撲克牌。雖然勞動一天比較累,但玩起來也就把什麼都忘了,一玩就是半宿。有一天晚上,我們正在打牌,突然外面雷聲大作,電光閃閃,随之下起了傾盆大雨。開始我們沒在意,仍在打牌,當聽到窯洞内有流水聲時,才停了下來,借着昏暗的煤油燈仔細尋找,發現水正從窯洞頂部通到半牆壁的縫隙裡流出,而且越流越大,不一會,就流了一地,鞋子都漂了起來,外面還不時傳來從窯洞頂上落土塊的聲音。當時,我們知道這裡隻有現在住的窯洞和隔壁喂牛的一孔破窯 ,再無一處避雨的地方,隻能聽天由命了。這一晚誰也沒敢眨一眼,一直挨到天亮。雖然窯洞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問題,但事後想起這件事真有些害怕。
農村條件艱苦,生活單調,但知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年輕、有活力,隻要田間地頭有知青的身影,打老遠就能聽到悠揚的歌聲和歡笑聲。我們在勞動空閑時間,與農村青年排練文藝節目、軍訓、玩耍、戲鬧。農村的青年們也喜歡和我們一起耍,喜歡到我們住處來玩。生活中有甜也有苦。記得有一年中秋節,農活較忙,我們沒有一個人回家過節。晚飯後,大家坐在院子裡賞月。這天晚上,涼風習習,皓月當空,明月把院子照得通亮。當時從省衛生系統來麟遊縣給知青帶隊的曹老師也來到了我們知青點,他拉起了二胡,悠揚動聽的聲音在天空中漂蕩。我們和着二胡聲,唱起了歌。當一首“月亮在白雲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歡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曲終音止時,我們聽到了女生“噓”、“噓”的抽泣聲。但片刻之後,又恢複了熱鬧。那天晚上,我們講故事、唱歌、聊天,一直鬧到深夜……
3年的知青生涯,不僅使我增長了社會知識,增進了與勞動人民的感情,而且鍛煉了堅強的意志,培養了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精神,真是受益匪淺。在以後的二十多年中,我無論是做一名普通的國家公務員,還是擔任一個部門的領導,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始終牢記一個信條“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始終能以平常心對待榮辱、對待人生;能以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去戰勝和克服生活旅途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挫折。雖然3年知青生活在人生的長河中隻是一瞬間,但我将永生難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