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10大常被誤用的成語

10大常被誤用的成語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2-05 02:43:07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現在人們總是動不動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中,有對當今風氣的感歎,有對拜金主義、利己分子的蔑視,還有在一些其實是為了滿足私欲,或者強詞奪理的情況下好像這句古語說出來可以支撐自己,就正義凜然了。但其實這句話用錯了含義反倒是是令人啼笑皆非。

【出處】:這句話出處是《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二十四集: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按佛家的意思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才是“為自己”。不為自己制造新的惡果,不為自己造成新的禍難,人先為自己修身,這才是“為自己”。隻有這樣才不會天誅地滅。

就此看來,為“己”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自私的為自己打算,而是懂得如何去提高自己的修養,去從自身看問題,而我們現代所理解的反倒是這句話本意的對立面,而且流傳之廣,使用之多。

2.空穴來風

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指傳聞有一定根據。經常被誤用來表示毫無根據的事情。

【出處】: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3、七月流火

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七月流火”是說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現在常被誤用來形容七月的天氣十分炎熱,鬧出望文生義的笑話。

【出處】:“七月流火”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4、目無全牛

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極度純熟的境地。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5、首鼠兩端

意思是遲疑不決,拿不定主意。經常被誤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後不一緻。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禦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秃翁,何為首鼠兩端。”

6、首當其沖

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害。經常被誤用為沖鋒在前。

【出處】:《漢書·五行志下》:“鄭當其沖,不能修德。

7、望其項背

能夠望見别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難以望其項背、不能望其項背等)。現在不少人用“隻能望其項背”表示“趕不上”,這是錯誤的。

【出處】:清·汪琬《與周處士書》:“言論之超卓雄偉,真有與詩書六藝相表裡者,非後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項也。”

8、差強人意

意思是大體上使人滿意。經常被誤用為不能使人滿意。

【出處】:《後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強人意,隐若一敵國矣。”

9、鬼斧神工

形容建築、雕塑等技藝精巧、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來的,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常被誤用來形容壯觀的自然景物。

【出處】:清·屈大均《端州訪研歌和諸公》:“年來岩底采無餘,鬼斧神工多得髓。”

10、始作俑者

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現在常被誤用為第一個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項任務的人。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10大常被誤用的成語(盤點那些如今人們經常用錯地方的成語)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