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之名,最早見于中唐詩人姚合的《極玄集》,具體指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夏侯審十人。他們在大曆初年多在長安和洛陽一帶活動,因為常常參加一些應酬唱和活動而被世人所熟知。“十才子”的詩,善于捕捉幽清細微的意象,往往通過寥寥數字就描摹出一幅美麗清幽的畫卷,不足之處在于過分講求字詞的錘煉,雕琢氣濃,以至于“有佳句而無佳篇”,缺乏圓渾一體的氣象。“大曆十才子”可以看作是中唐大曆時期的一個詩歌流派,除了唱和贈别之作外,大多以田園風光、羁旅愁思等為詩歌題材,作詩追求格律嚴整、字句精煉,詩風呈現出情思綿邈、孤寂幽遠的特征。“十才子”的詩很少反映社會現實,而是多選取青山、白雲、秋風、殘照、野渡、孤舟、落葉、寒雨等寂寞幽冷的意象,抒發清冷孤寂的情思,表現一種事不關己、超脫塵世的隐逸的姿态。
《江村即事》大唐盛世,自安史之亂以後,一落千丈,從此走向衰敗。到了大曆年間,随着杜甫、岑參等重量級詩人相繼去世,唐詩也進入一個相對低迷的曆史時期。在此背景下,造就了較為著名的“大曆十才子”詩人,其中,最享盛名的是盧綸,司空曙是盧綸的表兄,二人同為大曆十才子,我個人比較熟悉的還有李端、韓翃、錢起。司空曙,今河北永年縣人,大曆年進士,素有才學,性格耿直,光明磊落,不喜歡交結權勢階層。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詩風閑雅疏淡,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于五律。他有“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等名句流傳。
今天複習司空曙的《江村即事》,原文如下: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隻在蘆花淺水邊。
這首詩的大意是:有個漁翁完成夜釣,收獲頗豐,把船停靠岸邊,懶得系船,直接上岸。此時,已是深夜,月亮也落下去了,正是睡覺的好時候。也許你會問:他為什麼不系船呢?其實,就算是夜裡起風了,把小船吹跑了。也不會跑太遠,最多把小船吹到長滿蘆花的淺水邊,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首小詩,緊緊抓住“釣罷歸來不系舟”這件小事,刻畫了漁翁悠閑恬淡的生活情趣,以及江村甯靜優美的環境,語言清新自然,簡潔明快,進而也表達了詩人自身對生活的随性态度。所謂境由心生,詩人之所以能寫出如此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就在于詩人是個恬淡随性之人,經曆了官場和人生的起起落落,所有的一切早已看淡。塵世繁雜,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所困擾,憑空的猜測,無謂的擔憂,不滿的欲望,未知的恐懼。如此這般,總是人為地給自己制造許許多多的煩惱。正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再壞又能壞到哪裡去呢?凡事必須想得開。想開了,想通了,心情自然就好了,生活也會更加有情調,更加多姿多彩。
2021年元月8号
《省試湘靈鼓瑟》“大曆十才子”是指活躍于唐朝大曆時期的一個詩歌群體,他們遵循着共同的創作原則,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将他們看作是一個流派。以前介紹過司空曙的《江村即事》。今天介紹一下同樣是“大曆十才子”的錢起。錢起,今浙江湖州人。唐玄宗天寶十年參加科舉考試,如有神助地創作了一首《省試湘靈鼓瑟》,成功登科及第,并一舉成名,可惜隻擔任了一個叫校書郎的小官。四年後,他被派到藍田縣擔任縣尉,也就是負責治安的官吏。不久,就趕上了安史之亂,縣尉當了八年,一直無法升遷,頭發都愁白了。其詩技巧純熟,風格清奇。他與劉長卿并稱“錢劉”,與郎士元并稱“錢郎”。
今天複習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原文如下: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
這首詩的大意是:人世間,一直流傳着一個美好的傳說。常常聽說,堯帝的女兒,也就是舜帝的妻子,她被封為湘水神靈。而且,她擅于彈奏一種名為“雲和”的古瑟。河神馮夷不懂瑟聲中的悲涼,聽到樂曲,開心得翩然起舞。但是,像屈原、賈誼等楚地忠義之士的魂魄,卻聞瑟而傷心,不忍卒聽。袅袅曲聲,哀婉深沉,那深沉哀怨的曲調,連堅硬的金石都為之感動、悲傷。清音嘹亮,響遏行雲,那清亮高亢的樂音,穿透力是那樣強勁,一直飛向那高遠無垠的地方。
優美的樂曲飄到了蒼梧之野,九嶷山舜帝的墓旁。舜帝的魂魄聽到愛妻鼓瑟的聲音,也為之感動,生出抱怨思慕之情,禁不住趕到湘水的上空,側耳傾聽,重溫他們往日的舊情。清音傳到了屈原投水的汨羅河,河岸上的白芷,在樂曲的感召之下,也吐露出更多的芬芳。樂聲随着流水,回蕩在遼闊的湘江水面上空,以及湘江的兩岸。最後,樂聲化作一股悲風,拂過浩渺的八百裡洞庭湖。曲終聲寂,卻沒有看見鼓瑟的湘水女神,湘靈早已不知所蹤。煙氣消散,湘江的盡頭,露出幾座山峰,山色蒼翠迷人。
這首詩詩題“湘靈鼓瑟”,包含着一個美麗的傳說——舜帝死後葬在蒼梧山,其妃子因哀傷不已,而投湘水殉情自盡,變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邊鼓瑟,用瑟音表達自己的哀思。錢起緊緊圍繞“湘靈鼓瑟”這一命題,用典頗多,想象豐富,極力渲染湘靈瑟聲的悲怆,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詩作技巧,在會試考場上寫了一首“試帖詩”,深深地打動了主考官,并一舉奪魁。後來這一首詩成為曆代科考場上詩作的範本,走紅了一千二百餘年。這首詩最為出彩的就是最後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畫面唯美,意境高遠,意味悠長,言雖盡,而意未盡,帶給人們無限的幽思和遐想,可謂千古絕唱。
2021年2月13号晚
《寒食》前期,介紹過大曆十才子裡面的司空曙和錢起,今天說一說另一個有名的才子。韓翃,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朝天寶年間,他長期在長安過着京漂生活,由于惺惺相惜,與同是“大曆十才子”的李益相交好。李益的愛姬柳氏,豔絕一時,性格開朗,喜歡談笑,善于吟詠,仰慕韓翃的才學,心裡十分中意韓翃。李益遂慷慨将柳氏贈給韓翃,并解囊資助三十萬玉成二人婚事。次年,他35歲,考中進士,先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随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後來,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晉升不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享年69歲。其詩多送行贈别之作,善寫離人旅途景色,筆法輕巧,寫景别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著有《韓君平詩集》。
今天複習韓翃的《寒食》,原文如下: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幕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的大意是:暮春季節到了,整個長安城裡,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春景迷人。恰好又是寒食節,東風吹拂着皇帝禦花園裡的柳樹,柳枝歪歪斜斜,風光旖旎。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例外,日暮時分,宮裡就忙着傳賜新火。除了皇宮,權貴豪門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袅袅輕煙,散入了王侯權貴家中。
插點題外話,前面說到韓翃與柳氏的愛情佳話,孰料正趕上安史之亂,柳氏被番将沙咤利所奪,韓翃一介書生,無力與其抗衡,不得不接受命運安排。本來故事就要以悲劇告終了,誰知半路又殺出一個有俠義之心的小将,幫韓翃把柳氏奪了回來。事情鬧大了,最後,唐代宗一錘定音:柳氏判歸韓翃。度盡劫波,破鏡重圓,有情人終成眷屬。如此傳奇的愛情故事,被文人許堯佐寫成了小說《柳氏傳》,至今依然是唐傳奇的代表作之一。
韓翃的這首《寒食》,思緒綿密,結構嚴謹,用字精妙,準确傳神。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了皇室的氣派,充溢着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此詩像一幅風俗畫,繪形繪色地描述出唐代長安寒食節的旖旎風光。這種形象生動的典型化描寫,也征服了當時的皇帝。據記載,唐德宗十分賞識韓翃的這首詩,閱後,特意賜予他“駕部郎中知制诰”的顯職。由于當時江淮刺史與韓翃同名,德宗特意親書此詩,并批道:“與此韓翃”。韓翃的這首《寒食》,不僅受當時皇帝喜愛,一般朝士也口口相傳,珍愛有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很偏愛該詩,而且,後世對該詩的評價也很高,大家尤其喜歡那句:“春城無處不飛花”。
2021年3月26号
《聽夜雨寄盧綸》李端,字正已,今河北趙縣人,唐代中期著名詩人。少居廬山,師從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嶽幽人。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别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筝》入選《唐詩三百首》。
今天複習李端的《聽夜雨寄盧綸》,原文如下:
暮雨蕭條過鳳城,
霏霏飒飒重還輕。
聞君此夜東林宿,
聽得荷池幾番聲。
插句題外話,平時我學習詩詞,大都是查閱古詩文網的有關注釋和翻譯,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理解,進行再加工。而這首詩,古詩文網既無注釋,也無翻譯。其他地方,也未查到有關資料。因此,這首詩全是憑個人理解來作诠釋。
這首詩的大意是:傍晚時分,鳳城長安,暮雨蕭索,一直下個不停。一會兒是霏霏細雨,一會兒是飒飒急雨,時緩時急,連綿不斷。聽朋友傳信說,你今晚夜宿在寺院裡。在這個不眠之夜,不知道你聽了多少回雨打荷葉的聲音?
公元762年李豫被宦官擁立為帝,是為唐代宗,他平亂守成,為中興之主。這一時期的大唐失去了往日的繁華,有着戰亂後的清冷,唐代宗大曆年間有十位詩人,是這時期的代表,被稱為“大曆十才子”,他們在戰亂中寄情山水,沒了盛唐詩人的豪放大氣,他們歌頌升平、吟詠山水、稱道隐逸,詩風與之前大不相同。李端的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李端的這首《聽夜雨寄盧綸》,從題目即可看出是李端寄給朋友盧綸的,是一首懷人詩。全詩皆從景物着筆,卻傳達出深深的思念之情。這首詩景物描寫繪形繪聲,十分形象生動,情感氣氛很濃,意境非常幽美,詩情畫意兩濃,頗具審美韻味,情思悠遠,空靈隽永,堪稱是善言别情的妙品佳作。
人生難得一知己!我們知道大曆十才子中李端與盧綸關系最鐵,二人惺惺相惜,相見恨晚,彼此視對方為知音知己。盧綸也有一首贈給李端的送别詩——《送李端》:“故關衰草遍,離别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那時,他們友情深重,揮淚惜别,難舍難分。
回到這首詩,最後兩句“聞君此夜東林宿,聽得池荷幾番聲?”在一個暮雨蕭蕭的傍晚,李端聽到好友盧綸的消息,立即勾起他綿綿無盡的思念之情,此起彼伏,撩亂不定,剪不斷、理還亂。但此時他不言自己思念對方,徹夜難寐,反而殷切地尋問對方,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三番五次,靜聽雨打荷葉風吹荷花,從而徹夜難眠呢?何為知己?推己及彼,我是這樣的思念你,想你想的睡不着覺,你肯定也是像我一樣,因為我們的心靈是相通的。今夜,他們友情依舊。這就是知己!這就是知音!
2021年7月13号
《送李端》盧綸,字允言,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經宰相元載舉薦,授阌鄉尉;後由宰相王缙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禦史。出為陝州戶曹、河南密縣令。之後元載、王缙獲罪,遭到牽連。唐德宗朝,複為昭應縣令,出任河中元帥渾瑊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歲。著有《盧戶部詩集》。
今天複習盧綸的《送李端》,原文如下:
故關衰草遍,離别自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這首詩的大意是:時值嚴冬,故鄉遍地都是衰敗的枯草,四野蒼茫,一片凄涼。在如此環境下送别老朋友,自然大大加重了離愁别緒的傷悲。你去的道路伸向冰冷的雲天之外,道路遙遠漫長。郊原茫茫,暮雪霏霏,我默默地踏上風雪歸途。從小喪父,早年就客遊漂泊在外鄉。曆經衆多磨難,四處漂流,我與你相識太遲。回望你離去的方向,我禁不住掩面而泣。在這個社會動亂的年代,再見不知何時。
盧綸這首《送李端》是一首送别五言律詩。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詩章,以一個“悲”字貫串全篇。通過對送别時的環境氣氛和送别情景的描寫,構成一幅完整的嚴冬送别圖,于淡雅中見出沉郁,極力渲染深沉感傷的基調,從而表達了在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的大形勢下二人之間純真深厚的友情。整首詩下筆沉重,情真意切,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配搭恰當,音節和諧,前急後緩,頓挫有緻,讀後給人以悲涼回蕩之感。
總體來看,盧綸的這首詩,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自然銜接,前後照應,情景互襯,情感真摯,詞韻優美,律感十足。絕對稱得上是一篇佳作,堪稱送别詩的典範。一般來說,絕大多數送别詩,都善于用衰景來烘托送别時的悲傷氣氛,這首詩當然也有衰景的描寫,區别在于盧綸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自始至終都是真情流露,即便是景色描寫,也帶了自己的主觀悲情。這首詩之所以如此感人,貴在情真,世間唯有真情最打動人心。
2021年12月27号
《同題仙遊觀》韓翃,字君平,今河南沁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考中進士,曾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随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别緻,在當時傳誦很廣。
今天複習韓翃的《同題仙遊觀》,原文如下:
仙台初見五城樓,
風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
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松影落空壇靜,
細草香閑小洞幽。
何用别尋方外去,
人間亦自有丹丘。
這首詩的大意是:我到達逍遙谷高處的觀景台,往下看,剛好看見仙遊觀的房舍。昨夜的雨剛剛停歇,雨後新晴,景物凄清明麗。極目遠眺,青翠的山色與秦地的樹影遙遙相連。不遠處傳來搗衣石上搗衣的聲音,似乎在報告着漢宮進入了秋天。稀疏斑駁的樹影遮掩着大殿的祭壇,四下裡一派寂靜。細弱柔韌的小草芬芳馥郁,叢生在山腳的洞口,更顯得幽深寂寥。不必再去勞心費力,苦心尋找塵世以外的仙境。人世間就有世外桃源,也有自己的仙境。
韓翃這首《同題仙遊觀》是一首寫景七言律詩。通過對景物的藝術再現,有遠景,有近景,着力刻畫道觀幽靜的景物,表達了詩人心境的空靈和出世之念。這首詩的寫法十分平實,不過是老老實實地紀寫遊程見聞和内心觀感,以真切平和取勝,不以奇崛跌宕争強。全詩語言清新,文字秀美,韻律和諧,含蓄隽永,極富情趣。
總體來看,這首詩主要有三個特點:其基本特點是善用白描和層次分明,采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紀寫了遊賞仙遊觀的見聞,以及對此地景物的贊賞流連;第二個特點是寫法平實規範,但又筆勢靈活,如視角的變換,就在平正中有所婉曲;第三個特點是所用語彙完全符合所詠對象,十分順暢,結語“何用别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特别契合題意。
2021年12月28号
《宿石邑山中》韓翃,字君平,今河南沁陽縣人,唐代詩人。天寶進士。先為淄青節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後又在汴宋節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職,最後内遷為駕部郎中、中書舍人。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寫了大量的送行贈别詩歌,也有個别富有現實主義的詩作,語言精工,意味深長,有《韓君平集》。
今天複習韓翃《宿石邑山中》,原文如下:
浮雲不共此山齊,
山霭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裡,
秋河隔在數峰西。
這首詩的大意是:石邑山高聳挺拔,天上飄動的雲都不能與此山平齊。山巒疊嶂,雲霧缭繞,遠遠望去,反而更加迷離。拂曉時分,天上的彎月暫時飛隐到高高的樹林裡。秋夜的銀河依然群星閃爍,隻是遠隔在數座山峰的西面。
韓翃這首《宿石邑山中》是一首七言絕句。他采用剪影式的寫法,截取暮宿和曉行這兩個時間點,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段,來表現石邑山中之景,而隐含的“宿”字給互不聯系的景物起了紐帶作用。前後安排有軌迹可尋,脈斷峰連,渾然一體。全詩寫得很圓熟,避免了平鋪直叙的呆闆,顯得既有波瀾又有神韻。表面看,這首詩似乎單純寫景,實際上景中寓情,正應了那句:所有景語皆是情語。最終表達了他羁旅辛苦,孤獨凄清的況味。
總起來看,這首七絕以極簡煉的筆觸,描繪了石邑山變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全詩景物狀寫傳神逼真,玲珑剔透,善于變換,精妙傳神,清絕洗煉,意境幽美,獨到含蓄,詳略得當,虛實結合,把近景遠景、明暗層次、時間空間安排得井然有序,活脫脫地寫出了詩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将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變化莫測的氣氛,描繪得淋漓盡緻,同時,将所描繪的景色熔鑄在俊美流暢的對句中,給全詩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藝術魅力與和諧悅耳的音樂效果。
2022年1月6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