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向來反對将民族情懷帶進人和事,論及數碼,也是如此。因為隻有純粹,才能讓測評公正。坑貨國外有,坑貨國内也有,到底好與不好,隻有用過的才有發言權,特别涉及hifi這類必須親身體驗的領域,别人說再多也無用。
樂彼w2現在已經賣斷貨了,全球芯片鬧饑荒的大環境下,國産商拿貨舉步維艱。這台小尾巴來自閑魚數碼愛好者送測,其間隻有友情,沒有好處費。
樂彼W2當下真正能稱得上測評的鳳毛麟角,之前有兩篇好像是kol寫的毒文, “一吹頂十黑”的操作,東西好不好暫且不論,誇張修辭一旦用上,随之産生的副産品就是一個字——吹牛(哦,兩個字)——于是乎,“哎呀收了多少贊助費了”、“一天到晚吹吹吹,吹尼瑪呢”之類不嫌事多的公知就紛紛登場了。這年頭,碼文字切勿過于堆砌辭藻,過于出色的文筆,過于細膩的排版,過于精美的圖片,你用了,就沒人信了。然而作為一個寫過幾篇評測的小燒,還是挺願意看這些kol的文章的,就像某大佬說的,你要會看評測,其中的一些語句、用詞,你得會品,品出來了,就能看出這機器在他們耳中是什麼水準,有些模棱兩可的用詞,你也得學會“翻譯”,知道它背後的意思(往往是某個缺點的另一種說法),最後,你還得搞清楚他們用的是什麼搭配、對比參考的是什麼級别的器材,所以,真的能看懂毒文的,除了對很多器材都有了解之外,還都得靠看文章的足夠“經驗”,所以還挺難的。
折騰随身hifi也有幾年時間,本人幾乎把所有的存款都拿來折騰這些毫無性價比的玩具,屬于步入中年還未成為奶爸之前“最後的瘋狂”,特别是這兩年,各廠家都在瘋狂出新,作為有點老的韭菜我也不斷被割,時輕時重,隻圖個快樂。沒錯,聽歌本來就是個快樂的事,很難想象一幫喜歡聽歌的人也能天天敲鍵盤吵架,不過還是在看了很多文章包括自己寫了幾篇評測後,發現和人吵架也是種樂趣。因為很多時候你能學到東西,也能發現自己對聲音的理解可能存在的問題。對hifi來講,我始終相信這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而不是玩文采、秀智商、搞釣魚、騙情懷。
要說嚴謹,樂彼應該是國産廠家裡的代表。作為非常硬核的廠牌,主理技術的萬工應該是随身圈比較有名的大佬,做的東西起碼都是實實在在,沒啥水分的,這體現在樂彼的低端到高端産品線,技術指标相比同類産品都做得很漂亮,特别是失真指标,什麼底噪、thd、分離度、動态範圍等等,各種文章裡樂彼也反複強調這點,w2被幾個kol稱為“随身最強小尾巴”,最大理由就是這個:131dB信噪比,應該是目前所有随身裡并列第一(另一個131dB是自家的L4播放器),還有thd啥的也都很厲害,某第三方網站測試的結果也佐證了這點。而另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标—推力,樂彼似乎并不是很看重,之前問過萬工,他的意思是把推力做上去遠比做好失真簡單,能保證極低失真情況下提高推力才是水平的體現,于是這次w2的推力做到了32歐230mW的功率,不算很高,但推塞子夠用了。另外他也強調一點,樂彼無論是推力參數還是失真參數,都是實打實的無水分指标,這點比較戳我,因為對于播放器這種能通過儀器得到客觀數據的東西,我更願意去為這種性能去買單,類似手機、電腦、相機的配置,而耳機就要相對“不透明”的多,沒法用儀器來測出一個量化的結果。起碼,有數據比沒有數據好,心理層面個人也會舒服些。真正有争議的情況是,有些觀點認為指标高的前端往往會不好聽(尤其針對國産),畢竟以高端國磚為首的hifi國貨把參數做得越來越高,盡管索尼艾利和們也在提升自己的數據,但依然趕不上國産的恐怖參數。其中肯定會有一些數據的水分,看手機圈就明白了,但對于老萬、對于樂彼的參數,我個人還是信任的,通過私下燒友圈的交流以及第三方的橫向測試,基本都很明了了。
寫評測自然還是得寫些主觀的東西,所以下面還是講下w2的聲音。因為對比前端太麻煩,所以隻用了聲音相對最熟的jvc fww來作為搭配參考,對比的前端都是老人家的,一個是過氣小闆磚dp100普通版,這機器原價不到3000,拿來和1880的w2對比還是挺恰當的,畢竟樂彼出w2的目的就是想革了自家入門播放器的命2333,另一個對比對象是1795藍牙耳放,這機器價格比w2稍便宜一點,但産品類型和w2更相似,這段時間頻繁拿它出街,對它的聲音也比較熟。最重要的一點,Oriolus即老人家做的機器,是我認為國産品牌裡最好聽的,或者說調音辨識度最高的。而樂彼則是專注做高素質、高指标,這樣做的缺點就在于會讓人反向理解成“不會調音”/“工程師審美”等等。你要馬上舉出一個素質又高聽感又好的國産機,還真挺難。這份好奇也是讓我仔細聽w2的最大動力。
聽下來大緻是這樣的:w2一耳朵就是一個素質出衆的東西。怎麼樣?是不是毫無驚喜。因為這就是我一耳朵的唯一感覺。尤其是對比幾年前的老國磚dp100,明顯發現比w2糊上一層。為了方便,前端都是比的3.5單端口,w2的低頻下潛明顯好上一截,本來是暖聲底風格的dp100反而顯得低頻發硬,隻有沖擊感但下不去;中頻密度也是w2顯著占優,清晰度改善、質感更緊實,因為人耳對中頻比較敏感,dp100聽着發糊的主要問題就是中頻輸了,人聲的處理倒是符合老人家一貫的特點,調得比較靠前,而w2的人聲沒那麼貼面、頂頭,位置更舒服,和1795的人聲十分接近,屬于微微靠前、聲底偏暖的流行聽感;高頻段較深的印象是w2把fww的毛刺壓得更好,可以形容為順滑,而暖聲底的hufi機dp100倒是聽出了更多的毛刺,所以,不是說暖聲前端搭配冷聲就一定能消除齒音,能把耳塞推好才是治本所在,從這個角度講,前端聽感好的原因應該是高素質,或者說,聽感和素質本身就是相互關聯的。
聽的器材越多,意味着交的學費也越多,學到了啥呢?其實就是開了“耳”界了,知道什麼叫好聲,什麼叫調音正,什麼叫脫節,什麼叫數碼味,什麼叫适當的染色,什麼叫嚴重的失真。我們的耳朵真的很不靈敏,且遺忘性極高,需要不斷聆聽,短時間内聆聽,才會得出可能接近真相的結論,以此來說服自己。我聽w2前後也是再次經曆一遍這個過程,所謂聽中學,就在這短短1小時左右了。用藍牙連1795,我聽到所有的聲音瞬間變慢、變松弛了,這種感覺和之前純hufi向的dp100不同,我沒有用松散一詞,而是用松弛,因為它對于細節的處理讓人耳還是可以愉悅的,尤其聽一些港樂,粵語的發音和編曲的節奏配上細膩清秀的fww,在1795的幫襯下頗為合适,單就這類音樂風格,這套搭配足夠好聽,用燒友習慣的說法是叫“忽略了素質”。但始終保持相對理性的我還是可以确定,1795的素質并不差,沒有水準以上的素質,就無法形成這般緻密順滑的人聲。
至于1795的缺點,還是通過w2折射出來的——w2的沖勁結合速度感,表達節奏激烈強勁的樂曲更遊刃有餘,高頻段也同樣,會更加淩厲,凸顯細節,所以這點就很奇怪了,老人家的前端聽起來高頻總是不太過瘾,能量偏中下盤的同時速度普遍調得比較慢,基本隻能拿來聽老歌、聽流行。1795比dp100細膩潤澤,還算有特色,dp100這樣的較為粗犷且厚暖的機型,适應面就更小了,可能玩磁帶機和md的真随身老燒才會青睐這種風格吧,相比之下老人家調的塞子則是低頻點到為止,高頻普遍調得很華麗,難道老人家就為了強行組絕配才故意這麼操作?
我認為大多數人,尤其是聽慣現代機型的,都更喜歡w2這種高素質下的微暖調音,因為不會覺得“偏軟”,fww的低頻其實相當考驗前端,一旦前端不給力,那麼fww幾乎是沒下盤的幹冷聲,所以拿它來測前端的驅動力和控制力很合适。在w2的高增益模式單端驅動下,fww的低頻有被渣出量感,同時質感也還不錯,沒有出現“下半身殘疾”的情況,光是這點,就能說明w2的優秀素質。還有一點重要的地方,一直沒講,就是w2的空間感,人聲和配樂在腦中左右兩側環繞的效果,明顯好于老人家的兩個前端,也就是說,空間感、包圍感和相對靠前的人聲三者是可以兼顧的——這也是w2充分推開fww讓結像飽滿、兩端延伸足夠打開的聽感佐證。至于那個樂調音,我切換了下,區别并不是很大,02比01再稍稍帶勁一點,風格更大氣犀利些,除此之外,聲底、三頻能量分布基本趨同,我認為大多數情況下沒有調整的必要,用默認的01就很ok。
還有些其他的功能以及外觀之類的無聊介紹,本人就懶得補充了,這機器就是一純粹的小尾巴,即插即用,比播放器容易上手多了,隻是近2000的高價得勸退很大一部分新手,和樂彼家播放器一樣,注定是小衆的玩具。最近各家芯片都缺,w2用的cs43198據說成本漲了5倍,且第二批好像還在排隊,索性這回算是“早買早享受”,也希望有生之年能等到用國産芯的國産hifi機,這樣我也肯定會像w2一樣第一時間盲狙。在組裝、加工、調試水平都已足夠優秀的基礎上,能解決半導體的核心難題,真正的精品國貨也就水到渠成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