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章說:“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這段話說的意思:萬物生長,不辭辛勞;不斷生長,卻不據為己有;對人有所作為,但不自恃對人有功;對人有功用,但不占有,也就是不居功。正是因為不占有,所以永遠不會失去。
日升日落,循環往複,就是“作而不辭”;太陽帶給世間光照,燃燒自己,照亮别人,也就是“生而不有”;不斷消耗自己(發出光)卻不求回報,不自以為是,就是“為而不恃”;植物無光不長,動物無光不活,太陽成就萬物卻不占有萬物,就是“功成而不居”。大自然花謝花開,草枯草榮,不斷生長,這就是“作而不辭”;花草給人作食物,給人當藥物,花開讓人觀賞,花落“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就是“生而不有”,換句現代話說,“生而不有”就是無私奉獻;花草利萬物而不求回報,就是“為而不恃”;花草隻為萬物卻沒有占有萬物,這就是“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有二個内涵,一是你從未占有,就不會失去。從沒占有,又哪來失去?你不占有财富,又哪有财富可失去?财富自生自滅,與我無關。你不居高位,又哪來官位可丢?二是你不去占有萬物,萬物反而離不開你。陽光普照萬物,不占有萬物,萬物離不開陽光。花草利益人類,不占有人類,人類又豈能缺少花草。老子告訴我們,不要想去占有,不是叫我們不能去追求,不能得到。我們可以去追求愛情,得到愛情,但心中不能老是想着要占有愛人,而是想擁有了甜蜜愛情,更要去感恩關心自己的愛人,感恩關心愛人的愛人。我們可以追求健康,得到健康,但心中不要老是去想要占有健康,而是想擁有健康身體,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幫助别人。我們可以去追求功名,去當官,但不要心中總是想要去保住官位,而是要想身居高位,就能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這才真正是老子說的“為不為”的思想。老子的主張是“功成而不居”。“功成”就是要去追求去得到,去建功立業,做一個對人民對國家對社會有功用的人。但做到了卻不要想去“占有”。如果總想去占有,就會患得患失,不可終日,終将也會失去。
綜上所述,老子說的這段話,就是告訴我們要“為無為”。用佛家話說,“為”就是色;“無為”就是空。所以,老子所說的“為無為”,用佛家話說就是“即色即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