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術及市場?左鵬飛近日,據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行業整體實現快速增長,全球出貨量高達4960萬台,同比增長55.2%,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可穿戴技術及市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左鵬飛
近日,據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行業整體實現快速增長,全球出貨量高達4960萬台,同比增長55.2%。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市場一直不溫不火,雖然谷歌、微軟、蘋果、三星等巨頭持續發力,但整體而言該行業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狀态。此輪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暴漲,是否預示着産業春天的到來?
爆發式增長是産業内外合力的結果
可穿戴設備是一種新技術産品,此輪爆發式增長是産業内外合力作用的結果。
從産業内部來看,近年來,傳感器技術的不斷成熟、後端運算能力的不斷增強、人機交互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對消費者需求認知的不斷深入,有力促進了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快速發展。從産業外部來看,智能化浪潮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快速落地,5G網絡提供了全在線、全雲化網絡環境……這些外部因素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同時,在筆者看來,此輪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爆發,其背後釋放出兩個重要的信号:
一是人工智能相關産品正處于爆發的前夜。可穿戴設備是普通消費者接觸人工智能技術的途徑之一,代表着新一代個人消費智能設備的發展方向。此輪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增長具有重要的信号意義,可被看作是人工智能相關産品集中爆發的前奏。
二是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發生了顯著改變。長期以來,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智能設備的實用功能較少,産品的準确度較差,加之産品又非剛需,“雞肋感”較強,導緻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此輪爆發式增長,可以透露出消費者對這一産品認可程度的顯著提高,同時也可預期,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行業發展仍處于初級萌芽階段
以谷歌推出“Google Glass”的2012年為起點,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已有7年的曆史。雖然近年來各大廠商的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産品的技術、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行業整體發展仍處于較初級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可穿戴設備産業呈現出明顯的萌芽期特征:一方面,從微觀産品來看,同質化競争激烈、創新程度不強、智能化水平較低。目前,各大廠商推出的産品多集中在手表、手環、耳機等品類,而這些産品從外形設計到産品功能都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它們雖然在宣傳上“黑科技感”很強,但其使用價值卻并不高,産品實用性有限。另一方面,從産業鍊發展角度來看,産業上下遊貫通性較差、各環節銜接性較弱,可穿戴産業鍊生态系統仍有非常大的完善空間。
相關企業可在5方面重點發力
此輪爆發是衆多廠商共同發力的結果,筆者預測,可穿戴設備市場将繼續升溫,也會有更多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目前,可穿戴設備領域尚未形成類似智能手機領域的寡頭壟斷格局,同時,由于可穿戴設備市場涉及的産品種類非常豐富,因此行業中各大廠商以及初創公司均有較大的發展機會。
面對這一機遇,筆者認為,行業内企業在以下5個方面大有可為:
一是打造核心技術體系。行業内企業應以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為導向,充分結合可穿戴設備産品特性,積極拓展産業邊界和應用範圍,積極打造可穿戴設備核心技術體系。
二是要着力解決用戶痛點,提高用戶體驗。從市場反饋來看,目前可穿戴設備相關産品依然存在準确性低、互動性弱、續航能力差等問題,企業隻有解決了産品問題,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三是重視培育商業模式。目前可穿戴設備廠商主要以硬件産品銷售為主,軟件服務和數據服務相對缺乏,相關商業模式的培育、服務平台的發展存在較大進步空間。
四是加快研發個人數據産品。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會帶來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每個用戶将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數字生态系統,個人數據收集、彙總和分析也将會催生更大規模的數據産業。
五是重視可穿戴設備安全問題。從PC到手機,信息安全和隐私保護一直是用戶關心的問題,目前關注可穿戴設備安全的企業相對較少,可穿戴設備安全産業仍是一片“藍海”。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