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樂山大佛修建後為何沒發過洪水

樂山大佛修建後為何沒發過洪水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5 05:10:42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8月18日,由于四川汛情,位于三江彙流處的樂山大佛70年來首次被洪水淹至腳趾。19日上午洪水退去,樂山大佛管委會也宣布本周内景區将重新開放。有網友指出大佛有隐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可保大佛全身周全。那麼,傳說中的這套排水系統是否真的存在?何時被建造?又在汛情中起到多大作用?四川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石窟研究院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把問題一一解答,據介紹,修造在大佛耳後、肩部和胸後的排水廊道,最主要的功能其實并非是用于抵抗降雨。

樂山大佛修建後為何沒發過洪水(洪水洗腳仍安然無恙)1

雨中的樂山大佛。嚴理 攝

排水廊道修造在大佛三處地點

“排水系統是真實存在的,它與樂山大佛同期建成,樂山大佛的建造也是經過科學規劃的。”彭學藝是四川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石窟研究院的負責人,他對新京報記者講述,排水系統作為樂山大佛的保護設施,可以說集中體現着大佛的科學價值。

古代匠人設計所體現出的科學性,需要結合樂山大佛所在的淩雲山和當地的氣候條件來解釋。“我們這個地方位于濕潤氣候區,降水量非常豐沛。樂山大佛所在的淩雲山地區屬于丹霞地貌的紅砂岩,本身質地比較疏松,含水量豐富。”

樂山大佛常被人說,“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彭學藝解釋,正因山體的特質,常有水滲出,所以古人在開鑿建造大佛時,就為樂山大佛設計了排水系統,“也就是說,這套排水系統其實是為了減輕山體滲水對大佛本體的影響而設計的。”彭學藝講述,古人為大佛開鑿的排水廊道,分布大佛的耳後、肩部和胸部,其中耳部和肩部的排水廊相互貫通。

于普通遊人而言,這些排水廊道設計“隐而不見”,但對真正的考古學者來說,這些廊道卻非常明顯。“廊道寬度在50厘米到1米之間,高度在2.85米到3.2米之間,我們在開展相關保護工作時能從大佛的一側走到另一側。”彭學藝說,排水廊道,可以直接在大佛的左右平台上觀察到。

樂山大佛修建後為何沒發過洪水(洪水洗腳仍安然無恙)2

大佛排水廊道示意圖。新京報制圖 趙斌

那麼如何知曉這些廊道便是古人的巧妙設計呢?彭學藝指出,在廊道底部,可發現廊道是往山體傾斜的,這也就相應形成了一條排水的水溝,“在雨水豐沛期,你會發現它總是濕漉漉的,而就算到了秋冬,雨水漸少,溝裡也相對潮濕。”此外,彭學藝談道,在排水廊道靠近山體的一側,還多存在1厘米-2厘米不等的鈣化物,而靠近佛身的一側則相對幹燥,“所以我們判斷這個廊道的存在是為了解決山體滲水的問題。”

用于遮蓋佛身的大像閣被毀

清代詩人王士祯在詠頌樂山大佛時,曾寫到“泉從古佛髻中流”,是形容在雨天時,順着大佛發髻中的溝壑順流而下的雨水。而在大佛頭部的18層螺髻中,也确實在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别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但彭學藝指出,雖然發髻中的溝壑同為排水系統的一部分,但經考察并非與大佛同期建設。

樂山大佛修建後為何沒發過洪水(洪水洗腳仍安然無恙)3

大佛頭部螺髻排水溝示意圖。新京報制圖 趙斌

即便在降雨時,排水廊道也能排出山體的滲水,但在專業學者角度來看,排水廊道終究不是為了汛期抵抗降雨而造。“因為古人為了阻斷降雨對佛身的影響,其實是另有設計的。”

古人設計建造樂山大佛,并非隻為一時考慮,許多設計更是為千百年之後做打算。彭學藝所指的即為大像閣,本為罩護大佛的閣樓。“古代的大像閣從頭到足遮蓋大佛,避免了樂山大佛遭受日曬雨淋,而排水廊道則能解決山體滲水,二者各司其職,解決不同層面的問題,達成了保護大佛的目标。”

但是現在絕大多數的遊客對“大像閣”并沒有任何印象,因為作為木質遮蓋物,它并沒有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許多專家推測它毀于宋元之戰。但遊客如果注意觀察,還能看到佛像兩側仍保留着許多大像閣的遺迹。

位于三江交彙處有鎮水之意

“在四川省,有一條從北向南流的大河,叫岷江。岷江水流湍急,波濤洶湧,常常掀翻江上的航船,淹死過往行人。傳說在1200多年前,有個叫海通的和尚,想借神的力量保護航船的安全,于是發起修造一座大佛。”在人教版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樂山大佛是為鎮水所造,在彭學藝看來,課文中講述的不僅僅算是個傳說。

“樂山大佛所在的淩雲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流的地方。在古代,三江彙流,水勢兇猛,而這裡又是水上交通的要道,經常發生船毀人亡的悲劇。”公元713年,禅師的慈悲心讓它成為了樂山大佛的第一任建造者,希望借江河彙流處建造的大佛來鎮減水勢。而至此以後的90年,樂山大佛共曆經3代工匠,才最終完工。

樂山大佛修建後為何沒發過洪水(洪水洗腳仍安然無恙)4

大佛耳後設有排水廊道。受訪者供圖

談及最近的一場淹至大佛腳趾的洪水,彭學藝說,雖然已經提前預報了,但洪水之大還是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外。三江彙流之地,流域的水彙集在此形成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漫過了佛像下面的腳踏。幾個小時後洪水退去,腳踏上後期修繕的附加層出現了小部分的脫落,“但面積不大,隻有幾平方米。”

“洪水來襲,大佛确實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樂山大佛本體總體是安全的。”彭學藝說。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趙琳

來源:新京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