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事普洱這個行業以來,經常被一些朋友問道:聽說普洱茶沒有保質期一說,年份越長越值錢?對于很多沒有喝過普洱茶的朋友來說,普洱總是顯得有些高深莫測,但知普洱沒有保質期的障礙,越存越香。
衆所周知,食品都有保質期,那麼,茶葉呢?消費者在購買茶葉的時候,如果注意看外包裝,一般會發現茶葉禮盒都會标注一至兩年的保質期。有趣的是,一些茶葉的國标中還指出,茶葉是可以長期保存的。如,在《地理标志産品普洱茶》國家标準中增加一條:“在符合本标準的貯存條件下,普洱茶适宜長期保存。另外,查閱國标《GBT22111-2008地理标志産品普洱茶》,也能看到相關的内容:并非隻有普洱茶沒有保質期,白茶也是沒有标明保質期的,一般來說,普洱或者白茶在保質期上一般都标注:适宜長期保存。
普洱生茶的幾個轉化期特點
普洱生茶新茶茶湯黃綠,青味重,依據原料不同,可能兼有甜香、苦澀等不同的表現。新茶放3-10年之間,茶湯微妙地變化着,越見黃紅,青味不再那麼重,隐約有密香,苦澀感也會減輕。轉化出明顯效果,大緻是10-20年間,茶湯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黃褪去變紅色且顯濃稠滑口,青味盡,蜜甜香顯,陳香味初現端倪,茶湯苦澀幾乎消失,哪怕有也能極快化掉,葉底由黃色變黃帶褐。20年之後,可算是轉化後期了,茶湯深紅,漂亮得如同上好的紅酒,果酸味現,陳香十足,無苦澀,湯滑濃入口即化,茶餅黑褐油亮,葉底淺褐色。
以上普洱陳化過程在現實中得到過充分的驗證,這與普洱受小衆關注起到成氣候的時間跨度差不多,從這個角度看,普洱确實是越陳越香,魅力十足的。
普洱茶最佳品飲階段大概在哪幾年?
普洱茶是越陳越香的,但是其需要好原料、好工藝和好的儲存環境,品質才可能随時間推移越來越高。對其保存條件相當嚴格,如與有異味的物品同時存放,或者溫度、濕度等條件不合适,茶葉就會産生異味、甚至發黴變質。
但是普洱茶的品質陳化也是有一個最佳時期的,就像一個抛物線幾何一樣,它的品質會随着時間的增長進入一個最高點,之後就會慢慢下降。跟普洱茶相似,葡萄酒也是這樣的。選擇在普洱茶的最佳品飲階段飲用它,無疑就是最珍貴的享受。
那些百年藏茶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王郁風在《普洱茶與清皇朝》這本書裡面有記載,上世紀60年代初,北京故宮裡還存放着清宮沒喝完的貢茶數噸,其中有普洱茶、女兒茶和茶膏,普洱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像人頭一樣,對照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普洱茶有人頭式、名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的記載相符合。
針對這批貢茶,曾經有專家取少量樣品試泡發現,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而這批茶隻能推測是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們吃剩的。這些極其珍貴的茶葉是文化遺存。
其實這些陳年老茶的茶味已經随時時間的推移,口感逐漸變淡了,其茶葉的内質并不是一個最佳的狀态了。它們所具有的主要是拍賣、收藏價值和文物價值,大都是因為一款茶被賦予了那個年代的茶文化曆史,但是它們的存在是一個普洱茶文化的經典證實,滋味缺失,并不能說明曆史賦予其的内在價值,它們是遠遠超越了普洱茶保質期這一界限的一種文化價值的存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