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考閱讀技巧記叙文

中考閱讀技巧記叙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00:35:12

中考閱讀技巧記叙文(中考記叙文閱讀滿分思路)1

一、概況文章主要内容

▶ 第一步:審清題幹要求,明确答題方向

答題前,應仔細閱讀題幹,從題幹的隻言片語中尋找答題提示,給出具體範圍的鎖定具體段落,沒有的就從全文出發。

▶ 第二步:尋找答題區域,做好篩準備

确定答題區域之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總結:

(1)要素歸納法。記叙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内容。

(2)題目擴展法。有的文章題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對照四要素補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對于比較複雜的記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連起來。

(4)摘錄句段法。關注文中的總起句、過渡句、重點段落,答題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 第三步:根據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規範

▶ 第四步:根據題幹,賦分驗證答案要點是否全面

如果賦分是奇數,如 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點或三點,如果賦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點、兩點或四點。

二、語言賞析

賞析句子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1)從修辭方面入手

格式一般為:該句運用了××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使……(作用)。修辭方法及其作用:詳見本專題文體知識梳理。

(2)從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入手

① 動詞、形容詞:××動詞(形容詞)極富表現力,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② 疊詞:運用疊詞,起到了加深語意的作用,使語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韻美。

③ 拟聲詞:運用拟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從句子的表現手法入手

襯托、象征、對比、照應、渲染、烘托、伏筆、鋪墊、情景交融等。

(4)從句子的表達方式入手

記叙、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5)從句子的句式特點入手

陳述句語氣平緩,不溫不火;疑問句吸引讀者,制造懸念;設問句、反問句加重語氣;感歎句抒情強烈;排比句層層深入,氣勢磅礴。

(6)從句子所蘊含的哲理入手

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那就可以從啟迪的角度品味。所謂哲理,就是指那些有關珍愛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關親情、友情、做人道理等感悟。

三、段落作用

分析段落作用可從結構和内容兩方面着手:

▶ 結構

(1)開頭:

① 開篇點題,統領全文;

② 照應标題;

③ 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

④ 與下文形成鮮明對比;

⑤ 設置伏筆,照應後文;

⑥ 渲染氣氛,奠定全文基調;

⑦ 開篇點明主旨;

⑧ 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2)中間:

注重分析過渡作用(承上啟下)、埋下伏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等。比如:

① 承上啟下或引出下文;

② 為下文作鋪墊;

③ 豐富文章内涵;

④ 照應前文;

⑤ 具體展示、深化主題。

(3)結尾:

可從3個角度分析:

① 情節角度:a.陡生波瀾,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b.與題目或前文的内容(伏筆)照應,使情節連貫、基調一緻。

② 主題角度:深化或升華主題+結合内容具體分析(諷刺,揭露……)

③ 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耐人尋味。

▶ 内容

概括段意,聯系主旨情感。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升華主題。另外,還有一些特殊段落,如景物或環境描寫語段的作用:

①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渲染了……氣氛。

② 表現(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 為下文埋下伏筆或作鋪墊。

④ 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⑤ 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四、标題作用

文章标題的作用大緻有以下幾種:

① 以人物為題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緊扣中心,突出主題;全文線索的作用。

② 以形象特征為題的作用:鋪開情節;呼應細節;對比諷刺,強化效果。

③ 以物象為題的作用:表層含義,深層含義(隐含比喻象征意義);線索,貫穿全文;概括故事情節;懸念,引發聯想,吸引讀者;寄托某種情感,突出文章主題。

④ 以事件為題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節;緊扣中心、突出主旨。

⑤ 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的作用: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具有隐含象征含義。

五、人物形象

(1)品析人物描寫,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品析作者筆下最能體現人物個性特征的外貌、語言、行為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寫,并深入細緻地加以分析,從而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賞讀環境描寫,明晰人物思想

這裡說的環境,既是指自然環境,更多的是指社會環境。前者或渲染氣氛,或點明背景,或烘内心,對人物起強化作用;後者是人物托人物的命運、性格及最終結局的外因。結合具體的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鑒賞人物形象的重要環節之一。

(3)分析情節發展,概括人物性格

作者在展開情節的過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态,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節論人。

(4)探讀細節描寫,彰顯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離不開對細節描寫的探究品讀,通過對人物最傳神的細節的品味,準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 答題步驟:

① 審清題幹:看題幹要求,是隻寫出人物的形象,還是要寫出對應分析。

② 梳理與人物相關的情節或描寫。

③ 具體概括。

④ 增加序号,使答案條理化。

▶ 答題格式:

人物性格或人物特點+具體依據。

六、寫作手法

對寫作手法的考查主要有兩種題型:

(1)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叙、描寫、抒情、議論、說明)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解答此類試題,入手的角度有:

(1)理解各種寫作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

(2)看上下文的聯系,從聯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探究文章前後内容的關聯,判斷時,必須通讀全篇,才能體會到作者的構思之妙。

(3)從文章的主題及寫作目的方面,分析寫作技巧。在寫文章時,有些作者會别具匠心地選用一些寫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要細心揣摩,從文章的主題及寫作目的方面去判斷作者所用的寫作技巧。

(4)從結構安排角度入手。看開頭結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看是否烘托鋪墊、前後照應;看是否做到設置懸念、制造波瀾、曲折有緻等。

(5)從選材組材角度入手。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明寫法———述内容——析效果”,組織答案時,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淺層次的分析。

真題練習

閱讀下文,完成1~4題。(共16分)

母親養蝸牛

父親去世後,母親來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寫作,實在抽不出空陪她。母親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樓上人家贈予母親幾隻小蝸牛。那幾個小東西,隻有小指甲的一半兒大,粉紅色,半透明,可愛極了。

母親非常喜歡這幾個小生命,将它們安置在一個漂亮的茶葉盒兒裡,還預先墊了潮濕的細沙。母親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養育的兒女了。她經常将那小鐵盒兒放在窗台上,盒蓋兒敞開一半,讓那些小東西曬曬太陽。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們爬到盒子外邊爬丢了。它們愛吃菜心兒,母親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細細剁碎,撒在盒兒内。

母親日漸一日地對它們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種感情,是與小生命的一種無言的心靈交流。有時,為了讨母親歡心,我也停止寫作,與母親共同觀賞。

八歲的兒子也對它們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奶奶,它們能長多大啊?”

“能長到你的拳頭那麼大呢!”

“奶奶,你吃過蝸牛嗎?”

“吃?……”

“奶奶,我想吃蝸牛!我還想喝蝸牛湯!我同學就吃過,說可好吃了!”

“可……它們現在還小啊……”

“我等它們長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們生出小蝸牛以後再吃,這樣我就可以一直有蝸牛吃了。奶奶你說是不是?”

母親愕然。

我阻止他:“不許存這份念頭!不許再跟奶奶說這種話!”兒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樣。

母親便說:“好,好,等它們長大了,奶奶一定做給你吃。”

從此,母親觀看那些小生命的時候,兒子肯定也湊過去觀看。

先是,兒子問它們為什麼還沒長大,而母親肯定地回答——它們分明已經長大了。

後來是,兒子确定地說,它們已經長大了,不是長大了一些,而是長大了許多。而母親總是搖頭——根本就沒長。

然而,不管母親和兒子怎麼想,怎麼說,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長大着。殼兒開始變黑變硬了,它們的頭和柔軟的身軀,從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時,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親将它們移入一個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們就是長大了吧?它們再長大一倍,就該吃它們了吧?”

“不行。得長到和你拳頭一般兒大。你不是說要等它們生出小蝸牛之後再吃嗎?”

“奶奶,我不想等了,現在就要吃,隻吃一次,嘗嘗什麼味兒就行了。”

母親默不作答。

我認為有必要和兒子進行一次嚴肅的談話了。趁母親不在家,我将兒子拉至跟前,對他講奶奶一生多麼地不容易;講自爺爺去世後,奶奶内心的孤獨和寂寞;講那些小蝸牛對于奶奶的意義……兒子低下頭說:“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蝸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點兒歡悅。”從此,兒子再不盼着吃蝸牛了。

一天晚飯時,母親端上一盆兒湯,對兒子說:“你不是要喝蝸牛湯麼?我給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兒子一眼。兒子辯白:“不是我讓奶奶做的!”母親朝我使了個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鮮極了!但那不是蝸牛湯,而是蛤蜊湯……

其實母親是把那些能夠獨立生活的蝸牛放了,放于樓下花園裡的一棵老樹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鮮嫩的部分,細細剁碎,撒于那棵樹下……

一天,母親說:“我又看到它們了!它們好像認識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親,見母親滿面異彩。那一刻,我覺得老人們心靈深處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肅然,令我震顫,令我沉思……

(作者:梁曉聲。有删改)

1.“母親養蝸牛”的故事可謂波瀾起伏。請将相關情節填寫在下面橫線處。(4分)

(1) 。波瀾頓起。

(2)蝸牛逐漸長大,母親剛将蝸牛移入新居,兒子卻說現在就要吃蝸牛。波瀾再起。

(3) 。波瀾又起。

2. 結合具體内容,說說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3.細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任選一個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樣表現人物心理的。(4分)

4.本文的主題是什麼?請寫出兩個方面,并結合具體内容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 (4分)(1)蝸牛尚小,母親精心照料,兒子卻說要吃蝸牛

(3)蝸牛長大了,兒子已放棄吃蝸牛的念頭,母親卻突然端出一盆“蝸牛湯”(意思對即可)

2.(4分)①突出了母親對蝸牛照料的精心,表現母親對蝸牛的喜愛或突出蝸牛對于母親的特殊意義。②為下文寫母親舍不得這些蝸牛被吃掉等情節做鋪墊。(意思對即可)

3.(4分)示例一:通過人物的語言(對話)表現人物心理。從兒子的話語中,表現出兒子想吃蝸牛的急切心理;從母親看似矛盾的話語中,表現出母親為蝸牛長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蝸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用人物說話的語氣變化表現人物心理。兒子先疑惑後确定的語氣變化,表現了他想吃蝸牛的急切心理。母親先肯定後否定的語氣變化,顯示了她為蝸牛長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蝸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選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詞語表現人物心理。寫母親時,先用“肯定”“分明”來突出她看到蝸牛長大時的自豪,後用“總是”“根本”表現她舍不得蝸牛被吃掉的心理。寫兒子時,用“确定”“已經”“許多”突出他想要吃蝸牛的急切心理。

4.(4分)①表現老人們對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們關注。文章開頭點出母親寂寞;中間寫母親精心照料蝸牛,和蝸牛進行心靈的交流;結尾提醒人們對于老人要給予關注。

②表現濃濃的親情。母親愛孫兒,雖然舍不得蝸牛,卻從未回絕孫兒吃蝸牛的請求,最後用巧妙的辦法滿足了孫兒的要求。孫兒愛奶奶,當明白自己的要求會剝奪奶奶的歡樂時,就再也不提吃蝸牛了。“我”愛母親,能體察到母親的寂寞和歡樂,常停止寫作陪母親觀賞蝸牛,并說服兒子不再想要吃蝸牛。

③表現對小生命的愛。母親像呵護兒女一樣養蝸牛,舍不得傷害蝸牛,最後将能獨立生活的蝸牛放生并繼續照料它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