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曆史上很多名門望族的家訓,一直對後世産生着深遠的影響,所謂“言居家之道,以垂訓子孫”,實際上說的就是家庭教育的本質。
相對現代社會完善的教育體系來說,古人的教育,可能更多依靠的是家庭教育,因為那時候的普通人很難得到完整的學校教育,大不了就是上幾年私塾,其他就全靠家庭和個人的自覺。
家風家訓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的成就往往與他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比如出生于書香門第的人,肯定就要比寒門學子成功的幾率大,家庭财富雖然是一方面,但事實上那種讀書學習的氛圍,才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影響。
那麼家風家訓,在人成長過程中起到的都是哪些作用呢?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曆史上所有的家風家訓講的都不是知識,而是怎樣做人,怎樣為人處世!
家風家訓,和我們并不遙遠,在當下這個社會,加強家風家訓建設,同樣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一個人善惡的底線、往往就取決于他小時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所以咱們老祖宗在制定家風家訓的時候有三大原則:
家風家訓
第一,是給子孫後代畫一條做人的底線;第二、是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第三,是引導他們樹立正确的情感和價值取向。這就是傳統家風家訓的三大核心主旨。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給子孫後代畫一條做人的底線。什麼底線呢?這條底線就是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它體現的是對生命的敬畏,一個人首先要珍愛自己的身體和生命,然後再推己及人,用友善包容的态度去對待周圍的人。
古人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并不是要求你對父母負責,而是要你珍愛自身,明白生命的珍貴,才會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對生命有所敬畏,才會在面對挫折和痛苦時激發出強大的抗壓能力。
家風家訓
為什麼現在很多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都那麼脆弱,動不動就跳水跳樓?就是因為家庭教育沒有給他傳導這條做人的底線,以至于讓他們對生命毫無敬畏,才會拿自己的性命當兒戲。
傳統家風家訓的第二大核心,就是培養人的獨立人格。每個人從生下來開始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他不是父母的财産或者工具,随着一個人的成長,父母應該培養他自己獨立的精神和思想,而不是讓他認為自己隻是附屬于父母和家庭。
現在有很多“啃老族”,其實就是活一輩子都沒活出獨立意識來,有的啃老族四五十歲了,還覺得自己隻是父母的小寶貝,覺得爸爸媽媽養着他寵着他是天經地義,你說這對于父母來說,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
家風家訓
人隻有在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以後,才會自己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具有敢于擔當和奮勇進取的品格,過去很多“自強自立”的家規家訓,目的就是為了培養獨立人格,具體來說,至少要培養孩子兩個獨立:一是精神獨立,二是經濟獨立。
家風家訓建設的第三大核心就是樹立正确的情感和價值取向,也就是培養人的三種情感:首先是愛憎分明。愛憎分明的前提是一個人具有正确的是非觀,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這就是愛憎分明的前提。人活于世,不能是非黑白不分,所以它其實是讓一個人具備正确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第二,是培養“愛親”的情感。什麼是愛親?就是愛自己的親人,對上尊老,對下愛幼,對平輩兄友弟恭,這樣才會有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風家訓
第三點,就是培養“愛人”的能力。,不但要愛親人,還要愛周圍的人,這就包括戀愛的能力,也包括仁愛的能力,孟子有“仁者愛人”的思想,孟子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怎樣才能具備“愛人”的能力?這就要求一個人要有同理心和利他心,當他理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時候,自然就會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情感。
一條底線,兩個獨立,三種情感,這就是古人最好的家風家訓。受限于篇幅,咱們就不進一步剖析其中的細節,在以後的内容中,我們再分開來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