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時,不妨品讀司馬仲達的人生格言
絕大多數人的一生中,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會陷入迷茫,不知道目标是什麼,不知道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事實上,從古至今,我們聽過諸多智者流傳下來的千古名句,但很多人隻是當做古詩或者應試簡單背過,從未想過從中尋找一些處世的智慧。
三國時期,智者衆多,世人卻都隻偏愛諸葛孔明,仰慕他的聰慧,并以之為人生奮鬥目标。而另有一人,才華、謀略、識人等無一獨絕,這個人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的過人之處,可用一字概括“藏”。這一字,成就了司馬懿從一介儒生到天下一人的彪悍人生。
《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隐與匿。”
年輕人,當你迷茫時,正是深刻體會“藏”這一詞的妙處。
我們不妨從《三國》司馬懿的經典語錄中找找方向。
“爾等年紀輕輕一遇挫折,便松散懈怠,日後怎成大器”。
司馬懿出生時,大漢王朝已行将就木。他雖“少有奇節,博學洽聞”,但生逢亂世,想要“學而優則仕”也并非易事。23歲時,遇曹操上門征辟,司馬懿卻拒絕了,他并非不想有所抱負,而是不想“所托非人”,于是退而求隐,觀望時局。一隐,就隐了7年,每日與書為伴,時刻關注局勢變化。後入曹府,謹言慎行,42歲那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他才迎來事業的春天。
不急不燥,韬光養晦乃他的第一個處世哲學。
20—35歲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好的年華,此時的你因為生活的各種壓力,責任心愈來愈強,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先決條件。你不會像青少年時期,那麼任性妄為,你懂得擔當和權衡大局。随着你遇到更多的人和事,便有了更多的閱曆和經驗,變得更加沉穩,看待事情的角度更全面,你變得更睿智。
既然處于最好的年華,當然要做最好的努力,為後期能夠實現人生的飛躍。茫然時期,不妨向司馬懿一般,沉下心去一邊學習,一邊在學習中尋找熱愛或者目标。
“食少而事凡,豈能久乎”。
此言出自《三國演義》103回,“懿問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将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意為:孔明吃得少,事情多,他能堅持很長時間嗎?
不久,諸葛亮果然因勞累過度撒手而去,“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孔明空留下滿腹未盡心願。反觀司馬懿,曆經四代君主,笑到了最後。
近年來,大廠員工加班猝死的新聞頻頻刊載,多數逝者正值青春年華,生命卻戛然而止。這樣的悲劇令人噓唏,更發人深省。對于當代職場人而言,長期壓力過大、熬夜、久坐不動等,都是可能引發猝死的危險因素。生命可貴,不要“拿命換錢”。
當前你所面對的競争,不僅僅是學識、技能的競争,更是身體素質的競争。你永遠要記住,你的健康才是最大的競争力。
“智者務實愚者争名”。
此句意在表達看事物、辦事情應該從根本入手,不要為外物假象所困擾;告誡人們腳踏實地,不要為虛名所惑。如司馬懿一樣,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越是閃光,越懂得華而不炫、寂靜藏鋒。
很多人的迷茫,都是因為想要名利,金錢而不得,卻從未認真思考過自己真的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其實,你熱愛的東西越純粹,反而越能夠有一個清晰地人生定位。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走不通時要學會等待,等待事态朝着有利方向發展,才可以達到事緩乃圓的效果。越是逆境,越要學會等待,待時而動。
正所謂,藏器待時等閑度,乘勢而為成大器。
網盾,隻作最純粹的安全教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