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小青柑的熱度似乎比前些年淡了很多
十一小長假,我遇同學
想起她不善茶儀
辦公室茶技
便給她帶了點小青柑
想着她易于沖泡
她給我的反饋是
“發了黴,白色的一層……”
我真是欲哭無淚
想起有白霜才有面子的小青柑
寫一篇小文吧
為啥叫它小青柑呢
它采摘于在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時采收果實,所加工的柑果,因為柑果顔色為青綠色,稱之為小青柑。就流通于茶葉消費市場上柑普茶,目前主要有柑胎、小青柑、青柑、二紅柑、大紅柑,其依據主要根據柑皮的成熟程度來分
青柑掏空自己的果肉,整個心裡裝着茶,用自己的精華,香韻貢獻給茶,融入茶,我更願意叫她“小心肝”
什麼是“小心肝”上的白霜呢?
一顆美好的小青柑,外觀應該挂着霜
是其精華的結晶,是柑油豐富,産生結晶的樣子。
這白霜也稱檸檬烯,經過烘制工藝的小青柑,出白霜現象是非常普遍的
在剛開始白霜以精油的形式冒出來,後來才轉變為白霜
其實則說明了,小青柑的物質及其豐富的表現。
小心肝,口感的差異
一是來自于産地
談及柑普茶其柑皮的産地,大家可度最高的産區是以廣東新會,再向四維擴散。換而言之,其柑皮的品質以新會為上,向四維逐漸延伸,品質逐漸遞減。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小青柑也是如此,即便是同一顆樹,環境因素改變,其果實也定會發生改變。
新會柑有五個核心産區(梅江、天馬、茶坑、東甲、西甲)
核心産區,地處鹹水和淡水交界,兩岸為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有機質豐富,灌溉用水是海水成分和淡水混合的特殊水質,加上三山環抱的天然屏障,使核心産區的新會柑的品質是其它産區無可比拟。二三線的陳皮同小青柑比起核心産區也多了一絲苦味。
二小青柑的“枝”
圈枝柑聽說過嗎?就是圈了枝來接柑,
先在母樹上挑選生長茂盛、結果多的優秀枝條,用刀在枝上進行環切表皮,然後揭開外皮,以禾草(稻草)纏上泥土将環切了表皮的枝條裹上,把它包起來讓它生根。當根生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剪短枝條,把樹苗移植到大田上進行種植。是最古老的繁殖方式。
但因繁殖過程比較繁瑣,複雜。種植和管理難度都比較大,抗澇性很差,因此,圈枝柑的産量則比較少
但圈枝柑的種源、種質最為純正,能傳承正宗新會柑的基因,所以也叫原枝柑。果體比較小,皮薄,香氣濃厚,味道更醇和更甜,藥用價值以及收藏價值都更高。
另外一種叫駁枝柑
駁枝柑,是70年代研究産生,是檸檬和柑的混合。所以果實較大,産量也比較高,抗病力也強。憑着其易于種植的特性,成為如今新會果農的青睐對象。
是用兩種不同植物嫁接的,所以叫駁枝。一般以當地的紅檸檬作為砧木,茶枝柑母本作為穗接,兩者相結合等砧木發芽後移植在地上即可。雖然檸檬作為嫁接對象,但是其主要血脈還是屬于茶枝柑系,所以結出來的果子依舊是柑果。可是我弱弱的感覺像是寄生呢。因為有檸檬的存在,所以接出的果子會稍微帶酸,對比喝,是比較容易喝出來的
簡單的說了一番
轉給她看看,希望她漸漸的明白,“小心肝”的與衆不同,帶給她想要的味道
哦對了,小青柑味苦、辛、性溫,歸肝、膽、胃經,有散結、止痛、抗菌、消炎之功效。
願老友長存,彼此都是小心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