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協調和補短闆?圖①:廣州幸福村居郭昌城攝(影像中國) ,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統籌協調和補短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圖①:廣州幸福村居。
郭昌城攝(影像中國)
圖②: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苗家小鎮的粵桂扶貧車間内,工人在生産手機數據線。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圖③:廣東醫生許可慰在新疆喀什義診。
張梓望攝
圖④:廣州鄉村美景。
郭昌城攝(影像中國)
貧困山村華麗轉身
本報記者姜曉丹
從廣州市區驅車北行140公裡,鮮花環繞、蒼翠滿目的蓮麻村出現在眼前。青瓦白牆間,遊人穿梭其中。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個貧窮、偏僻的地方。
2015年,從化區實施特色小鎮發展戰略,蓮麻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酒類産業作為支柱産業打造,結合鄉村旅遊開發,村民就業創業增收緻富的路子不斷拓寬。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紅火的“蓮麻小鎮”,還一躍成為“全國文明村”,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返鄉發展。
對廣東來說,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是短闆中突出的一塊。2018年,廣東省重點對2217個省定貧困村進行投資建設,每個村投資1500萬元,以補齊基礎設施短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從更廣視野謀劃,廣東還将推動鄉村振興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統籌起來。廣東計劃10年總投入1600億元,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改變農村面貌。
從化區良口鎮鄉村農貿市場華麗轉身變成了生态設計小鎮,還成為世界生态設計大會永久會址;清遠市花田村借助“一村多品”,辦起了“農博會”;蕉嶺縣芳心村搞起了現實版“開心農場”,吸引城裡人到村裡種菜……到2018年底,廣東全部省定貧困村的自然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已完成86.1%,标準化衛生站覆蓋率達60%,“三清一改”人居環境整治完成率達98.73%。
廣東是經濟大省,但一個“富廣東”和一個“窮廣東”并存的局面由來已久。粵東西北地區人均經濟總量僅相當于珠三角的1/4。
如何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2018年6月,廣東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一核一帶一區”戰略。這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格局,廣東将以珠三角為核心區,加快聚集高端要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沿海經濟帶立足大交通、大平台、大産業;粵北生态發展區則實現“綠色崛起”。至此,廣東突破行政區劃局限,全面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新戰略,明确不同的發展定位,采取不同的政策支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量體裁衣、因地制宜,城鄉發展不均衡不協調的問題,正在一個個破解。這既是挑戰,亦是機遇。
“要帶領貧困村村民走上緻富路,找準産業很關鍵。”廣州駐梅州市蕉嶺縣峰口村扶貧隊隊長賀毅說。産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過去三年,廣東全省實施産業扶貧項目約121萬個。截至2018年底,全省近150萬相對貧困人口達到當年脫貧标準,貧困人口共29.8萬人實現就業,人均就業增收1.8萬元,貧困發生率從4.54%降至0.3%以下,80%以上的相對貧困村達到了出列标準,“兩不愁、三保障”總體實現。
産業扶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廣東投入100億元建設200個現代農業産業園,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特色種養、農産品加工、鄉村旅遊三大産業,“百園強縣、千億興農”着力健全産業扶貧的長效機制。
與此同時,着力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機制,創新活動形式和幫扶方式,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參與扶貧開發建設,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扶貧格局。
率先進行精準扶貧的有益嘗試,率先廣泛開展社會動員,率先消除國家标準下的絕對貧困。國務院扶貧辦負責人表示,廣東為全國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探索和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
碧水環繞樂享生活
本報記者賀林平
家門口的那灣碧水,如今成了廣州南沙區疊翠峰居民邱維南的“心頭好”。走在湖心小島高高的木棧道上,移目環顧,藍天、碧水、綠草、光影,構成了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
南沙區水務局總工程師周瑛介紹,鳳凰湖2号湖連通蕉門村湧,彙入南沙人民的母親河蕉門河,再向外注入珠江入海口,依河傍水串聯起了5公裡多的碧道,惠及周邊數十萬居民。
貫徹中央精神,應對發展之需,關注群衆期盼,廣東生态文明建設的大戰役,首先從“藍天保衛戰”打響。
據環保部門監測,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從2015年開始,空氣質量連續4年達标。
“廣東藍”回來了,如今,水環境治理成為更加迫切的任務。2018年6月,廣東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加強公共慢行系統建設,整治河道水網,建設水碧岸美的萬裡碧道。
拿鳳凰湖來說,誰能想到,這個周邊居民喜遊樂到的城市休閑濱水空間,以前竟是一處廢棄采石坑,最深達50米,周邊怪石陡峭、雜草叢生。
碧道并非單純景觀工程。按廣東省河長辦制定的萬裡碧道建設總體規劃工作大綱,11個省級試點總長度180公裡,主要任務包括水環境治理、水生态保護與修複、水安全提升、特色與景觀營造、遊憩系統構建5方面。
越來越多市民享受“水生活”的背後,是全省3萬多名河湖長肩頭沉甸甸的責任。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鎮長、潭州水道鎮級河長冼英偉介紹,水道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碧道試點,當前通過落實河長制和推進綠化、淨化、水文化三大工程,20公裡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治理。
協作幫扶攜手小康
本報記者李剛
在廣州芳村百花廣場,品百色香茶、嘗新疆瓜果,很是惬意……今年7月,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産品交易市場在此正式挂牌。這個5萬平方米的交易市場由廣東與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新疆、西藏、重慶、黑龍江8省(區、市)共建共管,廣東以市場經濟的方式推動扶貧協作地區産品進入大灣區乃至全國大市場。
根據中央部署,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覆蓋桂川黔滇四省(區)14個市(州)93個貧困縣;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四川甘孜;與黑龍江對口合作。廣東省委、省政府表示,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及合作,是廣東作為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幫助後發展地區的責任擔當和光榮使命,廣東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按照“中央要求、當地所需、廣東所能”,主動作為,真抓實幹,承前啟後,高标準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及合作等相關工作,加大對貧困地區幫扶力度。
通過“對口扶貧轉移就業”來到廣東順德工作的彜族小夥白日裡向記者介紹,他現在每個月固定工資3000多元,加上各種補貼和加班費,收入比較滿意。一人來珠三角就業,全家脫貧。由深圳中廣核對口幫扶的第一、第二屆“中廣核—淩雲縣(廣西)特少數民族白鹭班”連續兩年本科上線率在80%左右。“扶志 扶智”,廣東既培養少數民族家庭脫貧緻富的頂梁柱,又培養東西部攜手奔小康的生力軍。
自2015年12月開始,廣東恒大集團開始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投入30億元,到2018年底實現當地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2017年5月開始,恒大将幫扶範圍從大方縣擴大到畢節全市,再無償投入80億元。從2018年開始,廣東碧桂園集團在9省份14縣(市、區)開展結對幫扶,采取多種形式幫助33.6萬建檔立卡戶。
廣東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2018年,廣東除了投入财政資金39.27億元實施對口幫扶外,更籌集社會幫扶資金及捐物折款合計28.56億元,選派282名黨政幹部和4231名專業技術人員到幫扶地區工作,接受西部地區426名黨政幹部和2616名專業技術人員來廣東交流學習。
廣東在幫扶西部扶貧協作地區、對口支援地區及合作地區時,結合廣東的發展優勢,提出了要加大對口扶貧協作工作力度、突出對口扶貧協作工作重點、突出加強産業合作、加大勞務輸出、做好發展急需人才的選派和培訓等脫貧協作思路,進一步增強了幫扶地區幹部群衆打赢脫貧攻堅戰、攜手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自1996年起,廣東累計投入344億元,實施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四川援建項目3100多個;自2016年起,累計向桂川滇黔四省(區)投入财政援助資金104.67億元,實施扶貧項目3589個,帶動當地減貧約341萬人。
醫療援疆送來健康
本報記者姜曉丹
從廣州到烏魯木齊再到喀什,這條航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許可慰已經很熟悉。下了飛機,他直奔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不要怕,一會兒就好了。”手術室裡,許可慰摸摸4歲的小吐爾遜的臉頰,開始準備手術。小吐爾遜要做腎結石微創手術,手術創口僅針尖大小,創傷小、恢複快,且結石清除率高。
“孩子的腎髒很脆弱,要特别注意,針不能擺動太大……”邊做手術,許可慰邊給一旁的當地醫生講解技術要點。
在喀什地區,由于特殊的地域條件、飲食習慣和水質等因素,像小吐爾遜這樣的患兒并不少。國内僅有少數的泌尿外科專家可以開展兒童結石超微創手術。以前,因為醫療技術相對落後、尖端醫療設備短缺及手術費用較高等因素,當地許多患兒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診治。
2018年10月,廣東省民族宗教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等4家單位,聯手啟動救治結石患兒公益項目。
許可慰作為項目發起人,聯合多名業内專家組成專家組,計劃在兩年内開展每兩個月一期的公益醫療援助活動。在廣東省民族宗教委所籌集的善款資助下,100名6周歲以下的來自貧困家庭的尿路結石患兒接受了免費手術治療,目前已有近50名患兒解除病痛,無一例出現術後并發症。
許可慰說,“開展這個項目也是希望通過資金、科研、技術等支持,為當地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醫療隊,為更多的患兒解除痛苦,帶來健康。”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04日 13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