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颞骨組成圖解

颞骨組成圖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6:16:47

概一、颞骨與顱的關系及毗鄰述

1、颞骨和顱、顱底的關系

顱骨:颞骨左右成對,位于顱骨顱骨兩側中、下1/3,構成顱骨底部、側壁。

顱底:參與構成顱中窩、顱後窩。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

1、颞骨與四塊顱骨相接:

  • 上方:頂骨
  • 前方:蝶骨、顴骨
  • 後方:枕骨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

骨今中外

臨床表現二、颞骨的5部分

1、鱗部:似魚鱗、位于颞骨的前上部。

2、乳突部:位于鱗部後下方、呈錐狀突起。

3、鼓部:為一扁曲U形骨片,構成外耳道前壁、下壁、及部分後壁。

4、岩部:呈橫卧三棱錐體,位于顱底,嵌于枕骨、蝶骨間。

5、莖突:附着于鼓部後下側。

注:岩部和乳突部形态結構上連接在一起,合稱為岩乳部「Petromastoid part」。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6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7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8

骨今中外

檢查三、鱗部「squamous portion」

1. 概述:

鱗部又稱:颞鱗,形似魚鱗,位于颞骨的前上部,分内外兩面,上、前、下三緣。

2. 鱗部的兩面三緣:

2.1外面:

颞骨鱗部外面光滑略外凸,構成颞窩的一部分,有颞肌附着,并有縱行的颞中動脈溝。該溝下端之前下是顴突及其前、中、後根。

2.2内面:

鱗部内面為大腦面,與颞葉相鄰,有腦壓迹、腦膜中動脈溝。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9

2.3三緣:

上緣:與頂骨下緣相接。前緣:通過蝶鱗縫,與蝶骨大翼相接。下緣:

  • 岩磷裂:内側,與岩骨前緣外側部融合而成
  • 鼓磷裂:下界,與鼓部前上緣相連而成
  • 颞線:與乳突部的邊界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0

3. 鱗部外面的重要結構

3.1. 下颌窩和顴突

3.1.1 下颌窩「mandibular fossa」:關節結節後側之橢圓形深窩,由颞骨鱗部和岩部構成。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1

3.1.2顴突「 zygomaticprocess」:位于鱗部前下部,向前突出

  • 前根:呈結節狀,又稱關節結節「articulartubercle」。
  • 中根:介于下颌窩與外耳門之間,又稱關節後突「retroarticular process」。
  • 後根:後根從顴突上緣經過外耳門上方向後移行于颞線。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2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3

3.2. 颞線和乳突上嵴

3.2.1 颞線「temporal line」:顴突後根從顴突上緣經過外耳門上方向後移行于弓狀線。颞肌下緣即止于此,也是颞骨鱗部和乳突部的界限,顱中窩底平面的顱外标志。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4

3.2.2乳突上嵴「supramastoidcrest」:颞線呈嵴狀時稱為乳突上嵴。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5

3.3.外耳道上棘、外耳道上三角(又分别稱:道上棘、道上三角)

3.3.1外耳道上棘「suprameatal spine」:颞線之下,外耳道上三角前方,骨性外耳道口後上方有一小棘狀突起。

3.3.2外耳道上三角「suprameatal triangle」

又稱:

– Macewen triangle

–篩區「cribriform area」:鼓面含許多被小血管穿通的小孔。意義:鼓窦位于其深面1cm左右。

邊界:

–上界:乳突上嵴

–前下界:外耳道後緣

–後界:外耳道後壁的垂直切線與颞線

注:道上三角位于乳突部,深面為鼓窦,為便于對比記憶此處與外耳道上棘一同描述。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6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7

骨今中外

病情診斷四、乳突部「mastoid portion, mastoid process」

1. 概述:

位于鱗部後下方,呈一錐狀突起,具有内、外兩面;上、後兩緣。與其他部分的界限:

  • 颞線:與鱗部的邊界;
  • 鼓乳裂:與鼓部的邊界;
  • 内側與岩部相連。

2. 乳突部的兩面兩緣:

2.1 内、外兩面:

  • 内面:顱後窩的前下方,
  • 外面:粗糙,有胸鎖乳突肌等肌肉附着。

2.1 上、後兩緣:

  • 上緣:通過頂切迹與頂骨的乳突角相接,
  • 後緣:與枕骨相連。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8

3. 乳突部外側面的重要結構

3.1 肌肉附着點:乳突外下方,有胸鎖乳突肌、頭夾肌和頭最長肌附着。3.2 乳突孔「mastoid foramen」:乳突後緣處小孔,貫穿骨内外。乳突導血管穿孔溝通 顱外靜脈、乙狀窦。3.3 乳突切迹「mastoid notch」:又稱二腹肌溝,二腹肌後腹附着于此。位于乳突尖内側,莖乳孔後端 一深溝。3.4 枕動脈溝:乳突切迹的内側伴行淺溝,有枕動脈經過。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19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0

4. 乳突部内側面的重要結構

4.1 乙狀溝「sigmoid sulcus」:乳突内側面為顱後窩的前下方,一彎曲深溝,乙狀窦位于其中。4.2 “乙狀窦顱外标線”

定義:頂切迹與乳突尖的連線,标志着乙狀窦在顱内的走向。

乳突尖:乙狀窦下膝的顱外标志。

頂切迹:颞骨鱗部頂緣與乳突部交界處的凹形切迹,為乙狀窦上膝的顱外标志。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1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2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3

5. 二腹肌嵴與面神經的定位

5.1 二腹肌嵴(又稱乳突切迹)

1、位置:位于乳突尖深面,與二腹肌溝相對應,為一弧形隆起的骨嵴。

2、 起止點:起于乙狀窦下方,止于面神經處颞骨的莖乳孔處。

3、與面神經關系:此嵴的前内端與面神經管垂直段相交,乳突手術中去除全部氣房後可顯露,為面神經定位的重要标志。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4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5

5.2 面神經管垂直部的投影為以下兩面的相交線:

1、經二腹肌嵴的矢狀切面

2、骨部外耳道後壁

意義:磨去該交線以外的外耳道骨段較安全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6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7

6. 乳突氣房與鼓窦

6.1乳突氣房「mastoid cells」:乳突部的骨質許多含氣的小腔。6.2 鼓窦「tympanicantrum」:— 位于上部的氣房最大,與鼓室相通,位于鼓室後壁。外耳道上三角是乳突手術時定位鼓窦的重要标志。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8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29

骨今中外

治療五、鼓部「tympanic portion」

1. 概述:

鼓部為一扁曲的U形骨闆,構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壁和部分後壁。

毗鄰:

  • 鱗鼓裂「 squamotympaniefissure」:前上方,和鱗部相接。
  • 鼓乳裂「tympanomastoidfissure 」:後方,和乳突部相連。
  • 岩鼓裂「petrotympanicfissure」:内側,和岩部接連。

前下方:形成下颌窩的後壁。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0

2. 重要結構

2.1鼓溝「tympanic sulcus」:鼓部内端一溝槽,鼓膜邊緣的纖維軟骨環 嵌附于溝内,為鼓膜緊張部。2.2 鼓切迹:鼓部上部的缺口,此處無鼓溝和纖維軟骨環,鼓膜直接附着于颞鱗部,為鼓膜松弛部。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1

2.3鼓環「tympanic anulus」:新生兒鼓部為上部缺如的環形骨質。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2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3

骨今中外

治療六、岩部「 petrousportion」

1. 概述:

岩部位于顱底,嵌于枕骨和蝶骨之間,内藏聽覺和平衡器官。外形似一橫卧三棱錐狀,又名岩椎「petrous pyramid」。有一底、一尖、三個面和三個緣。

2. 岩部的一底、一尖、三個面和三個緣

2.1. 底:向外,與鱗部和乳突部相融合。2.2. 岩尖「petrous apex」:尖端粗糙、朝向内前而微向上,嵌于蝶骨大翼後緣和枕骨底部之間,構成破裂孔的後外界,頸動脈管内口開口于此。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4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5

2.3. 三個面:

  • 前面:又稱大腦面,組成顱中窩後部。
  • 後面:又稱小腦面,組成顱後窩前界。
  • 下面:組成顱底底面。

2.4 三個緣

  • 上緣:岩上溝容納岩上窦。
  • 後緣:岩下溝容納岩下窦。
  • 前緣:與蝶骨大翼及鱗部相鄰。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6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7

3. 大腦面「cerebral surface」

3.1 概述:

組成顱中窩的後部,又稱大腦面「cerebral surface」,向外與鱗部的腦面相連。

3.2 五大重要标志:

1、三叉神經壓迹「trigeminal impression」:位于近岩尖處,容納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即三叉神經節)。

2、岩大神經溝和裂孔「Hiatus and groove for the greater petrosal nerve」:位于三叉神經壓迹的外側,與岩錐長軸平行。神經溝外側末端為面神經管裂孔,同名神經穿出。

3、岩小神經溝和裂孔「Hiatus and groove for the lesser petrosal nerve」:位于岩大神經溝外側,神經溝末端為岩淺小神經管裂孔,同名神經穿出。

4、弓狀隆起「arcuate eminence」:為前半規管位置,呈一大突起。

5、鼓室蓋「tympanic tegmen」:一淺凹形的薄骨闆,分隔鼓室和顱中窩。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8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39

4. 小腦面「 cerebellar surface」

4.1 概述:

小腦面組成顱後窩的前界,由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狀窦,圍成的三角形骨面,其頂朝内,底朝外。向外與乳突部的内面相連。、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0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1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2

4.2小腦面的重要結構:

1. 内耳門:在小腦面中部偏内處為内耳門,通内耳道。2. 内淋巴囊裂:内耳門之後外有一為薄骨闆遮蓋的裂隙,内淋巴囊位于此,其中有前庭水管外口。3. 前庭水管外口「 vestibularaqueduct」:為骨性管,由内淋巴囊通至骨迷路的前庭,其中有内淋巴管(又稱膜性前庭水管)

4. 弓形下窩「 subarcuate fossa」:内耳門和内淋巴囊裂之間的上方有一小凹,有硬腦膜的細小靜脈穿過。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3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4

補充:内淋巴囊

定義:内淋巴囊為内淋巴管末端的膨大,位于岩骨後面的硬腦膜内,即内耳門下方的内淋巴裂内。内淋巴囊分為2 部分:

  • 骨内部:前庭水管内
  • 硬腦膜部:兩層硬腦膜間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5

5. 岩部下面

5.1概述

三面中最不規則,組成顱底的一部分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6

5.2前内側部

骨面粗糙,附着以下結構:

  • 腭帆提肌
  • 鼓膜張肌
  • 咽鼓管軟骨部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7

5.3 後外側部重要結構

1、頸動脈管外口「 carotid canal」:

  • 外口位置:岩尖與岩底的中間處的深窩,頸内動脈、靜脈叢以及交感神經經過。
  • 頸動脈管的走行:在管内沿鼓室前壁垂直上行,繼而折向前方水平行走,開口于位于岩尖的頸動脈管内口。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8

2、頸靜脈窩「 jugular fossa」:

位于頸動脈管外口的後外側,内納頸靜脈球的頂部,構成頸靜脈孔的前界及外側界。

在頸靜脈孔外側部容納乙狀窦至頸靜脈球交接處,其内側為岩下窦開口處,第IX、X、XI 腦神經在頸靜脈孔内側部穿行出顱。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49

補充:頸内靜脈的走行:乙狀窦出頸靜脈孔後移行為頸内靜脈,沿頸内動脈、頸總動脈外側下行。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0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1

3. 乳突小管溝:頸靜脈窩的外側骨壁上有一淺溝,該溝向後穿入骨質而成一小管,成為迷走神經耳支( Arnold神經)的通路。4. 鼓室小管下口「tympanic canaliculus」:位于頸動脈管外口和頸靜脈窩之間的薄骨嵴上,鼓室神經以及咽升動脈的鼓室支通過該小管進 人鼓室。5. 岩神經節、蝸水管外口「externalaperture of cochlear aqueduct」

岩神經節:在頸靜脈窩的前内側、緊靠頸靜脈間,突有一三角形的壓迹,為舌咽神經之所在的部位。

蝸水管外口:岩神經節所在部位,凹底有一小孔,為蝸水管外口。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2

6. 岩部上緣

  • 岩上溝:容納岩上窦,溝緣有小腦幕附着。
  • 三叉神經壓迹:位于上緣内端。
  • 上緣尖端:借岩蝶韌帶和蝶骨接連并形成小管,内有 展神經、岩下窦。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3

7. 岩部後緣

  • 内側段:岩下溝,内含岩下窦;
  • 外側段:頸靜脈孔,與枕骨的頸靜脈切迹形成。

8. 岩部前緣

  • 内側:與蝶骨大翼接連,形成蝶岩裂。
  • 外側:岩鱗裂和岩鼓裂。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4

9.岩部與鱗部之間

  • 并列的二管通入鼓室。
  • 居上者:鼓膜張肌半管。
  • 居下者:咽鼓管半管。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5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6

10. 内耳道及内耳道底

1.内耳門「internal acoustic pore」:岩部後面中央偏内,向外通入内耳道

2.内耳道「internalacoustic meatus」:颞骨岩部内骨性管道,長度1cm。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7

3.内耳道底「fundusof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内耳道外端垂直有篩狀小孔的骨闆,構成内耳前庭和耳蝸内側壁。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8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59

4. 内耳道底的分區及内容物

内耳道底由橫嵴、垂直骨嵴分為四區

I 象限:前庭上區→前庭上終末支

II 象限:前庭下區

  • 數個小孔:前庭下終末支
  • 單孔:球囊神經III象限:蝸區→蝸神經→cochlear→CockIV象限:面神經管區→七面→七喜
  • 為面神經管入口
  • 面神經、中間神經由此通過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60

骨今中外

概七、莖突{styloid process}述

1、概述:起于颞骨鼓部下面,伸向前下。遠端有莖突咽肌、莖突舌肌、莖突舌骨肌等肌肉附着

2、莖乳孔:面神經管的下口,面神經經此出顱。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61

颞骨組成圖解(颞骨解剖高清圖解)6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