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關于鳥的故事,開始于人類對鳥的圖騰的崇拜,從三足鳥到佛祖的守護神金翅大鵬,當人類踽踽行走在大地上的時候,是多麼羨慕在天空禦風而飛,自由自在的鳥兒啊!
後來,鳥以更親近的形象來到人間,人與鳥的關系也更加和諧,有梅妻鶴子之典故。
宋代有兩幅以“繡眼”為題材的花鳥畫非常著名,一幅是宋徽宗趙佶的《梅花繡眼圖》,另一幅則是南宋林椿的《枇杷山鳥圖》,此兩畫流傳至今,被奉為花鳥作品中的經典。
宋徽宗趙佶《梅花繡眼圖》
繡眼是一種體形小的鳥類,俗稱相思、白眼圈。它是中國四大名鳥之一,繡眼性情活躍,高度群集,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而得繡眼之名。
繡眼的鳴叫聲非常出名,尤其進入繁殖期的雄鳥,鳴唱非常頻繁,其叫聲婉轉悅耳。繡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
南宋林椿《枇杷山鳥圖》
風吹碧草淺,鳥鳴遏雲高。“意境”是畫家賦予作品的特殊藝術生命,這次毛翔先的系列作品中,毛教授正是抓住了這一藝術創作的主要環節,賦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和小鳥的特點一樣,生氣盎然,趣味非凡。
毛翔先教授畫出的花鳥作品,除了給每一幅畫賦予獨特的藝術生命外,他的畫也總是帶着滿滿的青春氣息,給人以向上的美學精神激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