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也是我小學時候學書法經常練的,因此也是背得很熟練,但對意思幾乎沒有細想過。對于我這個書法半桶水的人來說,這首詩的字都不好寫,就是那種繁體字比較少,間架結構比較難放的感覺,比如說“吳”、“孤”、“壺”這幾個字,我都寫不好看。
不過我也知道,這主要是我練得還不夠多。然而後來就把書法荒廢了。
(1)詩歌背景
王昌齡不僅邊塞詩寫得好,送别詩和宮怨詩也非常出彩。我就很喜歡他的《長信秋詞五首》,尤其是那句“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對比得太出色,以至于讓人讀着忍不住揪心。
這首送别詩據學者考證是王昌齡在江甯(也就是南京)丞任上寫的。詩中的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可惜不夠有名,沒有能夠在史書上留下名字。
芙蓉樓在現在的江蘇鎮江,古時候叫潤州,當時改名叫丹陽,後來又改回了潤州。詩中提到洛陽,于是推測辛漸可能是要從鎮江北上去洛陽,王昌齡從南京去鎮江送他。
(2)回到《芙蓉樓送辛漸》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環境。寒雨,可見是秋冬季節,雨天。連江,雨幕和江水連成一片,可見雨下得很大。夜,說明雨下了一整夜。吳,鎮江在春秋時是吳國的,三國時也屬于吳國,所以怎麼看都可以稱作“吳地”。
這一句描寫的環境十分凄涼,我們隻是讀一讀詩句,都能感覺到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刺骨的寒涼。配上詩人想要表達的離情,是哀景寫哀情的典型寫法。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再次寫了時間地點,并說明了事件。這裡的“平”意思是“初”,平明就是初明,是天剛亮的時候。因為古代沒有電燈,夜晚趕路很危險,都是趁着白天天亮的時候抓緊時間趕路,所以一大早就要出發了。
楚山,春秋時的吳國後來被楚國滅了,統治鎮江的又變成了楚國,所以“吳”、“楚”都指同一個地方。“孤”并不是真的山很孤獨,而是詩人心境的外化,詩人送别朋友,覺得自己很孤獨。
送客,很明顯地點出了這是一首送别詩。
那麼為什麼接下來兩句沒有寫對朋友的不舍,而是開始自我剖白了呢?
先看三四句的意思。“王昌齡囑咐朋友,如果到了洛陽,見到我那些親朋好友,他們問起我的話,請告訴他們,我的這片光明潔淨的心靈啊,仍然像以往那樣,可以放在玉壺裡面。”
這裡“玉壺”、“冰心”象征着詩人淡泊清亮、不摻雜功利的高尚情操。
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有“心若懷冰”句,比喻心地純潔。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也是以“玉壺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時也以此比喻為官廉潔。
王昌齡之所以此時要以玉壺冰心來自比,是因為前兩年他被貶官之後有一些争議。他被貶官據說是得罪了奸臣李林甫,但是不知道内情的人就會以為他可能是犯了錯,人品可能有污點。因此王昌齡請辛漸告訴洛陽的親友,自己是清白的。
史傑鵬老師在《古詩課》中說,詩人因為朋友遠别而引起對自身的感懷,既是寫自己,又是寫友人。
但是他沒有繼續解釋,我還是感覺雲裡霧裡的。為什麼這樣寫就“既是寫自己,又是寫友人”了呢?
我在百度百科裡查到的賞析是這樣解釋的:“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好像有點可以理解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