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出自《呂氏春秋》,是一篇關于為君之道,以及如何識别、衡量人的論文。
在《論人》一文裡,作者認為,為君之道的最上等的辦法,是「反諸己」,即讓自己順乎自然,達到無為之境。其次是「求諸人」,即向别人尋求。而「求諸人」就需要辨别、評定人才。聽其言觀其行,在不同的環境下加以檢驗,是評定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選取《論人》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
最上等的是向自身求,
其次才是向别人尋求。
點評:作者認為,為君之道,最上等的辦法是向自身求,其次才是向别人求。向别人求,要辨别賢愚。
其索之彌遠者,其推之彌疏;其求之彌強者,失之彌遠。
越向遠處尋求,離它就越遠;
越是花費力氣,距離就越遠。
點評:在作者看來,向外尋求的越遠,越花費力氣,距離真正的為君之道就越遠。
适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而遊意乎無窮之次,事心乎自然之塗。
做到耳目适度,節制欲望;
放棄智巧計謀,摒除僞詐。
讓自己的意識在無限之中遨遊,
讓自己的思想處于無為的境界。
點評:所謂「反諸己」就是節制欲望、放棄智巧,讓自己順乎自然,達到無為之境。
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
沒什麼能傷害到自己的身心,
就能夠知道事物的精妙玄微;
知道事物的精微,就能夠知道事理的玄妙;
懂得事理的玄妙,這時就知道什麼是得道。
點評:「天」本義是頭頂,此處指的是身心。「精」即精微的意思。「一」即數之始,物之極,引申為大道。
知一,則應物變化,闊大淵深,不可測也;德行昭美,比于日月,不可息也。
若能懂得大道之理,
就能适應事物變化,
博大精深,又不可測度;
德行也能得以彰明美好,
與日月并列,不可熄滅。
點評:「知一」就是得一、得道的意思。「比」是并列之意。
知知一,則若天地然,則何事之不勝?何物之不應?
若懂得得道的道理,
就能夠像天地一樣。
難道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勝任嗎?
難道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得當嗎?
點評:作者認為,能夠懂得得道之理,就是達到了無為之境,可比之于天地,無往不勝,無往不應。
人同類而智殊,賢不肖異,皆巧言辯辭,以自防禦,此不肖主之所以亂也。
人雖同類但智慧卻大不同,
賢能之人與不賢之人相異。
以花言巧語作為自己的防禦,
這就是使昏君惑亂的原因啊。
點評:作者認為,人有賢能之人,也有不賢之人。所以,向别人尋求時,要知道如何辨别賢愚,不被不賢之人惑亂。
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
大凡衡量、辨别人的方法:
顯達之人,要考察他禮遇的是什麼人;
尊貴之人,要考察他舉薦的是什麼人;
富有之人,要觀察他贍養的是什麼人。
點評:賢達之人,看其禮遇;尊貴之人,看其舉薦;富有之人,看其贍養。此為作者八觀之法的前三種。所謂八觀之法,就是針對不同的人,分别觀其所禮、觀其所進、觀其所養、觀其所行、觀其所好、觀其所言、觀其所不受,以及觀其所不為。
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
讓他高興,以此檢驗他的節操;
讓他快樂,以此檢驗他的邪念;
讓他發怒,以此檢驗他的氣度;
讓他恐懼,以此檢驗他的品行;
讓他悲哀,以此檢驗他的仁心;
讓他困苦,以此檢驗他的意志。
點評:作者認為,賢明的君主不僅會采用「八觀」,而且還會用「六驗」來檢驗對方是否符合自己的用人要求。
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謂四隐?交友、故舊、邑裡、門郭。
什麼是六戚?即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種親屬。
什麼是四隐?即朋友、熟人、鄉鄰、親信等四種友情。
點評:除了上文的「八觀」「六驗」,作者還提出,評定一個人是否賢愚,通過考察他的親屬、親近之人也能得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