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萬年前,一道閃電劈向大地,那些把樹葉當秋褲的原始人,發現鄰居的樹杈被雷劈得火苗亂飛。
不但很暖和,樹上的鳥也終于不在每天早上吵吵了,而且味道還很誘人……
這個熟悉的場景在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上演着,人類開始愛上了這個燙人的小玩意:火。
最開始人類獲得火源方法很刺激,雷劈哪裡他們就去哪裡。但傻子太多,明顯騙子不夠用,好像說錯了,是要燒烤的食物太多,明顯雷劈的次數不夠用。取一次火不熄滅又很危險,容易把自己也整成燒烤。
于是,鑽木取火,石器敲打取火等方法出現了。
據說在一萬多年前,“三皇之一”的燧人氏,看到鳥啄燧木整出火花,受到了啟發。三皇的境界明顯不一樣,他折下燧木枝,摩擦,摩擦,魔鬼的步伐,擦出了火花,并把燧木引燃。終于可以鑽木取火。
燧人氏這個名字也是這麼來的。吃貨們如果要是看到鳥敲木頭敲出火花,估計得到的啟發是用這塊木頭把鳥烤着吃了。
燧人氏可能有東北人血統,天生燒烤技術一流
這把火,不簡單,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起源。
開始的時候,古人們還踏踏實實地用麒麟臂搓着木頭,但是太費勁了,很快便進行了改良。用繩子做成弓箭的模樣代替肉手摩擦、用更好的引燃火苗的材料等很多花樣。
方法樣式也越發講究,後來竟然一年四季鑽不同的木頭取火。
《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木,故曰改火也。”
春天用的是榆樹和柳樹;夏天用的是棗樹和杏樹;夏秋之交的那個兩個月用的是桑樹和柘樹;秋天用的是柞樹和楢樹;冬天用的是槐樹和檀樹。一共分成了五個時節!還夏秋之交……
據說是因為不同季節不同的木頭濕度不一樣,用最懶的方法取火是古人的終極目标。
澳大利亞大火地圖
到了唐朝,鑽木取火騷氣的變成了儀式。換季的時候,新取的火叫做“新火”,前一季節的火就叫做“舊火”。
寒食節全國禁火寒食,所有的火種都要熄滅了,到了清明重新鑽木取火。唐代皇帝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賜火儀式,把新火賜給群臣,儀式複雜,而且要面面俱到,顯示“雨露均沾”。
寒時節主食頭牌:青團
據說每年參加鑽火的人很多,誰要是麒麟臂練得好,最先鑽好的,把火種獻給皇帝,就可以得到白花花的人民币,不好意思,又俗了,是得到皇帝的恩寵。
但其實這個時候,中國的火柴已經發明出來了。
南北朝,聽名字便知道是個動蕩的年代,戰事四起。
當時北朝的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做飯都成問題。
于是後妃和一班宮女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陰火”引發為“陽火”。這是目前文獻記載中最原始的火柴。
終于,不用麒麟臂,不用鑽木頭,也可以把火摩擦出來。
為了解決軍隊照明的問題,當時還天才的發明了火折子。
等到宋朝的時候,鑽木取火的人就非常少了,因為滿街都有賣的。
火折子(現代)
陶宗儀《辍耕錄》載:“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磺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焠兒。蓋以發火及代燭也”。
像半夜起來上個廁所,如果不是耗食超長的那種,就點片火柴。
後來,我們的火柴傳到歐洲,英國人沃克将三硫化銻和氯酸鉀粘在木棒上,在砂紙上用力劃就能通過摩擦生熱來引火,沃克是現代火柴的發明者。此時已經是1827年。
據說,現代的打火機發明要比現代火柴要早,16世紀的時候,外國人設計出了一個帶有彈簧的機械裝置,在扣動扳機的時候,裡面的物體會瞬間沖出,從而點燃樹葉、幹草等易燃物。
直到今天,各種名貴的打火機已經成為貴族的标志,比如都彭、zippo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