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東鹽湖鹽場

山東鹽湖鹽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5:23:23

山東鹽湖鹽場(錫礦大王建曬水鹽場)1

胡子春像。 (資料圖)

山東鹽湖鹽場(錫礦大王建曬水鹽場)2

位于“曬水鹽場”舊址上的三亞市臨春河畔的白鹭公園。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文\??刊特約撰稿 蒙樂生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内外對海南島的關注較多,有過幾次全島性的考察,如1882年美國人香便文徒步考察;1887年胡傳“瓊州黎峒調查”;1907年胡子春與歐榘甲“全瓊考察”;1925年法國人薩維納實地調查;1930年南區善後公署實地調查……

“全瓊考察”是對海南島進行實業資源調查,它的組織者是南洋财團的胡子春及報人歐榘甲,目的是為實業開發而籌劃準備條件,當時處于“辛亥革命”前期,考察的結果無法落實,隻是将攜帶的各類種子散發給民衆,以及誕生近代企業“胡子春曬水鹽場”。

“全瓊考察”

清末民初,華僑僑領胡子春與南洋報人歐榘甲二人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正月十八日至二月十五日進行“全瓊考察”。他們從海口市出發,經澄邁縣的龍山、森山,至那大、儋州、萬州、定安……耗時27天時間,瓊州的主要城鎮無不走遍。

每至一處,他們就訪求當地的民情風俗,出産交通,逐一記之,以備将來建設瓊州作為參考。這種認真精神以及不畏旅途的辛勞,令人敬佩。所著的“瓊遊日記”,描寫瓊州風俗之淳美,物産之富饒,形勢之緊要,即使是今日閱讀,仍令人興趣盎然。

正月十八日,他們經秀英炮台,抵達西場燈塔。歐榘甲記曰:西場燈塔,法蘭西人意欲據其地為商埠。十九日,由龍山至丹場,過渡,經澄邁城西門,過多豐登平原數十裡,氣象雄闊,與我之北京,日本之東京,美國之華盛頓京同……他日,必成大都會也。

歐榘甲扼要記下行程,并抒發感想。接着,由多豐嶺過河,抵森山市。森山,即今日之福山。“森山市至和舍市數十裡,平岡皆無樹木,荒地極多,是宜與多豐嶺同時大興種植者也”。二十三日,“由那大西行十裡過北門江,旁有蔴田,土脈膏腴,兼富礦産。”

二十四日,同人遊城東東坡書院,載酒小酌。院面平湖,胡子春意氣慷慨,以第二蘇文忠流芳瓊島為己任,其間即席口占一絕雲:“江山錦繡今猶在,留與吾人作主張”。

二十五日,他們從儋城中和起程到新英德港。“此港有鋪數十間,拖船泊者百餘号,惟水淺不能駛輪船耳。”于是,他們到了白馬井,又過渡到洋浦。停留三日,他們了解“洋浦一帶水頗深,有石岡北護,為泊船避風善地,惟台風面南不宜,以南面無山故也。”

二十八日,晚抵海頭港。“此港有鋪數十間,人二千餘。居民以捕魚為業,店鋪以出資繳拖船為業,出産則鹹魚、鮑魚、菠蘿蜜,木販運香港省城江門等處。港内産珠,頗宜商埠,若能建碼頭,開商埠,由儋州通電車抵此,則出入口貨物麕集,必可大旺。”

此後由海頭港而抵昌化縣,經感恩城,過嶺頭村、佛羅市而至崖州,而抵榆林港,經陵水、萬縣,渡龍滾江而入樂會、定安,至二月十五日,始轉回海口,前後曆時二十七日。

胡子春其人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随着海外華僑經濟力量成長,南洋地區已湧現一批華人富商,胡子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晚清政府于1893年解除禁止華僑出入國政策,逐漸改變了歧視華僑的态度,轉而推行保護華僑的政策,主要原因是重視華僑的經濟實力,吸引他們回國進行經濟投資。而财力雄厚、地位顯赫的胡子春便成為晚清政府的重要招募對象之一。

胡子春(1860—1921),福建省永定縣中川村人。槟榔嶼開辟之初,福建永定胡姓客籍人氏多移居峇六拜湖内一帶,祖輩以耕植胡椒為業。胡子春父母早逝,家裡很貧窮,13歲就随鄉人南來槟城在商店裡當學徒。他秉性忠厚,做事勤奮,甚得别人信任和器重。

18歲時,胡子春獲得店鋪主人胡氏提拔,認作侄兒,協助管理業務,并許以侄女為妻。胡子春天資聰慧,做事刻苦,對探勘錫苗慧眼獨具。20歲時,開始在霹靂州太平試辦礦務,積累資金後,在太教平附近的拿乞創辦了“永豐行”“永益和錫米行”錫礦公司。

1901年,胡子春在端洛注冊了端洛礦務有限公司。全盛時期,胡子春所經營礦場擁有礦業機構達30多處,礦工超過萬人,西方人稱譽他為“錫礦大王”。1906年,胡子春祖母病逝,回國奔喪後受慈禧太後接見賜宴,并捐獻白銀50萬兩給朝廷加強海軍實力。

後來,清廷公舉時領三品卿銜的胡子春總辦福建全省礦務;接着,又委任他總負責海南礦墾、商辦福建礦務、協理漳廈鐵路等職。胡子春出任開發海南島督辦,并親自率數十礦務專家前往海南島,勘探礦源,于是,便有了與歐榘甲同行考察全瓊的業務。

胡子春分析:榆林港為瓊州第一港,“然内容甚狹,百噸之船,不能出入。且水淺而礁石多,而此外别無勝之者。其地形又為瓊崖輪舶之集合點,振興全州之商務,必于此為起點。天然缺憾,無如何也。三叉港最旺時,以十一月至正月三個月為最,俗謂之旺春。”

他們邊行邊問,邊問邊記,全瓊考察,可謂富有情趣。他們記下了“燕窩”,記錄“以萬州出者為最佳,色紅謂之紅燕。北黎港附近三十裡,聞近海有一山岩,每晨燕子飛出,半日始盡,産燕窩甚多,惟取之甚難,因該山突出海心,岩内下臨深潭,無路可通。”

在今瓊海市大路鎮,看到“凡鋪戶皆驗契給票,貼于門首,以為真實業主憑據,亦有西人門牌意思”,感悟“餘之籌瓊計劃第一條,以丈量田土,劃清官荒民荒為首,觀大路市驗契給票事,想不難辦到”。大路市十裡到陳塘鋪子,十二裡到官坡,八裡到黃竹市。

胡子春在南洋地區與中國之間跨域經營,展現了早期南洋華商在海外艱苦創業曆程,也展現了南洋華商對近代中國經濟的影響。因為此番全瓊考察,胡子春對海南全島有了深入了解,特别是海南的海洋資源了然于心,于是便有了“胡子春曬水鹽場”的出現。

興建“曬水鹽場”

《海南百科全書》記載:胡子春曬水鹽場是近代企業。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該鹽場由福建華僑胡子春在三亞港興建。鹽場規模較大,直接引入海水曬鹽,開海南海水曬鹽之先河。此後,海南各地相繼仿效,興建一批曬水鹽場,鹽業得到快速發展。

陳銘樞《海南島志》曾分析海南鹽業區域:本島以環海故,可築鹽田之地廣漠無垠……清初,感恩場分為東西兩廠;大英、小英、感恩三廠在北沖河西岸,謂之西廠;塔市廠在河之東,謂之東廠,馬袅場有馬袅、三村、永和三廠;樂會場有樂會、陳村、調懶三廠,蘭馨場有蘭馨、博頓及昌化之馬嶺、小南等廠,新安場有新安、嶺腳二廠。清初沿海各縣,鹽場散布,惟作業不大,面積不廣,鹽業未見起色耳……至光緒三十四年,福建華僑胡子春在三亞港建築大規模鹽田,直引海水曬鹽,成績優美,自是繼起者多,鹽業遂日形進步。

《海南島志》還記載:本島鹽之運銷,代有不同。清以前任民自由煎賣,無發帑收鹽搭配轉運等事,惟縣知書達理為界,鹽岸嚴明,不許沖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福建胡子春以島民喜用熟鹽,而生鹽無銷路,乃創僑豐公司,禀準采運,配省行銷……現計有運鹽場館20家,在三亞港者13家,在墩頭新街者7家,資本皆五六萬元……

《海南島志》如實記錄了胡子春對海南海洋資源海鹽開發的曆史性貢獻。

作者:蒙樂生

來源: 海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