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這些統統都要為孩子收藏!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過了好多年的中秋節,可是有多少人能說明白中秋節的由來呢?這裡小編給大家簡單說說咱們中秋節的來曆和習俗吧!
中秋節來曆和習俗
1 起源與發展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産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也有曆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饷,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來曆和習俗
2 風俗習慣
(1)、月餅,每到中秋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團圓,寓意着圓滿,是我們對親情的寄托。在中秋節來臨之際,親朋好友互相贈月餅,是一種親情的體現,也是社會關系的聯絡。在節日當晚,一家人會圍在香案前切月餅吃,每個人都要吃,這代表了自己是這個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團員。
(2)、設香案,中秋季也是祭月的節日,人們會設香案,點上香,放上水果、月餅等,香案置于院落中,表達了對月亮的祭拜,也表達了人們對神的敬仰。
(3)、賞月,這一天月亮很美,由古代文人騷客們發起,他們的詩句及作品促使這種活動逐漸成為一種習俗,這一天一家人一起賞月那叫圓滿,一個人漂泊在外賞月,會異常孤單。無論如何,這一天,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看幾眼月亮。
中秋節來曆和習俗
3 中秋節詩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轼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長向 一作:偏向)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中秋月》
宋代: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羁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代: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轼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轼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鬓上。(秋涼 一作:新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