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壹DU财經
上周四,亞馬遜中國宣布将在2023年6月30日停止中國區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
該消息意味着,曾經倍受文青熱愛的讀書神器将徹底告别中國。
在小壹哥看來,Kindle退出中國市場并不意外。雖然它曾是2010年代咖啡館、地鐵車廂裡上進青年的時尚單品。但早在多年前,因為内容跟不上、攜帶不夠便捷而被吐槽,又因硬件競争産品大量湧現、免費電子書大行其道而步履維艱。
從這個角度看,Kindle退出中國市場是早晚的事。
有人歎息懷舊,有人快速拉好感。
當天晚上,得到App開啟了一波營銷:掃碼即可獲得90天得到會員。要知道,此前得到App的會員年卡價格并不低。
次日,A股多隻“在線閱讀”概念股應聲上漲,其中掌閱科技直接漲停。
得到的迅速應對以及資本市場的反應,無不向外界證明:國内電子閱讀或知識付費領域潛藏着巨大的市場機會。
那麼,未來的市場機會在哪裡?誰能抓住?
01 Kindle 撤退路線圖
6月2日,亞馬遜中國宣布,将停止Kindle在中國區的電子書店運營業務。
消息一出,很快登上熱搜榜首。不過網絡上的輿論呈現一邊倒趨勢。
“當年跟風買的Kindle,讀了一陣之後,感覺是個大磚頭,好幾年沒充過電了。”
“早晚的事吧,現在想看書,手機裡有很多App都可以讀,沒必要再拿一個設備。”
“十年内買過無數過Kindle,更多是幫公司采購禮品,年會獎品、伴手禮等,但沒有給自己買來看書用。”
……
事實上,Kindle退出中國早有端倪。
去年9月,天貓Kindle官方旗艦店停止運營,彼時給出的理由是:“正在籌備遷移‘全新的Kindle旗艦店’”。但自此之後,外界并未看到“全新的Kindle旗艦店”的後續信息。
到了今年1月1日,Kindle在中國各平台旗艦店的庫存基本清空,官方線上渠道京東自營店的産品大面積缺貨,僅剩下一款“青春版”在售。當時還有媒體報道稱,“Kindle正在撤退”。
不過,當時亞馬遜中國給出的回應是“供應鍊短缺問題,并不存在退出。”
但時至今日,Kindle已将退出路線圖彙制完畢。
當下,Kindle在中國的大撤退真正到來,它的中國時代也正式宣告結束。
02 Kindle 這些年經曆了什麼?
目光回到2012年12月,亞馬遜中國網站正式上線Kindle商店,Kindle用戶終于可以購買中文版Kindle書籍。當時Kindle商店推出的書籍達到數萬冊,在價格方面,10元以下的特惠專區極其受歡迎,其中0元區也有上千本。
這無疑是它的高光時刻。
曾幾何時,Kindle一度是“電子書”的代名詞。2016年,也就是Kindle進入中國的第四年,中國便成為亞馬遜在全球Kindle設備銷售的第一大市場。
從進入中國起,Kindle一度嘗試過“本土化”,但用戶對它的認知仍是“固執”。
從産品層面看,過去十年,雖然Kindle産品也在持續在更新,但一些固有的問題卻并沒有得到改進。比如尺寸一直停留在小尺寸,如6英寸、7英寸,而唯一的9.7寸屏是在2009年發布的Kindle DX,也早已停産。
不少用戶認為Kindle的小尺寸與實體書相仿,但另外一派則表示“大黑邊 小屏幕”的組合,嚴重影響閱讀體驗。但是,争議多年,Kindle并未做出任何改善。
即使國内各種類紙屏、墨水屏的推出,也并未讓Kindle有所動作。“不思進取”“固執”成為Kindle甩不掉的标簽。
與此同時,Kindle一直堅持的事情,卻正在成為國内玩家的“突破口”。掌閱、文石等品牌在近年來開始面向不同場景下的用戶需求推出大、中尺寸的産品。并且,随着産品形态的變化,國内不少品牌通過開放性的系統生态,擴大了電子閱讀器的延伸空間。比如,除了閱讀,還可以提供智能辦公等服務。
另一方面,随着用戶習慣的變遷,用戶對于電子閱讀器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固執”的Kindle開始“跟不上節奏”。
“從上大學起,我用微信讀書看了500多本書,每天花三四個小時讀書或聽書,而且福利場超級友好,答題和分享以及閱讀時間都能換會員天數,基本沒花過錢。”大四學生雅雅說到。在她看來,“讀書最重要的是方便,可以聽可以看,自由切換。”
“我喜歡在通勤的地鐵上聽書,每天來回加起來三小時,一年下來,感覺到内心真正的富足。”上班族小甯談起讀書和聽書的差别,“舉着手機,挺累的,不如聽着省勁,不過好的耳機挺關鍵的。”
“做家務的時候最愛聽書,感覺是‘偷’來的時間,尤其是覺得家裡變幹淨之餘,心靈也得到滋養。”家庭主婦小靜表示。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當用戶的閱讀需求日益多元,消費者對于電子閱讀器或者閱讀介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能聽”的書更加受歡迎。
當手機成為我們的“器官”後,把日常生活“裝”進手機裡,成為絕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能在手機裡完成的事,絕對不會再找另一個設備。”小甯補充道:“尤其是工作後,我們已經沒有大塊大塊的時間去閱讀,拿出Kindle,很容易就被郵件、信息等打擾了,還不如自己用其他閱讀App看書了。”
年輕人都愛什麼樣的内容?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國内數字閱讀記錄在案的共有3000多萬部網絡文學作品,武俠、靈異科幻、玄幻等題材占比極重。但Kindle的電子書長期集中在文學小說、人物傳記、曆史社科等領域。
也就是說,年輕人更喜愛的是“輕松讀物”,而Kindle提供的内容無疑是相對嚴肅的。雖然亞馬遜後續也上架了一些人氣網絡作品,但和打通閱文集團的騰訊相比,可以說完全處于劣勢。
03 5億用戶規模的藍海市場,迎來了行業的巨變
Kindle是閱讀時代的重要産品,它在中國的退出,是否意味着中國閱讀市場不行?
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4月,掌閱科技發布了更新後的超級智能本iReader Smart 3和智能閱讀本iReader Ocean 2兩款新品。科大訊飛也曾推出過電子書閱讀器R1.
但我們也看到,當下的電子書閱讀産品并非單純“閱讀”。如科大訊飛電子書閱讀器R1即内置了騰訊新聞,支持微信公衆号、網易、頭條等新聞内容的收藏,支持百度網盤、OneDrive等網盤内容,支持導入PDF、TXT等常見電子格式文件。
互聯網時代,以電子書、有聲讀物等為代表的數字閱讀早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方式。而靈活的在線閱讀成為讀書的新選擇。
《在線閱讀APP大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國區App Store閱讀類應用每月的下載總量都保持在2600萬次以上的增長。
科技賦能閱讀,不僅讓數字化閱讀的場景更加多元,也使得閱讀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5.06億,其中44.63%為19-25歲用戶,27.25%為18歲以下用戶,年輕人成為數字閱讀的主力軍。Z世代中有96.81%偏好電子閱讀,其中57.97%的人每天閱讀2小時以上。
近幾年來,國内數字閱讀産業規模持續增長,用戶規模逐步擴大,用戶黏性持續攀升,行業整體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就此,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炎龍曾公開表示,“數字閱讀将開啟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而在技術時代浪潮之下,數字閱讀成為新藍海。”
不過,他同時也表示,想要在藍海中找到發展機遇,則要求數字閱讀提供者從内容、技術、人才等方面全面布局。“版權是未來數字閱讀市場競争中的核心,是數字閱讀的起點,如何橫向拓展‘版權池’、并對版權産業鍊進行縱向開發是業界亟須解決的問題。”
此外,中國數字閱讀出海同樣擁有極其廣闊的市場。《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中國數字閱讀加速出海,2021年出海作品總量超40萬,成為書寫和傳播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04 寫在最後
一鲸落,萬物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Kindle的隕落,并不代表着其他玩家就此獲得了翻盤機會。所有玩家應該知道,拿出滿足用戶需求的數字閱讀産品才能坐上“牌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