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說娛S姐 原創首發,請勿轉載
“你是個聰明人,應該走出去,人應該享受這個世界。”——《楚門的世界》
十年後再次重溫《楚門的世界》才發現,它早就揭示了《我家那閨女》想告訴的一切:走出去才能看見世界。
和《楚門的世界》一樣,《我家那閨女》也是從小小的長方盒子裡窺視着他人獨自生活的樂趣,這就是真人秀慣有的綜藝形式:爸爸們在幕後了解女兒意料之外的生活秘密,觀衆們在熒屏後津津樂道着明星鮮為人知的個人生活。
和《楚門的世界》不一樣的是,《我家那閨女》并非單純講述明星光環下茶餘飯後的談資,而是告訴了我們明星也和普通人一樣,有着女性群體固有的焦慮彷徨和重獲新生的真實。
當阚清子沉浸過去愛情的創傷又憧憬婚姻生活的渴望,當王歐頂着38歲未嫁的世俗眼光又試圖挑戰自己走出舒适圈,《我家那閨女》早就揭示了鮮血淋淋的真實現狀:現實生活,女性生存何其艱難。
在這裡,它又揭示了女性怎樣的生存法則和社會的挑戰?
中年危機都說《我家那閨女》販賣焦慮,隻不過揭示了人人都在經曆卻不敢面對的問題——中年危機,這是它最真實的第一面,也是所有女人面臨的共同問題。
真人秀的開篇,王歐并不認為自己有中年危機,到了她這個歲數已經什麼都不缺,什麼也不需要,“無聊”成了她最不想面對的問題。換句話說,人到中年,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阚清子不同,她的生活很豐富也充滿樂趣,對婚姻愛情的向往早就沒了小女生追求的高大帥氣又多金,她渴望的是白頭偕老的真愛。換句話說,人到中年,寸金難買真心。
相對阚清子的迫切,宋茜盡顯佛系,婚姻随緣工作照樣拼,對生孩子怕痛大過婚姻本身。換句話說,人到中年,真愛難尋,沒有做好踏入婚姻的心理準備。
就像維嘉所說“王歐的無聊就是我的無聊”,人人都能從她們身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對号入座,也看到了投射出來的内心擔憂:年齡大了。
王歐的無聊,其實随着年紀增加和閱曆的增長,人生喪失了新鮮感,心理老勝過外貌老;
阚清子放棄了堅守多年對愛情的标準,婚姻不設限的背後無非是擔心女人年紀大沒有了可選擇的資本;
宋茜看似積極向上心靜如水的佛系,其實對婚姻愛情有急不來的無奈。
很顯然,真正讓人赤裸裸真實感受到中年人的危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年齡,年齡似乎成了大部分女人難以跨過的坎。當南朝沈約寫下“餐玉駐年齡,吞霞反容顔”的詩句時,隻長年齡不長容顔的真實已經暴露出來,年齡已經成了結婚、生育、就業、遷徙的衡量标準,是我們成年人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卻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地雞毛的人生:被選擇。
“請你們多給30、40歲女人一些機會,我們到了這個階段隻能被演媽媽這種角色。”談到被選擇楊蓉最有發言權,她出道24年破格進入上海戲劇學院,卻成了不溫不火的女二号,實力不行,長得不夠特色嗎?并不,更多的是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其他選擇,你,并不是唯一。
除了自身的比對還有他人的比較,職場的競争何其殘酷,在面對優勝劣汰裡,同樣的三十而立男人和女人的境況截然不同。王鷗和閨蜜讨論中年男女演員的生存常态,三十七歲的男人仍舊可以在戲裡談戀愛,而女人卻隻能演大媽阿姨。
這是肉眼可見的職場,還有世俗眼光滲透在大齡女青年的生活。逢年過節家裡催婚、左右鄰居人人對比、女人不得不走進相親角裡面臨選擇……
年齡帶來的蝴蝶效應顯而易見:競争、壓力和沒有選擇權。無論是人到中年看盡世态降低标準的婚姻,還是越走越窄的人生之路,數字背後折射出成年人無處安放的“初老焦慮”。
初老才是中年危機發生的根源,未老先衰令人堪憂。年紀輕輕天天加班記憶下滑,原本的晚睡晚起成了晚睡早起的失眠,天天催婚催娃催賺錢的焦慮,原本的熱情被生活磨滅,對任何事情也提不起興趣……
日積月累的無形放縱和生活所迫造就了面容憔悴、心态衰老和心理恐慌,一面來自社會輿論,一面來自優勝劣汰的現實。
這就是2011年出現在無線台首播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專有名詞——初老症,焦慮的販賣者,中年危機的制造者。率先出現在偶像劇的科學名詞卻被廣泛人認同,無非是它說出了我們生活為何一地雞毛的原因:
所有的焦慮不安危機四伏,并非全是日漸衰老沒有選擇的錯,還有自我的心理設限和倫理道德的約束。
在大部分人的潛意識裡,花費時間成本闖出來的事業有成或家财萬貫需要更優秀的人才能配得起,這就是閱曆增長、眼界拓寬、人生拔高到一定程度後帶來的需求變化。即便嘴裡嚷嚷不要條件隻要真愛就好,實際面臨選擇時仍舊心理設防,這就是兩性關系的進化論原理,人總要往高處看,沒有人選擇比自己更差的人以此獲得心理殊榮,尤其是女人。
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裡,流傳千年的“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孟子學說,不僅成了為之遵守的訓誡也成了恪守約束的信條,這就是根深蒂固的道德底線。不孝的方式有很多種,沒有做到後代應盡的責任才是最不孝,其中包括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人生大事。
人生必須經曆生老病死、娶妻生子的階段才算完整,到了什麼年紀必須完成這個年齡階段該完成的事,成了衆人默認的共識。如果年過三十事業沒有起色,仍舊是職場裡的小職員,就會被人烙上沒有能力沒有前途的标簽,面臨着被選擇的淘汰;如果人到中年沒有完成娶妻生子的人生曆程,就會被輿論淹沒被世人不恥,成為臉面無光的邊緣人。
年齡也好,初老焦慮也罷,抵不過流傳千年的約定俗成,這就成了彌漫至今的社會風氣。不要怪世俗的眼光,也不要怨社會的輿論,更不要怪罪中年危機帶來的不公,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能改變自己。
如果我們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心理設防,是否會有更多的選擇權?
條條道路通羅馬,中年危機隻是中年困局的冰山一角,能夠打破困局的人隻有自己。
家庭還是事業如果人生的破局隻有靠自己,那麼韓雪送給單身女人的家庭與事業平衡也說明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可能:女性要有獨立事業才有創造的價值,但不要抗拒優秀的另一半的到來。
很顯然,家庭與事業成了構成我們人生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們生存于世重複在做的事,一個能養家糊口更好生存,一個能收獲幸福更好生活。優秀的事業是構成幸福家庭的前提,這也成了《我家那閨女2》中林允兒爸爸面臨家庭與事業的抉擇,更願意讓女兒一切以事業為重的原因,可是,這真的能實現嗎?
在互聯網上,我們時常能看到單身狗的自黑調侃:為什麼我們會單下來,還不是因為讀書時候不要早戀,工作時候以事業為重,等到事業有成便發現被剩了下來。這邊有了求職過程中,人力資源經常會問的問題:你有結婚打算嗎?很顯然,中年人的單身很可能喪失了生存的籌碼,因為有風險。
在現實生活中,女人終于結婚生子也并非高枕無憂,還要面臨産期後的殘酷競争和被人替代,這便有了家庭事業兩難全的窘境。也有了所有女人都會直面的問題:家庭和事業你選擇誰?很顯然,有些人的單身是主動剩下來的。
“為什麼沒有人問我先生這樣的問題?家庭與事業也是男人要面臨的問題。”姚晨在星空演講裡說出了事業家庭兩難全的困惑,歸根結底是時代對女性的要求更高了。
如果是職業女性,其另一面是不顧家庭的女強人的刻闆印象;如果是家庭婦女,便有了沒有選擇權随時被出局的黃臉婆危機。在衆人刻闆印象裡,女人結婚生子撫養成人是本份,出去工作謀生才叫職業。
如果我們不活在社會所期待的模樣,活成别人眼中理想的樣子,是不是家庭與事業就有了選擇?
在演講的最後,姚晨一語道破兩者之間選擇的矛盾:因為我努力工作才有了選擇權,因為當了媽媽才明白生命的意義,兩個身份并不矛盾。要我說,兩者選擇裡應該要加一條才完整,如果你對自己更誠實,更能認清自己的本心,中年單身就不會焦慮和惴惴不安。
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要面臨的問題,隻有遵從本心,中年困局才能冰釋前嫌。
成長的煩惱《我家那閨女》每個話題點看似道盡了成人世界的不易,其實不盡然。當王鷗立下flag走出舒适圈,《我家那閨女》已經不再是販賣焦慮的真人秀,更确切的說,它更像是道盡成長煩惱的蛻變秀。
王鷗開始丢掉“無聊無趣”的标簽,抛開心理設限的尴尬,勇敢的走出房門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何嘗不是通過節目的真實看到了自身問題後的改變?
第一季的吳昕不再隻有宅在裡泡腳的孤獨,有了更多私人空間可以認識被忽視的異性,何嘗不是給了自己更多機會的可能?
這就是成長所要遇見的煩惱,我們因工作因生存忘記了停下腳步反觀内心反省自己,這個時代不缺少快節奏的浮躁,但缺乏慢下來的沉着。這就是成長的煩惱,我們人人都在面對,隻是少了沉下心來的機會。
導演陳歆宇對節目三觀的定位也有了這樣明确的認識:節目是反烏托邦式的,我們反對的當然不是個體,而是統一标準的幸福。
女性話題的延展背後就是幸福。結婚生子就是為了家庭幸福,事業獨立就是為了自我幸福,中年焦慮就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思索,所以,成長的煩惱本身就沒有錯,錯的是活在世俗眼裡約定俗成的條條框框裡,遵守了就叫幸福,沒有做到便成異類。
可是,兩性結合的婚姻就百分百絕對幸福嗎?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幸福,就像沒有絕對的公平一樣。人生本不該設防,能夠輕松自如應對社會帶來的挑戰,唯有改變自己聽從内心的選擇,你的人生才有更多的選擇。
還是那句老話,條條道路通羅馬,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也沒有統一标準的幸福,隻有走出心理設限的大門才能看見世界,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人生與快樂同樣如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