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碗雞
扣碗是北方地區民間的經典傳統菜,是婚宴、壽宴上雷打不動的“寵兒”,其原本做法是将原料腌制、油炸、定碗,再灌湯蒸熟上桌,湯鮮味濃,但缺點是湯汁略顯渾濁。北京都一處餐廳的大廚将其進行改良,将原湯滗掉,再澆入少量新味汁,成菜湯清、味正,味道頗佳。
批量預制:
1. 公雞2隻(1500克/隻)宰殺治淨,去頭、尾、内髒,沖去血水,入沸水汆至皮緊、定型,撈出晾涼,斬成小塊、瀝幹水分,加适量鹽、雞粉、生抽、胡椒粉、蔥姜水抓勻腌制入味,取出在表面薄薄地拍一層生粉,下入五成熱油炸至定型,瀝油備用。
2.每500克雞塊為一份,墊入碗底,灌入味汁浸沒原料,覆膜上鍋蒸40分鐘。
走菜流程:
取一份雞塊,滗掉原湯,裝入底部墊有生菜葉的砂鍋中,澆入醋汁30克,點綴青紅椒片即可走菜。
味汁制作:
高湯5000克、生抽50克、米醋50克、鹽40克、味精30克、白胡椒粉20克攪勻即成,為原料提供基礎味。
醋汁制作:
米醋50克、胡椒粉10克、鹽8克放入碗中,沖入燒熱的清湯500克即成。
迷你冰糖肘
此菜選用每隻重約650克的小肘子,先放糖色、紅棗壓制,再擺入碗中,蓋着蔥姜、灌入原湯旺火蒸透,充分逼出肘子内的油脂,成菜香而不膩。
批量預制:
1.豬肘5隻燎去餘毛,刮洗幹淨,放入沸水中汆至肉皮變色,撈起沖去表面浮沫,瀝幹後墊着竹箅子,放入高壓鍋中,添清水浸沒原料,放糖色600克、紅棗300克,蔥段、姜片各100克,添入适量鹽、料酒,加蓋上汽壓20分鐘。
2.取出豬肘,将骨肉分離,骨頭墊入大碗中,肉切成條鋪在上面,頂部蓋着蔥姜、灌入原湯和紅棗,大火蒸1小時。
走菜流程:
取一碗肘子,将原湯滗回鍋中,熬至濃稠再澆入原料上即可走菜。
茶香酥骨帶魚
這道菜在制作時,香料和輔料要分兩批放:一批經過熱油煸炒,墊在鍋底,一批直接鋪在原料表面,上下夾擊中,能充分為帶魚去腥增香。
制作流程:
1.帶魚5000克治淨,切成長15厘米的段,在魚身上打一字刀,加适量胡椒粉、花椒、料酒、蔥、姜、鹽、味精腌制入味,然後入八成熱油炸至八成幹,撈出控油。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蔥段200克、姜片200克、蒜瓣150克、幹辣椒30克、香葉20克、八角15克、小茴香10克、花椒10克、桂皮1段炒出香味,撈出備用。
3.取一口大鍋,底部墊上竹箅子,撒上步驟2炒好的小料,碼入帶魚,再蓋上蔥段200克、姜片200克、蒜瓣150克、幹辣椒30克、香葉20克、八角15克、小茴香10克、花椒10克、桂皮1段,澆入料湯浸沒帶魚, 放茶葉包(内含綠茶80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煨2.5小時,關火繼續浸泡1小時。
走菜流程:
揀出帶魚6段,墊着生菜葉裝盤即可走菜。
料湯制作:
鍋入清水10千克、陳醋2200克、老抽1500克、醬油400克、南酒250克,投入香料包,中火燒10分鐘,下鹽100克、白糖2000克攪勻,中火燒沸即成料湯。
兩兩相依
涼拌黃瓜太家常?那就在造型上取勝。這道菜隻取黃瓜瓤上桌,用一種特殊的刀具制成螺旋狀,造型新穎、賣相吸睛、口感脆嫩。
制作流程:
1.米醋5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20克、辣椒油(帶辣椒段)10克、鹽7克、蒜末5克攪勻制成味汁。
2.黃瓜去掉頭尾,改刀成長約8厘米的段,将螺旋刀從黃瓜芯正中間插入,一邊旋轉一邊向前推進,直到穿透整段黃瓜,再逆向旋轉将螺旋刀拔出,然後用菜刀将黃瓜皮劃透、掰開,取出制成螺旋狀的黃瓜芯。
黃瓜去掉頭尾,改刀成段。
螺旋刀。
将螺旋刀插入黃瓜芯,一邊旋轉一邊向前推進。
用刀将黃瓜皮劃透。
将黃瓜皮掰開,取出制成螺旋狀的黃瓜芯。
3.取螺旋狀的黃瓜芯9個擺入盤中,淋味汁,點綴鮮小米辣圈5克即可。
技術關鍵:
用螺旋刀削黃瓜時,應注意力道不宜太大或太小,以免黃瓜芯斷裂。
八旗茄子
廣東線茄先炸後浸,油嫩軟糯,又格外入味,是道制作快捷、銷量超高的家常涼菜。
批量預制:
1.線茄1500千克洗淨,不必去皮,直接改刀成3厘米的長段。
2.鍋入寬油燒至170℃左右,分批倒入茄段炸約1分鐘,撈出瀝油後倒入鋪着吸油紙的托盤内吸去多餘油分,然後倒入盆中,放入美人椒、杭椒各200克、蒜末180克、去皮鮮花生米150克、香芹段130克、香菜段100克,添味汁沒過茄段,拌勻腌制2小時入味。
茄段炸熟,撈出瀝油倒入鋪着吸油紙的托盤内備用。
将茄段與輔料、味汁拌勻,腌制2小時入味。
走菜流程:
取腌好的茄段300克及适量輔料裝盤上桌即可。
味汁的制作:
米醋250克、東古醬油160克、蚝油65克調勻備用。
技術關鍵:
炸茄子的過程中油溫一定要保持在170-200℃,若油溫過高,茄段會太過軟塌,香味也會消失;油溫過低,則茄段會吸入過多油分,口感不清爽。
青口白菜燒豆腐
豆腐丁油炸後裹勻醬汁,澆在炒好的小白菜上,乍一看像層厚厚的肉醬,使尋常的小白菜和老豆腐賣到32元/份,是一道利潤高、人氣旺的家常小炒。
制作流程:
1.小白菜300克洗淨切段,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放入小白菜炒熟,起鍋前撒鹽5克翻勻,倒入盤中。
2.老豆腐改刀成0.5厘米見方的小丁,入五成熱油炸至金黃。
3.鍋入底油燒熱,下蚝油5克、東古一品鮮醬油3克、鹽2克、雞粉1克煸香,加少許清水攪勻,倒入炸好的豆腐丁,邊勾芡邊颠鍋至醬汁濃稠,起鍋澆到小白菜上即可。
技術關鍵:
小白菜不能炒制太長時間,且要出鍋前再放鹽,防止其出水軟塌,失去原有的清香。
熱拌脆馓茄子
此菜從常見的醬燒茄子改良而來,首先保留了茄子的原形,無需改成小塊,其次将原本的醬燒風味改成魚香風味。燒好的整條茄子蓋在馓子上面,撒五彩料上桌,由顧客手持刀叉切成小段拌勻食用,茄子軟糯、馓子酥脆,伴着花生碎、蒜末、香菜末、魚香汁,濃香适口。用一根茄子、兩把馓子做出了一道家常旺菜,毛利極高。
制作流程:
1.長茄子削掉尖端,縱向劃成條,保持蒂部相連。
2.鍋入寬油燒至七成熱,下茄子炸至微黃,撈出控淨油分。
3.盤底墊入炸馓子兩卷。
4.鍋留底油,下蔥段、姜片各5克炒香,調入辣妹子醬15克、番茄醬10克炒出紅油,添清水200克,調入老陳醋25克、白糖30克、鹽3克熬開,放入炸好的茄子小火慢燒3分鐘,轉大火收濃,裝入墊馓子的盤中,依次撒上蒜末50克,香蔥末、香菜末、紅辣椒末、花生碎各30克,帶刀叉即可上桌。
5.客人用刀叉将茄子、馓子切成段,拌勻即可食用。
特點:魚香味濃。
制作關鍵:
茄子一定要高溫炸透,否則燒不出軟糯的效果。
膠東參炝腰花
海參、豬腰均為溫補食材,兩者搭配更具養生功效,而且特性各異、相得益彰:豬腰經過沖水、浸燙、過涼、擠幹後,組織變得似海綿一樣中空,烹調中能瘋狂吸收味汁,而海參恰恰是容易出水的食材,将兩者加調料一起炝拌,腰子脆嫩、海參勁道,堪稱絕配。
制作流程:
1.豬腰一剖為二,片掉腰臊,打上麥穗花刀,改成長方塊,以細流水沖10分鐘,然後放入90℃的熱水裡小火保持似開非開狀态浸燙25秒至斷生,撈出過涼,擠幹水分,此時豬腰質地似海綿一樣,變成了中空組織,極易吸收料汁。
2.發好的海參入熱水燙透,撈出瀝幹後豎切成條。
3.取豬腰花150克、海參100克、蔥絲30克、香菜梗段20克、紅椒條15克納入盆中,加辣鮮露、紫林陳醋、東古一品鮮醬油各5克,蚝油3克,鹽、味精、胡椒粉各2克拌勻,激上燒熱的蔥姜油15克,起鍋裝盤即成。
川香肥腸燒豆腐
此菜從麻婆豆腐創新而來,第一,添加了熟大腸段,多為制作九轉大腸的邊角餘料,沒有增加多少成本;第二,起鍋先煎大腸,出油後再炒香料頭、下豆腐炖透,腸油沁入豆腐中,達到“素料葷香”的效果;第三,選用鹵水嫩豆腐,不似南豆腐那麼軟,更耐煮炖,與大腸口感也更般配;第四,麻婆豆腐最後淋紅油、撒花椒面,而這裡則是炒香鮮椒圈、撒花椒面後蓋在大腸豆腐上,突出鮮辣椒的清香。
制作流程:
豬大腸5斤加面粉搓洗幹淨,冷水下鍋汆透,撈出後放入高壓鍋中,加清水至沒過大腸8厘米,調入南酒、糖色各80克,鹽50克,香料包(花椒15克,小茴香、白芷、砂仁、草豆蔻各8克,八角、桂皮、丁香各3克),上汽後壓24分鐘,放汽後撈出,取腸頭用于九轉大腸,其餘部分剖開,切成菱形塊。
走菜流程:
1.鹵水嫩豆腐切成方塊,入熱水燙透,瀝幹待用。
2.鍋入底油燒熱,下大腸塊100克小火煎至出油,投入蔥花、姜末、幹辣椒段、花椒各5克炸香,加郫縣豆瓣醬2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15克,添清水400克,放入豆腐塊350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炖5分鐘,調入鹽、白糖、味精各适量,大火将湯汁收濃,無需勾芡即可起鍋入盤。
3.鍋下色拉油40克燒熱,放入鮮青紅辣椒段共20克、幹辣椒段5克炒香,撒花椒粉5克、熟芝麻5克,起鍋蓋在肥腸豆腐上,撒蔥花即可走菜。
制作關鍵:
壓大腸時間以24分鐘為宜,不要壓過了,否則入菜口感綿軟,失去彈性。
石鍋山東菜
此菜将北方人愛吃的把子肉片、醬豆腐、鴿子蛋搭配膠東籽烏、大蝦,二次燒透後盛入熱石鍋内,醬鹵食材與海鮮原料味道互補,香鮮濃郁、氣氛熱烈,将常見的把子肉、醬豆腐做出了不一樣的感覺,極受顧客歡迎。
批量預制:
1.桶内加毛湯10千克,調入生抽800克、蔥段、姜片各500克,鹽400克,白芷5克,肉蔻10克,桂皮15克,良姜15克,草果5克燒開即成醬湯。
2.鹵水老豆腐切成厚片,炸至金黃色。五花肉改成大方塊,焯淨血沫。鴿子蛋煮熟去皮。
3.将處理好的五花肉塊5斤放入醬湯中小火鹵制,15分鐘後加入豆腐片3斤、鴿子蛋1斤繼續小火煨15分鐘,停火放涼,撈出後将五花肉改成片,豆腐改成條。
走菜流程:
1.籽烏洗淨,在腹部打上一字刀。石鍋燒熱,底部墊蒜子、幹蔥塊各适量。
2.鍋下底油燒熱,加入姜、蔥各5克爆香,下黃豆醬5克、海鮮醬5克炒香,添高湯300克,調入生抽5克、白糖5克、老抽2克,放入醬五花肉片、醬豆腐條、鴿子蛋各100克,籽烏3隻,大蝦3隻燒沸,轉中火煨至湯汁粘稠,撒青杭椒段、紅辣椒段各15克,裝入墊有蒜子、洋蔥的熱石鍋内,撒香蔥末即可走菜。
制作關鍵:
石鍋溫度不可太高,否則上桌後湯汁很快被燒幹,肉片易糊。
石鍋焗鳕魚
銀鳕魚的做法一般是香煎或烤制,張濤則從廣東的焗菜得來靈感,将銀鳕魚切成厚片直接放入熱石鍋,加蓋焗至斷生後烹入蒸魚豉油等調料,最後淋上一層花椒油。滾燙的石鍋蒸發掉銀鳕魚多餘的水汽和腥味,濃縮了調料和油料的香氣。上桌後鳕魚顔色潔白、肉質緊密、香氣四溢,入口後用舌尖一抿,魚肉便會“爆裂炸散”,香氣濃烈。此菜選料高檔,售價卻才52元,因此極受顧客歡迎。張濤說,由于石鍋底部墊了蒜子洋蔥等蔬菜,因此隻需要四、五塊銀鳕魚就可以制作一道例份菜。
制作流程:
1.銀鳕魚切成厚約2厘米的片。
2.洋蔥塊、蒜子各50克,蔥段、姜片各30克入油炸黃,撈出瀝幹油分。
3.石鍋内淋入少許底油,倒入炸好的蔬菜,擺上鳕魚片350克,撒鹽4克,加蓋小火焗3-5分鐘,待周邊開始冒泡時沿鍋邊烹入蒸魚豉油、生抽各5克,大火收幹水汽,淋花椒油15克即可上桌。
制作關鍵:
1.蔥、姜、蒜子等一定要提前炸黃,若直接生焗容易出水,會變成“炖”鳕魚,那麼就沒有濃烈的鍋氣香味了。
2.一定要選新鮮鳕魚,否則焗後發幹、沒有滑嫩感,而且腥味很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