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為自己最恨的人,是怎樣的體驗?
電視劇《安家》中,徐文昌曾想過:能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血全部都抽出來,好好地篩一回?把所有關于他(父親)的基因,全部篩掉。
可惜,血緣是無法改變的。并且某天,我們會突然發現:
我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他們,成為自己最恨的人。
為什麼我們越恨父母,反而越像他們?難道真的是原生家庭的魔咒嗎?
“長大後,我成了自己最讨厭的人”
影視劇《都挺好》中,父親蘇大強對着女兒蘇明玉大喊:你就是趙美蘭!
趙美蘭,是蘇明玉的媽媽。她霸道強勢,自私,重男輕女,是蘇明玉最恨的人。
聽到父親的話,蘇明玉内心如炸雷。
半響才反應過來:“那一刻,我就是趙美蘭。不,我比她更可怕”。
她最恨母親的霸道強勢,卻跟母親一樣,用霸道強勢的方式對待父親,甚至變本加厲。
蘇明玉為什麼會這樣?她的成長經曆揭示了一切。
小時候,哥哥們的早餐是雞蛋牛奶,媽媽安排給蘇明玉的早餐,是泡飯和白開水;
哥哥們想上學,媽媽鼎力支持。自己想上清華,媽媽舍不得學費,隻同意她去上免費的師範;
哥哥們什麼家務都不用做,蘇明玉卻必須做媽媽的“傭人”,高考在即,還得給哥哥們洗衣服。
媽媽的區别對待,讓蘇明玉恨之入骨:“為什麼你隻把柔情給哥哥,把所有的冷酷自私都丢給我?我做錯了什麼?
太不公平了,我要抗争!”
蘇明玉拒絕逆來順受,她頻繁和媽媽争執、吵架。為了赢過媽媽,她必須更強勢霸道。
不經意間,她學會了母親為人處事的方式,她用這種方式“對抗”母親,也用這種方式對抗世界。
在原生家庭中,誰傷害我們最多,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我們就會變成TA。
同樣,在電影《折翼蝴蝶》中也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悲劇故事。媽媽卡門結婚多年,生下女兒阿米,但卡門重男輕女,對女兒不聞不問。
盡管爸爸疼愛女兒,夫妻倆仍然心心念念想要一個兒子。
卡門再次懷孕後,阿米好奇地把手放在媽媽的肚子上,卻被她無情地擋開;兒子出生後,卡門更加厭惡阿米,多次打罵她。
媽媽粗暴的對待,潛移默化扭曲了阿米的心。她用枕頭悶死了弟弟。
曾經單純可愛的女孩,變成了殺人兇手。阿米冷酷無情的樣子,簡直和媽一模一樣。
她用媽媽對付她的方式,對付那些潛在的威脅。我們也可以說:是媽媽間接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心理學中有一個攻擊者認同:當我們無緣無故被攻擊、被壓迫,我們會對自己的無力和弱小感到羞愧。為了不感到羞愧,我們想方設法讓自己強大起來。
而模仿,就是讓自己強大的一種方式。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溫柔對待自己的女兒,或許阿米也會對弟弟充滿柔情。
可惜,人的成長隻有一次。當恨意在内心生根發芽,血脈相連的親人也會反目成仇。
為什麼,我們會長成最讨厭的樣子?
為什麼,我們會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那是因為:潛意識中認同傷害我們的人,能帶來“好處”。
我有一個朋友,性格很溫柔。她痛恨媽媽的控制和語言暴力,每天喋喋不休、指責謾罵,她希望自己活成媽媽的反面。
後來,她認識了丈夫,一個活潑開朗、喜歡溝通的暖男。
朋友說:“我愛他,因為他跟我爸不一樣。”
丈夫說:“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冷戰,我發過誓,長大了絕不會跟老婆冷戰。”
他們度過了幸福的兩三年婚姻。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丈夫開始抱怨妻子咄咄逼人,朋友也開始哭訴丈夫的冷暴力。
他們的相處模式,變成了父母曾經的模式:妻子歇斯底裡,丈夫退縮逃避。
他們都很痛苦,也想改變,于是一起求助婚姻咨詢師。
咨詢中,丈夫對妻子說:“以前我覺得,爸爸冷暴力真的很可惡,可我現在發現,冷暴力是唯一能讓你閉嘴的方法!”
朋友也告訴丈夫:“我很讨厭媽媽總是咄咄逼人,可你不想說的時候,除了逼問,我沒有别的辦法可以讓你開口。”
那一刻,他們恍然大悟:父母傷害他們的方式,其實是一種不得已的解決辦法。他們厭惡這個方法,但也在潛移默化間認同着。
對朋友來說,“強勢”有一個好處:重溫母親的愛。
朋友發現:“現實中,母親不夠愛我;我就把自己變成母親,自己愛自己。四舍五入,等于母親在愛我。”
每一個認同父母糟糕一面的孩子,其實都是在用這種方式重溫父母之愛。
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因為這可以避免分離焦慮。
在咨詢師的引導下,朋友深入思考:我的母親對我很強勢,其實是在恐懼“我無法控制我的孩子”,害怕她不這麼強勢,我就會離開她。
出于孩子愛父母的天性,她也不想和父母分離,于是承接了這份恐懼。
像父母,其實是在表達:我和父母還是一體的,我們還是一家人。我們有相似性,甚至,我們是共生的。
哪怕她讨厭這一面,但這樣一來,她就不用承受和父母分離的焦慮。
然而,這種方式虛妄無效。
因為變成母親糟糕的模樣,會一點點摧毀着我們的人生,讓我們越發糟糕、沉溺過去,無法變成更好的人。
意識到這點後,朋友最終醒悟:
即使變得像父母,也無法改變糟糕的時刻。必須要擺脫和父母相似的魔咒,用别的方式,改寫自己的人生。
如何放下仇恨,做真實的自己?
那麼,如何改寫自己的人生呢?
首先,接納“恨”。
痛恨父母的我們,希望“最好跟我媽/我爸一點兒都不要像”。
事實上,恨是一種中立的情感,它像一種粘合劑,把恨的人和被恨的人鍊接在一起。
這種鍊接,有時比愛還要強烈。
同時,恨也是一種有價值的情感。它曾保護我們遠離傷害,也給了我們保護自己的力量。
就像蘇明玉的恨,讓她與原生家庭一刀兩斷,從此走上自己的人生坦途。
所以,想要改寫自己的人生,我們先要意識到:恨是有價值的。
接納恨,才能接納那個曾經無助、弱小的自己。
然後,理解“恨與愛是一體兩面”。
我們不會對一個陌生人産生強烈情感,因為我們不需要陌生人的愛。
之所以強烈地恨着父母,也是因為:我們強烈地渴望被他們愛。
卡門的兒子被女兒殺死,母女倆幾乎分崩離析,但女兒長大後,卡門撫摸了她的肚子。
母女倆緊緊抱在了一起。我們知道,這個舉動意味着原諒,意味着和解。
卡門隻是給了女兒一點點溫柔,她就馬上放棄恨與對抗。
由此可見,她多麼希望被母親所愛。
而《安家》中,想把血液中爸爸的基因都篩掉的徐文昌,也在父親的主動擁抱下,選擇了和解。
所有的恨,都指向愛。每個仇恨父母的孩子,内心都有一個委屈缺愛的小孩。
意識到這一點,理解愛恨本一體,我們才能平複那些激烈的情緒,回歸安甯。
最後,整合愛與恨,開始新生。
如果你實在放不下,不必強迫自己放下“恨”。
而是告訴自己:無論我與父母多像,我都不是他們。
我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我可以做出新的決定,可以活出自己,可以開辟新的人生,也可以有新的不一樣的選擇。
父母無法選擇更好的人生,但我可以;
父母無法更好地愛我,但我可以更好地愛他人。
我有漫長的時間,與内心的恨意和解,與曾經的傷害告别。
這個過程或許需要時間,但最終,我們會學會更好地去愛,走出仇恨的漩渦,走向幸福的彼岸。
策劃 | Kiwi
編輯 | Kiw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