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鑒開全詩的意思?2020年初的這個假期,武漢突然暴發疫情為響應号召,隻能宅在家中,自我隔離此時有幸讀到方延明教授的新作《方延明文化三論》(中華書局),真有如沐春風之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半畝方塘一鑒開全詩的意思?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2020年初的這個假期,武漢突然暴發疫情。為響應号召,隻能宅在家中,自我隔離。此時有幸讀到方延明教授的新作《方延明文化三論》(中華書局),真有如沐春風之感。
《方延明文化三論》(以下簡稱《三論》)精選了方教授40年學術研究成果,梳理成三塊:論新聞文化、論中國傳統文化、論數學文化。是謂“三論”。看上去這三塊的學術邊界似乎不甚相鄰,但在方教授的大文化視阈下,它們之間會有某種“結緣”,都在以相知的眼光打量着對方。這部多學科交融的著作,不僅在學術上有着獨特的品質,在治學精神與方法上也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是它的學科大視野。大視野當然得益于大文化。人類文明的所有成果都是文化的積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視野越寬廣,看問題就越有高度。比方說新聞這門學科,曾飽受“有術無學”之诟病,因此有“保衛新聞”一說。但真正懂新聞的人,都會覺得新聞不可能沒“學”。然而新聞之學何在?被譽為新聞界少有的通才、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的梁衡先生是這樣表述的:“新聞有學,學在有無中……它的學問被化掉了,化作似有似無,化在了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哲學、科學以及各種專業知識和生活知識之中,化在各行業、各種人身上。”言之有理,但作為學科的闡釋,還不能滿足于這樣一種詩性的表述。方延明在《三論》中有多篇文章對新聞學的學科體系、理論體系作了系統而深入的探讨。他提出新聞學的“學科場域”:“所謂新聞學的‘學科場域’,無非是各種結緣于新聞學科的相關學科之間,所存在着的一個時空關系和網絡環境。就新聞學來講,在它的‘場域’裡,包括哲學社會科學方面如文學、曆史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化學、心理學、美學、管理學、廣告學、營銷學等,理工方面如數理統計、概率論、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這樣一個新聞學的場域,每個相關學科在其中都是有明确内涵和力量的,有生氣,有潛力。”這與梁衡關于“新聞的本質是信息,但它又是文化”的探索,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然而方延明的探索不止于此,他提出了學科體系的“元”概念,及它與多學科的聯系中産生的“衍生”概念。這樣既抓住了新聞的學科内核,又解釋了它為什麼又被“化”在各專業、各行業之中。在多學科的支撐中将新聞學科體系大廈的四梁八柱給架構了起來。
其次是它的研究多視角。多視角與大視野是關聯的。從思維方式來說,大視野是發散性的,由内向外探究,重點在于學科的外延性;多視角是聚斂性的,由外向内考察,側重于解釋學科内涵。比方說對數學學科内涵的考察,方延明梳理了曆史上諸多關于數學的定義,從符号學、哲學、科學、邏輯等學科,以及集合、模型、結構、工具、審美等諸多學說的視角,全面考察了數學的學科内涵,提出:從學科結構看,數學是模型;從呈現形式看,它是符号;從其指導性看,它是方法;從使用價值看,它是工具……學術研究中的文化意識,就是要揭示學科之間的聯系,并且從這種聯系中去辨析某一學科的核心與邊界。在《三論》中,多視角的學術考察作為一種習慣貫穿全書。如關于孔子思想研究,方延明通過多個角度梳爬出了四個來源,由此概括出孔子思想的四個組成部分:源于民本主義的“仁”的思想,源于宗法制的“禮”的思想,無過無不及的“中庸”思想,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正如《三論》中引用了西方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的話:“沒有數學,我們無法看透哲學的深度;沒有哲學,人們也無法看透數學的深度;而沒有兩者,人們就什麼也看不透。”
最後,從治學精神來看,《三論》緊密聯系時代,敢于研究現實問題,在研究上有着強烈的問題意識。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将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是本書的又一特點。方延明說:“我認為,治學還是要經世緻用……一個學者要想做出一點點成績,必須基于對時代大潮的思考,認識時代,理解時代,緊緊依附于時代,舍此别無他途。”如《非均衡條件下的中國藏語媒體發展問題研究》,源于他在藏區基層媒體采風時的觸動。他了解到我國藏語新聞媒體發展中的困難與問題,迫切需要提高其傳播影響力,就成立課題組,直接向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寫信反映情況,呼籲作為國家行為立項研究。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三論》的學術價值,得益于方延明教授本人的治學經曆與知識結構。他畢業于南京大學數學專業,留校後從事學校外宣工作,後任校報主編。寫了兩千多篇新聞報道,不少上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大報的頭版頭條,采寫南大校友吳健雄的報告文學還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他還先後策劃報道過許多在全國有影響的新聞,獲得過“江蘇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戈公振新聞獎”。此間他還應南京大學老校長匡亞明之邀在“中國思想家研究室”工作過兩年多時間,系統研究過孔子等人的思想。此後他又從事新聞教學與科研工作,擔任南京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對新聞與傳播學科建設和理論問題有了更為集中的思考。此外,在業餘愛好方面,方教授在書法、繪畫、奇石鑒賞等方面都有相當的水平。從學者的知識結構來看,方延明教授這一個案,尤其在新聞學研究領域中非常難得,又非常可貴。
(作者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18日第10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