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國粹君
01
特殊的高考
特殊的學子
2020年的高考有些特殊。
因為疫情的緣故,注定比往年更牽動人心。
考試時間統一延期一個月,報名人數再破千萬,比去年新增40萬人。
全國将設40萬個考場,7000餘個考點,安排監考及考務人員94.5萬人。
而今年的高考,将成為全國範圍内規模最大的一次有組織的集體性活動,中高風險地區的考生,需全程佩戴口罩。
今年高考的學子們,也有些特殊。
在這屆高考生身上,以往常規的學習秩序被打破又重建。
疫情期間,停課但不能停學,線上教學如火如荼的展開。
不同于集體上課、在學校複習,這是自制力、專注力、适應力的全面反饋。
誰能學得進去?誰能背得下來?誰更自律?誰更努力?誰分秒必争?誰穩如泰山?
集體生活中,可能差别不明顯,但在個人複習時,這些顯得尤為重要。
這是個巨大的考驗——想取得好的成績,最先要打敗的,就是自己。
曆經所有之後,他們終于來到一個站點,帶着堅持賦予的定力,準備迎接任何一種新的可能。
這是一次直面挑戰、改變自己的啟程,當中有開拓和進步的快樂,也有堅持和痛苦的辛酸。
無論結果如何,高三學子都将繼續走向人生下一站。
02
為什麼高考
疫情給我們答案
-為什麼要高考?
-為了考一個好的大學。
-為什麼要考一個好的大學?
-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為什麼要找到一份好工作?
-為了賺更多的錢,過上更富有的生活……?
不,當然不是。
高考是改變命運的機會,是成功的敲門磚,但不是晉升的工具,也不是沽名釣譽的籌碼。
今年的疫情,讓我們對高考和讀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當疫情來襲,黑雲壓城,所有明星、網紅帶來的快樂,變得索然無味,沖向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牽動着我們的心弦。
他們以自己的勇氣和汗水,過硬的專業知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迹。
鐘南山、李蘭娟、張伯禮、劉智明、彭銀華、李文亮……
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世人于水火。
胸懷天下,心系蒼生,當危險來臨,我們不害怕,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危險,知識就是力量,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知識是第一生産力。國與國的較量,就是文化和科學技術的較量。
高考和讀書的意義何在?
我想,就在這裡。
畢竟,這些勇士無法護佑我們一生,終有一天孩子會長大,年輕一輩要崛起。
高考,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擁有更多更專業的知識,變得足夠強大,保護想保護的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北宋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中華文化之根在此,中華民族之魂在此。
就像鐘南山的老師說過的那就話:
“人不應單純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沒有理想,會将身邊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懷;但如果有理想,身邊即使有不愉快的事,與自己的抱負比也會變得很小。”
03
高考隻是一瞬
你的努力,終會被善待
青澀的少年,以為高考是人生最漫長是時光。
走出考場才明白,高考不過是漫長人生中的須臾一瞬,那一瞬是遺憾是圓滿,最終都會被新的挑戰替代。
高考,隻是一次測試;而努力學習,卻是一生的必修課。
我們最熟悉不過的鐘南山院士,20多歲名牌大學畢業,40多歲赴英國進修,60多歲帶領醫護工作者抗擊非典,如今80多歲依然挂帥親政,與新冠病毒戰鬥。
他從不因成就而驕傲自滿,從不因苦難而停下腳步。
一生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學術。
李蘭娟院士,年輕時錯過了高考,隻能回到家鄉做赤腳醫生,但她不辭辛苦,自學中醫,終于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學習。
學成後,她成了一名醫生,此後她依然努力鑽研醫學課題,攻破技術難關,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讓她成為業界泰鬥。
高考的答案隻有一種,但人生的答案,卻又千千萬萬種。
高考,不是十年苦讀的終結,而是探索美好人生新可能的開始。
04
疫時高考,乘風破浪
特殊時期的高考,特殊時期的考生,注定不平凡。
最近有個很火的詞,叫“乘風破浪”。
打破枷鎖、掙脫桎梏,努力拼搏,勇往直前。
我們關心成功,也關心失敗
更關心每個人要面對的那座山
我們關心美好,關心熱愛
更關心日新月異的未來
努力與翻越,不餒與艱辛
肆意笑淚,青春歸位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直挂雲帆,乘風破浪
這段話,也恰适合今年高考的學子們。
孟子說: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所有曾經的遺憾和難過,都是未來驚喜的鋪墊。
十二年苦讀天不負,過五關斬六将,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
你要相信,你的努力,終會被時光善待。
它會在遙遠的、充滿希望的未來,一點一點慢慢回饋給你。
願你們合上筆蓋那一刻,像劍客将劍收回劍鞘般驕傲。
以筆為劍,光耀萬裡,
以夢為馬,前程似錦,
高考加油,未來可期。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挂雲帆濟滄海!
最後,祝願親愛的考生們,
乘風破浪,器宇軒昂,
全力以赴,金榜題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