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區的建立,關系到津城未來15年的城運。
自“津濱”雙城概念提出後,“濱城”就成為濱海新的代名詞。
未來将按照一座城市的标準來重點打造濱海新區。
可見,濱城的地位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真的把濱海當“一座城”看,它會是幾線城市?
經濟水平:
先來看看濱海的幾個頭銜:
①國家級新區
②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③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
④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
一頂頂“國家級”帽子,濱海有了世界級城市群的“氣質”。
近幾年,随着對“環保問題”的關注,濱海的産業正在轉型。
在淘汰落後産能、整治關停部分企業的基礎上,大力培養智能制造、現代服務等新動能産業。
目前,濱海新區的經濟開始進入持續回升、穩居前列的發展态勢。
2021年,天津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5695.05億元,同比增長6.6%。
其中,濱海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760.15億元,牢牢占據全市第一。
實際增速達到49.2%,位列全市第4位。
放眼全國,濱海新區在城市區級GDP可排在第3位。
前三名分别是:上海浦東新區15353億元、北京海澱區9501億元、天津濱海新區8760億元。
再看2021年全國城市GDP排行,濱海新區已經超過大連、沈陽、廈門等二線城市。
僅次于西安市和東莞市。
值得一提的是,濱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些“拉胯”,僅有5.9萬元。
與溫州市、中山市和湖州市為同一水平,隻排在全國第18位。
當然這與天津整體的工資水平有很大關系。
綜上所述,在經濟方面,濱海新區是一座标準的二線城市。
此外,濱城還擁有三線城市的房價水平和安家成本:
濱海目前的平均房價在15000元/平米,最低門檻僅為6000元/平米。
這個水平與大連、濟南、舟山、紹興相當。
城市界面:
這幾年的濱城在城市界面上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座座城市新地标接二連三的拔地而起。
①北方第一高樓——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②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國家海博館
③北方最美圖書館——濱海圖書館
......
特别是當“雙城”格局提出後,明确了濱城的發展重點。
從城市更新到《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布的城市定位。
濱城将挑起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門戶的重責。
正在做的城市更新将從共計11個試點單元開始。
其中,經開區、塘沽老城區的部分項目已率先啟動。
另外,作為濱海的新核心——中心商務區,堪稱王者闆塊。
“一帶十區”的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高端化”。
旨在打造高品質住區,配置重點學校和豐富的文娛設施。
與此同時,商業、城市綜合體不斷完善。
闆塊彙集高鐵、地鐵、學校、文化中心、公園、商業、産業、住宅……
這樣的城市界面,全天津找不到第二個。
還有貼着“生态宜居”和“優質教育”标簽的生态城。
經過14年的更叠,已經形成一個功能複合、又“能住人”的繁華CBD。
一個宜居智能、現代繁華、活躍靈動的生态大城已然呈現。
這樣的城市界面,說它是準一線不過分吧。
生活配套:
❶ 交通:
濱海新區目前的軌道交通建設已經走在快車道。
1條運營 3條在建 7條規劃。
除已開通的津濱輕軌9号線,啟動建設的B1、Z2、Z4線外。
還規劃有連接天津副中心和于家堡區域的快速線路Z1線。
服務濱城内部交通出行的B2、B3、B4、B5、B6、B7線路。
正逐步形成“中心環 放射”的城區網絡。
另外,鐵路交通也正在快速發展。
目前擁有濱海站和濱海西站兩座高鐵站。
以目前的交通水平,保守可以算個三線城市。
❷ 教育資源:
近幾年,濱海全面提升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除華東師範附中泰達學校、耀華中學濱海學校、泰達嶽陽道小學分别落戶天堿和于家堡區域外。
在經開區東區、西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也将加快布局新的優質教育資源。
目前以濱海的教育資源足以比肩“和平區”,接近一線城市水平。
總結一下濱海在各領域的水平。
經濟水平:二線城市;
工資水平:三線城市;
城市界面:二線城市;
生活配套:二線城市;
參照各種維度,保守來說濱海還達不到二線城市标準。
但說它是準二線還綽綽有餘。
未來,濱海要把自己最有特色的優勢、最有競争力的動能盡可能呈現出來。
濱海能越來越好,這就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