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004天。
© 葉梓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來探讨一下白平衡對整張照片的調性的影響。那麼首先我們來看一張照片,這張照片看上去很正常,對吧?就是重慶的夜景,天空中飛着一個過江的索道,這個倒影也很好看,光線也很好看,天氣就是個陰天,有很多雲的那一種。這張照片看上去是沒有什麼偏色的,對不對?感覺就是那種完全沒有P過的照片,就是那種肉眼看到的場景被如實的記錄下來了。那這樣的色彩、這樣的調性,到底跟肉眼看到的是一樣的嗎?我既可以說它是一樣的,又可以說它不是一樣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來,讓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這件事。
首先一個城市它在夜晚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光線應該都是偏暖,不管是房間裡的燈,還是照亮整個建築的燈,都是偏一種暖黃色的燈為主,包括大家熟悉的路燈。其次,在有霧氣有塵埃的空氣中,偏暖色的尤其是紅色的那部分的光有着更強的穿透性。講白了就是那些偏冷的光——藍色的、綠色的,基本上都會被霧氣塵埃給攔截,但是暖色的卻會透過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交通燈裡邊還有汽車尾燈,這些警示燈都是用紅色來表示的原因,因為它老遠老遠就能被人看見。
© 葉梓
那麼這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一個城市隔着水汽在稍遠一點的地方來觀看,它其實應該是暖色調為主的,就像我現在給你們看的第二張照片這樣。這張照片看上去很黃,對不對?但這個就是城市當時的燈光的原貌,我這張照片用的是白平衡5600K,什麼意思呢?5600K就是日光的正午的白色,也就是說比起日光來,這個城市的光現在就應該有這麼黃。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我印象中沒有這麼黃的城市呢?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肉眼有它的白平衡功能。如果你從一個5600K的标準白光的房間裡突然走出來面對這個城市夜景,你的眼中看到的世界就會有這麼黃。但是如果給你一點時間,比如說5分鐘、10分鐘,你的肉眼就會慢慢的适應這個黃色調,從而把它調成剛才第一張照片的那個視覺效果。換句話說,就是你的眼睛、你的知覺系統會把那個黃色給去除、抵消,然後讓這個世界呈現出一片相對比較中性的顔色——就是不怎麼偏黃也不怎麼偏藍的一個顔色。
為什麼要去掉它?原因是這樣我們更容易辨别畫面中的具體信息,對不對?讓你隻能看到黃色,那黃色就掩蓋了所有其他信息了。為了看清它,你看肉眼有自己的白平衡功能,這個功能很強大,它真的可以抵消剛才那麼嚴重的偏黃,但是它就是反應速度慢了點。如果是相機,你想拍出這種中灰色調的不偏黃不偏藍的看上去比較标準的城市夜景照的話,你就要把白平衡設的比較低,在這裡我是把白平衡設到了2900K才抵消了那個黃色。
© 葉梓
可能有同學會發現,在網上有很多人拍夜景的照片都是略微偏一點藍的,這個有什麼好處呢?它的主要好處就是讓周圍環境都偏藍以後,它城市裡的黃色燈光部分就會變得比較的明顯。啥意思呢?其實就是當我們把白平衡調到到比正常值還要再更低的時候,它就會出現三個現象:第一,原本就有點偏藍的地方會變得更藍。第二,原本是中灰色的、不偏色的地方會變成藍色,帶一點點藍。第三,原本隻偏一點黃的一些地方,現在變成中灰色。這樣一來整個照片裡暖色的成分就大大減少了,冷色的成分就大大增加了,最後拍下來那個畫面就有一種幽靜的感覺,他更有那種在遼闊天地中點綴以一點點的溫暖的燈火的感覺。所以它實際上是用一種就是大範圍的冷色調,來凸顯小點點的暖色調。這種調法是如此的受歡迎,以至于在網上現在随便一翻,夜景基本上都是這麼幹的。
那我們肉眼有可能見到這一片幽藍的世界嗎?其實也可以。怎麼做呢?就是你先去一個燈光特别特别黃的一個房間裡待着,呆夠十幾二十分鐘以後,你的眼睛就适應黃光了,再一走出來,你可能就能看到這個城市有點偏藍,啥東西都是藍色的。所以我們也不能說這張照片它的顔色不自然,說肉眼看不到,也不能這麼講。對了,這張藍色的照片的白平衡,我設的是2500K左右。
你看,是不是很有趣,這三張照片的白平衡設置完全不一樣,得到的照片結果也非常不一樣,一張非常藍,一張非常黃,一張就是中不溜,就是灰灰的。但是這三張照片我們都可以說它是真實的,它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世界。所以白平衡就是這麼有趣,它是一個相對的值,通過調整白平衡來達到不同的視覺效果,不管你怎麼調,它基本上都不會太離譜。所以我們在調色時常第一件事就是先調白平衡,調完白平衡再去調其他的什麼顔色,什麼HSL之類的,那個都是後話了。
今天的知識稍微有點繞,是通過對比這個相機和人眼的視覺效果來了解白平衡它到底有什麼用。希望各位同學有所收獲,有更多想說的,也歡迎在底部留言,我們一起來讨論。更多攝影好課就在“閱讀原文”中。
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004天,我是葉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衆号以及喜馬拉雅的“攝影早自習”,不見不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