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在申城美好的金秋時節,科學與文化的畫卷再度鋪陳,“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2021(第五屆)浦東科普詩詞大會”9月13日在浦東圖書館一号報告廳正式拉開帷幕。
作為浦東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之一,本屆大會重點增加優秀紅色詩詞内容,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精神血脈,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進一步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科普 詩詞”,助力浦東加快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壯闊征程上不斷彰顯浦東的擔當作為。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去年12月授予第四屆浦東科普詩詞大會“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榮譽稱号。這次開幕的第五屆大會,繼續作為2021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浦東十大重點活動之一。與此同時,今年的大會還成為了上海市“第24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系列活動的新亮點。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海拔和氣溫的關系;“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唐代長江清澈水質造就的美景……“浦東科普詩詞大會”梳理中小學詩詞,系統總結了詩詞與科普的緊密聯系。
作為浦東首創、國内目前唯一的“科普 詩詞”詩文盛會,大會是以師生為參與主體的百萬人次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動,旨在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2017年起已連續舉辦5屆,成為浦東教育、浦東科普、浦東文化、浦東青年的嶄新名片。
據統計,大會前4屆總計吸引567所中小學校的師生現場參與,以上海為主體,廣泛涵蓋江蘇、浙江、安徽等長三角地區,最遠曾有雲南學校前來浦東參會。
大會立足浦東,獨創了“政府牽頭、部門聯動、百校彙聚、社會參與”的工作模式,凝聚了一批各方面的專家隊伍,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學道理,将德育教育、科普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以浦東為中心,輻射長三角,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可推廣的成果。
“浦東科普詩詞大會”主辦單位為浦東新區教育局、區文體旅遊局、區文明辦、區科協、團區委、區語委辦;上海江東書院(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承辦大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華東師範大學江南文學研究中心、上海寫作學會、浦東科普志願者協會等為大會提供了學術支持。
大會輻射影響廣泛,采用線上、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模式,彙聚浦東智慧、浦東創造、浦東科技,自主開發了基于微信平台的線上比拼系統,在線參與量曆屆累計已經突破290萬人次,覆蓋全國,上海、江蘇、北京、浙江、安徽、廣東、福建、山東等10餘個省市較為集中,甚至吸引海外華人關注。
“浦東科普詩詞大會”組委會介紹說,今年的大會進一步優化了線上平台的程序和數據庫,首次将線上互動的在線時間延長一倍,總計在線4周(28天),分為浦東中小學生闆塊、全網科普詩詞愛好者闆塊。除在校師生之外,線上平台積極擁抱全網的詩詞愛好者和白領,持續拓展大會參與面與影響力。
組委會多途徑拓寬大會的外延和輻射度,在上海新聞廣播開設了“節氣詩詞與科普”專欄,并通過喜馬拉雅、阿基米德等平台傳播,獲得上海科普貢獻獎;自2018年起每年出版一本《詩詞日曆》,先後被央視總編室“1号線上”和《文明》雜志社“大美V視”持續采用,每日均以詩、畫、音頻等形式同步呈現,畫作全部出自中小學生筆下。
《遇見時光之美——2022詩詞日曆》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此番在大會開幕式上正式亮相。《詩詞日曆》曆年均向現場參加大會的師生免費發放,并作為線上比拼獎品,傳播科普詩詞知識。
出版物、節目、專欄文章的背後,是大會組委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和著作權,總題目數已超過2000道的題庫。題庫凝結了滬上中文系教授、文化學者、科技工作者、專業科普志願者、資深語文教研員、一線語文老師等的智慧,以中小學語文大綱為基礎,增添了大量中華優秀古詩詞,重點突出紅色詩詞,“詩詞 科普”的創新内容超過半數,成為展示浦東教育和科普事業發展成就的創新載體。
來源:浦東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