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詩琪
編輯 | 宋佳楠
在泥濘中掙紮了多年之後,LG電子終于決定放棄手機業務。
4月5日,據韓聯社報道,LG電子(以下簡稱LG)在其董事會上宣布,将在2021年7月31日以後全面停止生産和銷售手機,主要由于自身移動業務長期處于虧損狀态,不敵激烈的行業競争所緻。
消息發布後,LG股價應聲上漲3.9%,但在當日午後走低,截至收盤下跌2.52%。
從2015年至今,LG的手機業務已連續虧損了23個季度,總計虧損額高達290億人民币。也因此,外界一直盛傳LG将放棄手機業務的消息。
LG也曾嘗試過挽救。2019年底,這家公司經曆了一次高層換血,新任CEO權邦錫(Kwon Bong-seok)曾在上任之初立下壯志:LG的手機部門将在2021年再次盈利,對于接下來的一年與新産品有極大信心。
但在一年後,權邦錫食言了——LG手機業務仍沒能擺脫虧損泥潭。面對殘酷的現實,權邦錫于今年1月公開表示,将考慮包括出售LG手機業務在内的各種可能性。
韓媒《東亞日報》3月的報道顯示,早前有意向買家德國福斯(Volkswagen AG)以及越南Vingroup JSC兩家廠商與LG進行溝通,但因LG想保留手機專利,最終談判均以失敗告終。
時至今日,幾次翻身未果的LG不得不選擇“抛棄”手機業務,以斷臂求生的方式盡快止損,從而保證整個LG集團的利益最大化。
靠“甜品”走上巅峰
LG早在1993年就進入中國,那時它還叫金星社,在中韓兩國剛剛建交(1992年8月)沒多久、彼此不甚了解的情況下,便在廣東惠州斥資350萬美元興建了一家光驅工廠。在很多人看來,這種做法可謂是“不可思議的冒險”。
兩年後,LG集團将公司名由“樂喜金星(Lucky Goldstar)”改為“LG”,并用LG字母組成的親切笑臉作為品牌标識。至此,LG才作為一個有辨識度的品牌,真正走入國人的生活。
作為在韓國本土已涉獵化學、通信、能源、電子等多種領域的大财團,LG能成功打入中國市場,靠的正是旗下生産家電産品的分公司LG電子。
LG電子在中國市場幾乎推出了一切與家電、消費電子有關的産品,包括空調、冰箱、彩電、DVD、移動存儲器等等。1995年,手機業務也從LG通信公司被整合進LG電子。
中國被LG視為走出韓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戰略市場。在當時中國區掌門人盧庸嶽的帶領下,到21世紀初,LG各線産品快速進入了中國市場第一梯隊。
但2008年以前的LG手機在中國隻能說是默默無聞,改變從一款名為“巧克力”的手機說起。
這款在2006年發布的超薄滑蓋手機開啟了LG的“巧克力時代”,它通體純黑,使用當時先進的電容屏技術,鍵盤一觸即紅,被戲稱為“一碰你就臉紅”。推開手機,還能聽見一句經典的雀躍女聲:“I chocolate you”。
在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當道的功能機年代,LG的巧克力手機猶如一匹黑馬,迅速虜獲了很多年輕人的心,即使售價高達4000元人民币也熱度不減——推出一年後,全球銷量就達到1000萬台。
嘗到了甜頭的LG從此開始“甜品化”,相繼推出了冰淇淋、棒棒糖以及巧克力2代等系列手機,整體均延續了時尚路線,五彩外觀、自定義燈光、主打自拍鏡頭等設計,廣受都市紅男綠女們的歡迎。
除添加新鮮元素外,極富影響力的市場營銷也是其成功的必要因素。“巧克力”時期,LG請來了紅極一時的韓國演員玄彬與金泰希拍攝多個主題廣告片。此後還有bigbang、f(x)、少女時代這些當紅的韓流明星演唱《chocolate love》、《lolipop》等手機“同款”主題曲,不少歌曲傳唱至今。放在當下,也很少有哪家手機廠商會專為某個單品手機下此功夫。
甜品系列掀起的“甜蜜旋風”讓LG一時風頭無兩。到2010年,LG手機在中國的銷量勢頭迅猛上漲,沖進市場第三,在全球也擁有11%的份額。
隻是LG不會想到,這也是它唯一的高光時刻。
衰退的10年
自2007年喬布斯發布舉世矚目的iPhone開始,手機的曆史就不可逆轉地進入了智能時代。衆多經曆了山寨潮的國産手機廠商紛紛發力3G智能手機,而遲鈍的LG直到2009年才進入智能手機市場,還做出了和諾基亞相似的錯誤決定——沒有選擇Android,而是用了微軟的Windows Mobile和中國移動主導的OMS作為操作系統。
LG為這兩個注定失敗的系統投入了大量研發資源,并以外觀出奇為賣點,推出過不少劍走偏鋒的産品。例如G Flex系列的彎曲手機,能便捷拆卸電池的模塊化智能手機,T字旋轉屏的Wing 5G,以及“胎死腹中”至今未能登陸市場的柔性伸縮屏Rainbow……
在功能上,LG還試圖做過隔空手掌解鎖功能,聲稱比iPhone的人臉識别解鎖更實用。隻是這些大膽的嘗試,最終沒能獲得市場認可,反而讓LG徹底錯過了智能手機發展的黃金期。
一邊是巨頭三星、蘋果等技術硬核的對手,另一邊是以2011年橫空出世的小米為代表的中國廠商快速崛起,讓夾縫中的LG節節敗退,迅速走向了衰退。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2020年,“華米OV”創紀錄地合計占領了57%的全球手機市場份額,實現逆風翻盤。另一家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去年LG手機全球出貨量僅為2470萬台,不及第一名三星的十分之一,後者出貨量達到了2.6億台。華為、小米則分别為1.9億台、1.5億台。
實際上,憑借LGD(LG Display,主營面闆業務)在OLED屏幕上的龍頭技術優勢,LG很有可能在柔性屏方面有所建樹。類比三星,其在全球率先推出了折疊屏fold系列,盡管價格奇高,但頗為吸引眼球。反觀LG,既沒有面向大衆的爆款機型作為業務底盤,又沒能在柔性屏領域用旗艦機型先發制人,最終隻能以業績連年下滑的慘劇收尾。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近十年的LG,它大概還是那個願意做“不可思議的冒險”的手機品牌。隻是年輕人們不再為這些小小創意而瘋狂。
斷臂求生
雖然放棄了手機業務,但LG聲稱,公司将保留技術專利,未來專注于6G通信解決方案的研發。而原先負責手機業務的員工将被轉移至家電等其他業務和分支機構。
該公司還表示,預計退出智能手機業務将在短期内降低公司的整體收入,但從長遠來看,将改善其業務和融資能力。
對于LG這個成立于1947年的大财團而言,“抛棄”手機業務,在财務上的損失并不傷及命脈,反而可以說是“明智的選擇”。屆時LG電子的核心業務将轉變為智能家居,未來還将專注于電動汽車零部件、機器人等藍海領域。
事實上,LG電子多年以來能保持盈利,也是因為強勁的家電業務彌補了手機的虧損。最新的2020年四季報顯示,其當季營業利潤達到6502億韓元(約合37.8億人民币),公司全年營業利潤達到了約190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約30%。
彩電和PC顯示器是LG電子最具競争力的業務,幾年來在全球市場上穩居第二的位置,第一名是三星。根據市場調研機構Omdia最新數據,2020年LG的TV出貨量與銷量均位列全球第二,但同比分别下滑了4.6%和1%。
不過在中國市場,LG電視早已被擠出前20名位置(據奧維雲數據,下同),在線下主要家電賣場也不見其蹤影。去年有媒體報道LG電視撤出中國家電賣場,LG電子對此始終未做出回應。
在國内的白電業務上,LG也遭遇了水土不服,同樣排在20名開外。以洗衣機為主的LG白電一直走高端路線,價格昂貴,這讓它在價格戰風行的中國白電市場敗下陣來;另一方面,中國家電市場“渠道為王”,外資品牌難以将渠道下沉也是其弊病之一。
有業内人士稱,LG電子如今并不重視中國市場,内部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有韓國總部的人被派來中國,基本就是來‘養老’了。”
而在中國市場之外,新能源汽車與6G業務,成為LG電子計劃中的下一個增長點。新能源車方面,LG去年與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麥格納合作,計劃出資10億美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生産電動汽車零部件。
至于6G,LG電子在3月曾表示正在與兩個合作夥伴——美國是德科技(Keysight)和韓國科學技術學院合作開發下一代6G網絡技術。在這幅藍圖中,6G将提供比5G網絡更快的數據速度,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可靠性,并将能夠引入萬物環境互聯網(AIoE)的概念,從而為用戶提供更佳的連接體驗。
按照LG的計劃,到2029年,6G網絡就能實現商用。但8年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事情,LG是否能堅持研發并掌握市場主動權,仍然面臨太多的變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