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船長
北京,中國的首都,GDP第二城,四大中心,北方獨一無二的大哥。
上海,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GDP第一城,長三角的領頭大哥。
一北一南,中國的絕代雙驕。
如同所處的方位,近些年兩個超級城市的發展方向,也逐漸分化。
1
減量發展,成為近五年北京的核心戰略。
在最近召開的黨代會上,北京公布了五年來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績單,并“自豪”宣布:
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減量,是做減法;發展,是做加法。
“減量發展”的創新提法,一增一減,怎麼做到勢頭均衡?
2017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被批複,其中便首次提到“減量集約”: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切實減重、減負、減量發展,實施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
簡單來說,減量明确指的就是人口規模、建設用地規模做減法。
規劃中提出的目标是:
降低城六區人口規模,城六區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礎上每年降低2—3個百分點,争取到2020年下降約15個百分點,控制在1085萬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萬人以内。
到2020年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720平方公裡以内,到2035年控制在3670平方公裡左右。到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現狀2921平方公裡減到2860平方公裡左右,到2035年減到2760平方公裡左右。
此次黨代會公布的成績單,也都完全實現了目标。
尤其是在人口規模的控制上,北京的減量十分明顯。
2021年北京總人口2188.6萬人,相比2014年還是增加了37萬。
但從2017年之後,常住人口便逐年下降,每年都是負增長。直到2020年七普摸清了家底,2189萬人才算止住負增長的勢頭。
2021年,北京總人口依然下降了0.4萬人,負增長還在繼續。
中心六城區(東城、西城、海澱、朝陽、豐台、石景山)的人口控制,尤為明顯。
2014年,城六區1276.3萬人。2016年之後開始下降,到了2021年降到1084.9萬,恰好完成規劃的控制目标。
8年時間,城六區人口下降191萬人,真正做到了減量。
反觀其他10個城區人口,8年時間人口增長了228萬人。即便在北京總人口負增長的2021年,10個城區也增長了13.2萬人。
核心城六區的人口減少規模過快,成為北京人口負增長的主要原因。其餘10個城區的人口,反而成了增長的主力。
人口的流動方向,正發生變化。
2
另一個明顯做減量的地方,在于功能疏解。
五年來,北京疏解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近2000家,疏解區域性市場和物流中心640個。
副中心通州、雄安新區,都成為承接者。
功能疏解說來容易,操作起來着實困難。
對北京這樣的城市來講,本身會對人才、資金、技術有着強大的吸納能力。把這些支撐經濟發展的産業,突然遷移,阻力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2000多家企業、600多家市場,涉及到成千上萬人的就業、通勤、住房等問題,期間利益交錯,頗為複雜。
但五年來的成績證明,北京是真正下了決心,壯士斷腕要做減法。
雖然在做減法,但北京并沒有停下狂飙的腳步。
今年1月份,上海還沒公布經濟數據時,北京“率先”宣布2021年GDP突破4萬億。
北京,也成了第一個宣布突破4萬億的城市,人均GDP排在31省市的第一位。
盡管,在中國城市GDP排名上,北京依然不敵上海排在第二位。
北京的定位一直是“四個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唯獨沒有經濟中心。
但從北京驕傲宣布4萬億的态度,也能看出其對經濟中心的定位,并非不在乎。
因此,“減量發展”并非原地踏步,一切都關乎效率。
2018年至2020年,北京城鄉建設用地減量約110平方公裡。但全員勞動生産率、地均産出、單位建築面積産出較2015年提升了35%、55%和41%。
通過疏解,把一些功能放到城郊或周邊城市,大中小城市形成合理的市場分工,産生更為緊密的産業經濟聯系,一個現代化都市圈便水到渠成了。
這是極為理想的狀态,但也注定,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3
當北京在極力控制人口規模的時候,中國第一強市上海,卻開始搶人了。
6月29日,上海專門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工作的通知》。
在滬各研究所、各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非上海生源進滬就業即可落戶;
外地的“雙一流”高校/學科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直接落戶;
在滬“雙一流”高校/學科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在五個新城、南北地區、重點轉型地區單位工作的,直接落戶。
這已經是上海第四次放寬落戶門檻了。
半個月前,上海專門針對留學生出台政策:
畢業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學生,取消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和繳費時間要求,在上海全職工作即可直接申辦落戶;
對于畢業于世界排名51-100名院校的,全職工作并繳納6個月社保可申辦落戶。
而院校的排名,隻要在世界四大排名内都可以。
再往前的2021年,上海試點在五個新城和自貿區新片區就業的應屆研究生畢業生可直接落戶的政策。
2020年,針對在上海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應屆畢業生,也就是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生可直接落戶。
疫情解封後的上海,除了抓生産、促消費之外,還在抓緊時間搶人才。
注意,是人才,是留學生、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搶人口。
2489萬人口的上海,比北京都高,為何還在搶人?
不應該為了避免大城市病,同北京一起控制人口規模?
的确,上海确實動過控制人口規模的想法。
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上海提出要嚴格控制常住人口規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
可如今,上海已經一隻腳踩在了2500萬的紅線上,留給搶人的空間幾乎沒有了。
但上海的擔憂在于,未來人才恐怕真的不夠用了。
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僅增長1.07萬人,排除外來人口流入的話,自然增長-2.3萬人。
加之上海60歲以上人口占比23.4%,老齡化非常嚴重。
像上海這樣以制造、金融、貿易、航運為主産業的城市,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才能保持經濟活力。
設置一定的落戶門檻,但針對高學曆人才又放寬門檻,上海都是在為未來做打算。
4
作為全國唯二的超級城市,北京上海一直在暗中較量。
2021年,北京GDP占上海的比值,已經達到93%的曆史高點。較量趨于白熱化。
而這波上海搶人,可以說完全是沖着北京去的。
清華大學2021屆本科畢業生,隻有16%留在了北京,碩士生38%留在了北京。而去向最多的第二城市,就是上海,22%的本科生已經高過北京。
北京大學2021屆本科畢業生,42%留在了北京,排在第二的依然是上海,占比14%。
當北京在控制人口,正好北京落戶實在沒希望,正好北京有全國最多的“雙一流”高校,北京的大學生外流,勢必會加速。
而外流的大學生,大概率奔向長三角和珠三角。
上海在此時出手,你說是針對誰?
北京向左,上海向右,結果注定不同。
當上海搶得足夠多的人才,聯合長三角一衆兄弟城市,城市群的經濟活力勢必遠高于北京。
屆時孰高孰低,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