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記得幾年前,網上出現不少免費雲盤,某企業甚至打出永久免費的口号。可惜後來雲盤開始變相收費了,而提供的免費的雲盤空間不但不大,上傳下載網速也有所限制,而且安全方面也是留一手,說白了,就是想讓用戶掏腰包。相信有段時間,不少人都忙着從免費雲盤下載自己昔日上傳的各種資料吧。這兩年随着網絡進入雲計算2.0時代,各種私有雲服務器産品也應運而生。這類産品最初都是針對公司企業而研發,但如今針對家庭和個人使用的私有雲服務器也陸續出現,我這次要體驗的先河私有雲服務器就是定位于家庭級NAS網絡存儲。究竟它有哪些功能和設計,實際體驗又是如何?就讓我為大家解答一二吧。
打開包裝盒,先河私有雲服務器的機身由紙片模具加以固定,紙質配件則全部裝入一個塑料收納袋裡,而其他配件則裝入一個獨立的小紙盒子。
清點一下,随機的配件包括了緻衆測用戶的一封信、内含産品保修卡的快速入門指引、用戶指南說明書、合格證、電源線、電源适配器和一條網線。比較令我感動的是那封信,共有三十一個先河研發人員的親筆簽名,非常走心。
外觀與細節:
先河私有雲服務器的整體造型類似于四方柱,四個邊角均采用弧形過度設計,機身尺寸為135 x 135 x 215mm,不包含硬盤的話,重量約1.46kg。和企業級的私有雲服務器比較起來,它的塊頭算小了,可插入最多兩塊3.5英寸的硬盤,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家庭和個人的使用需求。
機身的外殼以金屬材質為主,側面為一體化的金屬材質外殼,并加入了拉絲工藝處理,堅固耐用且富有質感,很是美觀,而機身的頂部和底部外殼則均為塑料材質。
在機身的側面設有一個藍色指示燈,開機之後就會亮起,不過在我看來,這個指示燈偏小,從側面看,不容易分辨是否已經亮起了,如果廠家能将它與下方的LOGO整合在一起就更有格調了。
機身側面的背部上方為進風口,開口尺寸不小并帶有金屬網罩,在保證進風量的同時又能有效防止灰塵等異物進入機身内部。
進風口的下方則是先河私有雲服務器的所有接口,從左到右依次序是複位孔、電源插口、網絡接口和兩個USB 3.0接口。USB接口可以接駁U盤、移動硬盤、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設備,進行數據遷移,而且還能直接通過電腦、手機等設備直接讀取U盤和移動硬盤上的各種媒體文件。
機身頂部邊框和蓋子雖都為塑料,但工藝可圈可點,邊框表面加入一層防刮花的UV塗層,觸感如同鋼琴烤漆,而且電源鍵也設計于此。電源鍵的鍵程适中,按感不錯,每次開機單擊,都會發出“滴”的一聲,而關機則需要長按該鍵約3秒。
蓋子的正面也采用了和機身側面金屬外殼一樣的拉絲工藝,顔色上也一緻,如果不是它的反面告訴我這是塑料的話,我一開始還把它當金屬材質了。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個盒子還采用的是磁吸式設計,當蓋子靠近頂部邊框的時候,就能自動吸附合上。
機身的底部塑料外殼則采用了磨砂工藝,多個條狀型散熱孔圍成一圈,它們是機器的出風口。在底殼的中間還貼有産品的銘牌,同時設有四個防滑矽膠腳墊,确保機身水平放置時可以更加平穩。
硬盤長時間屬于待機狀态會産生有一定的熱量,先河私有雲服務器在機身底部内設有一個散熱風扇,能快速将機身内部的熱量排出,延長硬盤的使用壽命。值得一提的是,風扇非常靜音,而且散熱效果不錯,我曾經将先河私有雲服務器連續開機數天,但機身始終沒有出現發燙問題,我想這也跟它采用金屬外殼有關系,因為金屬材質散熱速度比較快。
取消蓋子就可以看到兩個硬盤槽了,取下硬盤支架還能看到内部的元件與風扇。先河私有雲服務器在硬件方面的配置還不錯,處理器采用的是Marvell armada 385雙核處理器,主頻可達到1.6GHz,同時搭載了2GB的運存内存和512MB的存儲空間,能确保系統穩定且流暢地運行。
兩個硬盤支架都設有一個小把手,向上抽出即可取出整個支架,為了方便用戶正确插入支架,廠家在支架上設有紅點的标識,而頂部邊框也同樣設有紅點和數字标識,這樣用戶就不會插反方向。
安裝硬盤是需要拆下支架兩側的支架條再裝入硬盤,而兩個支架條分别标有L和R的字樣,所以扣上支架條時也好分清左右。
先河私有雲服務器最高可以支持單個8T容量的硬盤,兩個硬盤槽也就是16T,這樣的存儲容量空間對于家庭和個人,甚至是企業來說,也是綽綽有餘了。其實除了3.5英寸的硬盤外,硬盤支架也同樣可以安裝固态硬盤和2.5英寸的機械硬盤。
手機APP體驗:
先河私有雲服務器的官方手機客戶端就叫做“先河私有雲”,有安卓和蘋果iOS兩個版本,鑒于我手頭上隻有安卓手機,所以就跟大家談談安卓版的界面設計和操控體驗了。初次運行APP,需要使用手機注冊一個登陸賬号,而後就是掃描機身上的二維碼進行綁定。先河私有雲服務器對硬盤的管理有Raid1模式和LVM模式,Raid1模式需要兩塊等容量的硬盤,一塊存儲一塊備份,數據相對安全些;而LVM模式一塊或兩塊硬盤都可以,純粹用于數據存儲而不備份。我就雖有兩塊硬盤,但并非等容量,所以選擇了LVM模式。
手機客戶端的桌面非常簡潔,默認有8個選項,插入U盤或者移動硬盤之後,還會多出一個選項圖标。目前,軟件商店、先河商城和先河論壇都還沒有開放,等以後開放了,用戶就可以下載安裝其他軟件,實現更多的功能。
控制面闆共有系統信息、系統性能、軟件管理和網絡設置四個子選項,比較常用到的就是查看CPU和硬盤的溫度,以及硬盤空間的使用情況。先河私有雲服務器控溫優秀,在讀取硬盤時,溫度一直控制在30°C到45°C之間,可見散熱效果是相當不錯的。
手機備份是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可以手動選擇需要備份的類别和路徑,也可以一鍵自動備份,包括聯系人、短信和通話記錄,讓手機裡的資料迅速上傳到先河私有雲服務器裡的硬盤;而本地文件分全部數據和已經備份數據兩個列表,而且對文件進行分門别類,便于查找和管理;家庭圈,顧名思義了,這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空間,最多支持10人同時使用。除了家庭圈内的文件可以被訪問、下載外,其他的本地文件就隻有管理員才能看得見,把私有和共享區分開來。
先河私有雲服務器還具備了投屏功能,在同一個局域網内,可輕輕松松地将雲盤裡圖片或者視頻文件推送到電視機裡浏覽或播放,輕松與家人齊分享。此外,分享功能也讓它具備了一定的社交功能,可将雲盤裡的文件以鍊接的形式分享到各個社交平台裡,如QQ、微信等。
我家安裝的是電信光纖專線,經網速測試,最大接入速度約11M,相當于50M到100M的寬帶。關于先河私有雲服務器的上傳下載速度測試,我先使用的是5GHz頻段的WIFI(手機為vivo X20 Plus,支持5GHz頻段),然後再開啟4G網絡使用流量進行測試。
為了避免用戶不小心開啟數據流量而産生過高的費用,先河私有雲服務器在我的設置裡還有一個相關開啟或者關閉使用流量上傳/下載的選項。經過測試,在局域網内使用WIFI的傳輸速度已經達到了12M/S左右,不過開啟4G網絡使用流量的傳輸速度明顯下降了,隻有600K/S左右,希望這項以後能再進一步優化。
電腦端體驗:
先河私有雲服務器的電腦端軟件在其官方網站就可以下載,界面較為簡潔,和手機客戶端基本一緻,即使是初次接觸也容易上手。
相比較手機客戶端而言,電腦端軟件的功能設置會多一點,對雲盤裡文件管理的效率也會相對高一些,尤其是局域網内的文件數據的傳輸,速度比較快。當然了,在家裡可以依賴電腦端,但出門在外,用的更多的還是手機客戶端。
在局域網内,從電腦上傳到先河私有雲服務器的速度非常快,若是單個文件傳輸的話,最快可達到60M/S左右,而同時多個文件傳輸,則最快可達到12M/S左右,這個我自己也有點不解,多個文件傳輸的話,怎麼速度會下降這麼多呢?
不管是使用手機APP還是電腦端軟件,打開一部幾個G的電影,加載時間幾乎是零等待,而且拖動即播,緩沖時間很短。先河私有雲服務器最多能支持10個用戶同時訪問,一家人共享資源,互不幹擾。不過電腦端軟件的集成的視頻播放器應該在進一步優化下,因為出現個别1080P的高清視頻無法播放的現象。
結語:
現在硬盤挺便宜的,像我之前剛買了一塊2T的硬盤也才三百多塊,把它插入先河私有雲服務器後,我仿佛就有了一個空間巨大的随身數據庫和網絡平台,外出旅行拍的大量照片可以任性地上傳并分享,出差途中也可以點播已存的各種影視作品,各種文件的遠程存取都十分方便。個人數據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也非常重要,先河私有雲服務器支除了家庭圈的數據可以訪問外,其他的數據都隻有管理員才能使用。與其去使用各種限制的免費雲盤,倒不如入手一台先河私有雲服務器,建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雲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